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在知乎上,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在哪裡?

《刺客信條》是一款畫風精美的動作類遊戲。玩家需要扮演成一名刺客,穿梭在古今中外各大歷史名城之間,把為民除害奉為刺客信條。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當那個“一本正經說瞎話”的開山鼻祖馬伯庸看到這個問題時,想到的是唐代的長安城。

於是,一個腦洞就大開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回答成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小說雛形。小說寫的是唐天寶三載上元節當日長安陷於一場滅城的危機,只有一個死囚犯能挽救長安,時限為十二個時辰。全文共24章,一章只寫半個時辰,章章都像在倒計報時,充滿緊張感和強節奏感。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這樣一部小說引發出一部六億投資,小鮮肉易烊千璽與老鮮肉雷佳音頂流配置的古裝大劇,並在“裸播”的情況下開局來了8.8的豆瓣高評分,高口碑持續引爆微博話題。

帶火了水晶柿子、水盆羊肉、胡餅、薄荷葉等美食。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也帶火了西安城市旅遊。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而且還走出海外,成為了Viki、Amazon和Youtube三個平臺上付費播出的電視劇。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長安十二時辰》妥妥的火了,但這火不是虛火,而是有著真材實料的火,彷佛讓人看到了古裝劇的新希望。

辣眼睛的國產古裝劇市場

這幾年,各種古裝劇橫掃屏幕,更新速度之快讓人應接不暇。據百度搜索,2016年有90部,2017年有87部,2019年有90部,可這些電視劇中能擁有姓名的寥寥幾部,有熱度的如《楚喬傳》、《擇天記》、《大軍師司馬懿》、《琅琊榜》、《延禧攻略》、《如懿傳》等。

但往往是熱度有,口碑難講,與港臺八九十年代古裝劇也無法媲美。

從古裝劇市場來看,大多數作品來自於小說改編,以往熱衷於經典小說的改編,像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有四大名著的改編,好的改編也會捧紅幾個家喻戶曉的明星,比如《射鵰英雄傳》裡的翁美玲、《紅樓夢》的陳曉旭以及《神鵰俠侶》的古天樂。

這幾年,行業比較熱衷古裝玄幻和虐戀IP的改編,像《擇天記》改編自貓膩的同名網絡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編自唐七出版的同名作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自關心則亂的同名網文作品、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甄嬛傳》也出自晉江文學城,《琅琊榜》這部古裝權謀大劇也是網文小說出身,可謂是權謀類小說中的翹楚了。

小說改編劇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小說群眾基礎好,往往還沒開播,就能收割一大批的關注。同時,還是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意,不僅作者賺了不菲的版權費,製作方也不用擔心關注度,電視臺或視頻網站也有了收視的保證,廣告可以大賣一筆。

也就是說,收視和熱點話題是不愁的。改編的好有收視,改編的不好有話題,總之熱門網絡小說或經典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再配幾個流量小生,大多是穩賺不賠的。

但受苦的是觀眾的眼睛了。目前的改編劇是空有熱度,劇情的浮誇、表演的乏味、各種綠幕摳圖、粗糙的特效、沒有營養的劇情都在考驗觀眾的耐性,高開低走,紛紛棄劇的現象屢見不鮮。

而且有些想象力過於無邊,像玄幻、修仙劇一般都帶有濃重的遊戲味,成為了披著歷史表皮的現代冒險故事;而那些宮鬥劇,更像是現在職場劇的古代版本而已,感覺歷史除了後宮宮鬥沒有別的值得寫的。

而經典小說的改編也成了一種過度消費,經典成了糟粕,很難讓人有期待。一部《射鵰英雄傳》共拍了9個版本,大陸拍了三個版本,可看過翁美玲版本的,估計都無心看其他了吧。

所以,市場情況就是被改變毀掉的經典熱門小說著實不少,2018年被毀的經典就有好幾部人氣熱門網絡小說,如《鬥破蒼穹》、《扶搖皇后》、《武動乾坤》、《莽荒紀》等。

那麼被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大IP+大流量”的模式迷信

近幾年的影視劇市場有個行業迷信——“大IP+大流量”模式。

國內影視劇的投資理念在走高投入、高配置的路線,影視公司將頭部內容作為重中之重,比如華策影視曾提出SIP戰略,也就是Super IP,發力超級IP內容作為其影視內容製作的主要方向。

一是信奉大IP的群眾擁護基礎,二是信奉流量咖位的粉絲效應,並把目光由經典小說投向了熱門網文,誕生了很多魔幻的讓觀眾“大開眼界”的神劇,但也催生了影視劇市場的一些亂象。

各大媒體平臺對頭部內容的爭奪變成了天價爭奪賽,並都渴望“獨播”。如范冰冰主演的《贏天下》阿里巴巴花了4.8億獨家獲得,《如懿傳》騰訊視頻以8.1億獨家獲得,《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優酷以2.51億獨家獲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湖南衛視以8億價格拿到手。

版權費背後是高投入,《贏天下》66集耗資高達5億、《如懿傳》90集投資達到5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8集投資2億,《楚喬傳》67集投資約3億,近期熱映的改編自江南的幻想史詩鉅著《九州縹緲錄》也投了5億。

但可惜的是如此高的投入並不都是用在了精心製作上,在廣電沒有發佈限薪令之前,明星片酬佔了大頭。一部《如懿傳》男女主角就拿走一億片酬,佔總投入的20%。

這也就是投資方所看重的流量效應——大投資押注大流量。

如今,流量逐漸帶不動收視率以及票房後,市場議價能力也在下滑,加之行業進入寒冬期,資本開始尋找更具性價比的存在。

那如何計算這個性價比?

其實衡量一部影視作品,也就是三點,有個好故事,故事講的讓人慾罷不能;製作驚人,給人充分的視覺享受;演員演技過硬,讓觀眾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表演。

所以當《九州縹緲錄》選了張嘉譯、許晴、張豐毅、江疏影、李光潔、王鷗這樣一批“老戲骨”擔綱配角時,也就知道這部劇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兒去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當“好故事+好製作+好演技”集於一部作品時,也就迎來了一部作品的高光時刻。

國產劇到底怎樣才能開掛?

當我們一直在吐槽古裝劇冗長、節奏緩慢、五毛特效、綠幕摳圖多、實景拍攝少、劇情過於賣弄情緒、人物形象瑪麗蘇等等之時,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給我們上了一課,成為了“國產劇正確打開”的最佳樣本。

籌備了七個多月,拍了217天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毫無徵兆地在6月底上線了,並被譽為“精品神作”,一下子讓整個市場“熱”了起來,讓這個暑期沒有涼涼的寂寞。

這部劇能火,可謂是“好故事+好製作+好演技”合力的產物。

故事改編自鬼才馬伯庸的同名小說,這個80年的生人有著驚人的才華,上大學時就開始寫作,風格戲謔,題材設計懸疑、科幻、奇幻、武俠、恐怖、推理等等。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最開始引起注意的是一系列戲仿他人的小文章。馬伯庸有一篇名為《三篇作文》的作品,分別以田中芳樹(日本科幻小說《銀河英雄傳說》作者)、村上春樹和王小波的口吻,寫了常見於小學作文題目的“一隻小船”、“送傘”和“記一次難忘的勞動”。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如果你對馬伯庸感興趣,可以到晉江文學城搜索一個名叫“馬力”的ID,這是瞭解這位文學鬼才過去創作的最好“史料”。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但你要以為他一開始就是全職作家可就錯了,他曾在施耐德電氣工作十年,2015年辭職成為全職作家的。十年間從一名單純在互聯網上寫故事的人,漸漸成長為一個專業作家。

《長安十二時辰》的出品方留白影視早就屯了馬伯庸的很多IP,創始人徐康是馬伯庸的忠實粉絲。從講故事角度看,《長安十二時辰》老老實實還原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可謂是市場上的稀缺品;而且細節表現充足,知識點密集且精確度高。那種拍腦袋的情節完全不能與此同日而語。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而且,《長安十二時辰》的鏡頭非常具有藝術,有一種大片的即視感。開篇用斯坦尼康呈現的人物360度的人物面部特寫,恢弘精美的大廣角鏡頭,無人機、滑臂軌道的拍攝手法隨處可見。據報道,《長安十二時辰》鉅額成本當中,美術和置景花費最大,佔70%。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而且,為了讓觀眾在追劇過程中有“代入感”,導演曹盾在置景上採用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長安八景“請”進來,不僅在地貌選擇上花了一番心思,將驪山、南山、華清池等“借景”其中,而且還在襄陽70畝空地上還原了長安市井繁華。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這種打法不是一般劇能比的,匠心十足。

在角色選擇上,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為了覆蓋人群面更廣一些,選擇了自帶流量的易烊千璽,成為了與年輕女性觀眾溝通的重要砝碼;雷佳音作為實力硬核派,實時演技在線,更是一個不會讓大眾失望的演員。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國內的影視作品真真兒需要“去水”,讓故事的內核流動起來,讓良心製作成為行規,讓實力演員盡情表演起來。

《長安十二時辰》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兒,未來影視市場也許可期。

END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