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国际银屑病联合会(IFPA)报告,全球共有1.25亿银屑病和/或银屑病关节炎患者[1]。各国公布的银屑病患病率在0.09%至11.43%之间,其中美国白人血统、黑人血统、西班牙血统和其他血统的患病率分别为3.6%、1.9%、1.6%和1.4%;英国患病率为1.87%;日本患病率为0.44%;我国大陆地区患病率约为0.47%[3],我国台湾地区患病率为0.19%[2]。我国大陆地区平均初发年龄为36岁[3],男女患者的初发年龄高峰相似[4]。银屑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67.65%的患者在40岁前发病[3]。在就诊患者中,超过半数是中重度银屑病,比例约为57.3%[5]。

生活质量差 治病花销大

诊治路上困难重重

约90%的银屑病患者表现为单纯斑块状银屑病[2],但也有一些患者皮损会出现在特殊部位,如37%的患者皮损位于头皮[8]、30%的患者将累及关节[6]、16%累及指甲[7]、12%出现在掌跖部位[9]。

2008 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59.8%的患者认为银屑病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5]。银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34%患者出现自杀倾向[16]。84%的银屑病患者过去一年曾因银屑病遭受过歧视,93%的甲银屑病患者社交受影响[10],手部活动障碍与其他类型相比,会使病人有更强的不适感和残疾[9]。

伴有特殊部位病变的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更为突出,如头皮部位病变会有疼痛、刺痒和流血[9],关节部位的病变会出现关节畸形、脊柱严重、功能退化、残疾,掌跖病变会有疼痛、行走困难,指甲病变会引起疼痛、变形。

另外,银屑病患者伴发其他重大疾病风险也会增加,其中,伴血脂升高、血压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CVD)、血糖升高的患者分别占13.7%、16.4%、1.5%、23.2%及7.8%,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更是高达47%。与正常人群比较,银屑病患者出现慢性肾脏病(CKD)、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分别增高了28%、28%、22%及19%[11-14]。

流调结果显示:在过去1年内,银屑病患者因银屑病的年总支出占患者年总收入中位百分比为20%,中重度患者组较轻度患者组,年总支出占年总收入比更高,年总支出也相对更高。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在过去一年内的住院发生率分别为13.2%和26.4%,疾病越严重,住院发生率越高;中重度患者组较轻度患者组,各分项花费也相对更高(除住院花费)[17]。因此,银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依从性差

患者未来何去何从

银屑病治疗需要更高的目标,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案无法满足。国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中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为 61%[18],近4成的银屑病患者,因药物的副作用、无效或失效停药。中国中重度患者对现有治疗不满意比例接近80%,现有方案存在疗效不足和不良反应多的问题。

针对我国银屑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最期待通过治疗快速修复皮肤,恢复正常生活。有研究显示,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呈正相关[24]。达到PASI 90 或 PASI 100 可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幅度是PASI 75的2~2.8倍[19-20]。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应选择更高PASI应答率的治疗方案。

我国银屑病治疗以传统方式为主,仅有2%的中重度患者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传统治疗药物存在诸多问题:1、起效慢,起效时间为1-3 个月[22],2、疗效有限[23],3、缓解期短,4、易复发[21],5、不良反应多[24],如肝肾毒性。这意味着传统的治疗,尚无法很好的解决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问题,过往在临床上,缺乏满足中国银屑病患者治疗需求的药物。而TNF抑制剂同样也存在着诸如抗药抗体产生的比例高[25]、感染[26-27]、肿瘤[28]、输液反应[28]、结核及乙肝激活[28-29]等问题。

EXPRESS研究显示,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46~66周后,约1/5的银屑病患者会出现抗药抗体阳性。荟萃分析显示,现有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治疗有激活结核的风险。39%的HBsAg+患者,接受TNFi治疗后出现乙肝感染。

强效快速 安全持久 全面获益

司库奇尤单抗开启银屑病治疗新时代

银屑病的治疗目标是完全或几乎完全清除皮损病变。因此,尽早为银屑病患者选择快速、高效、持久、安全、全面的方案进行治疗将很大程度影响治疗效果。

科学家发现银屑病发病与一种名为白介素-17A(IL-17A)的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紧密相关。正常情况下,包括IL-17A在内的细胞因子会在发现“外物”(如致病细菌)入侵时通过激发免疫应答(即炎症反应)来保护人体,但如果人体产生过多的IL-17A,就会刺激角质层过度增生和皮肤炎症,最终出现皮屑、斑块、红肿、发痒等症状。因此,IL-17A是银屑病炎症产生及疾病进展的最核心致病因子,在发病机制中发挥基石作用。

司库奇尤单抗作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全人源IL-17A抑制剂,可以特异性抑制任何来源途径的IL-17A, 与阻断上游细胞因子相比,特异性阻断下游IL-17A会减少副作用范围。正因为靶点精准,加上全人源带来的更高安全性,司库奇尤单抗在中重度银屑病以及头皮、掌跖和甲银屑病治疗中体现出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的优势,且安全性更有保障。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刘靖,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外科学皮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

毛发学组成员

白云区性病防治专家组成员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临床方面:擅长诊治银屑病、过敏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脱发、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等。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学研究课题1项。主要参与“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近些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及参与各级银屑病相关课题6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主持教学课题2项。在国家级及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已在新快报、南方日报等发表文章10余篇。

教学方面:承担各层次、各专业教学,擅长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优良。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病例分享

患者38岁,男,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10年余,全身分布斑块状鳞屑,夜间瘙痒严重,经常失眠,传统治疗经常反复,无法稳定控制皮疹,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2020年1月启动生物制剂司库奇尤单抗300mg皮下注射治疗。患者迅速起效,1周后瘙痒明显减轻,4周后失眠改善,对治疗满意。

司库奇尤单抗300mg治疗前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司库奇尤单抗300mg治疗4周后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历享精彩|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现状下的新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司库奇尤单抗在银屑病的治疗中体现出起效迅速、效果持久的优势,是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点击查看司库奇尤单抗简明处方信息

参考文献:

1.IFPA Psoriasis factsheet (Accessed Oct 2016).

2.Global report on PSORIASIS.2016.

3.丁晓岚等,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2010,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4.张建中.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4-6.

5. Chen K, et al. Oncotarget 2017; 8(28): 46381-46389.

6.IFPA Psoriasis factsheet (Accessed Oct 2016).

7.ANNUAL CONFERENCE, FEBRUARY 16-20, 2018, SAN DIEGO, CA, USA.

8.J Am Acad Dermatol.2018;79(3,supplement1):AB283.

9.Armstrong A et al. J EurAcadDermatolVenereol 2018 May 6 [Epub ahead of print]

10.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9): 631-633.

11.Chen K, et al. Oncotarget 2017; 8(28): 46381-46389

12.GisondiP,et al. J Hepatol. 2009 Oct;51(4):758-64.

13.Chiu HY, et al. Br J Dermatol. 2015; 173(1): 146-54.

14.HowaYeung,et al. JAMA Dermatol. 2013;149(10):1173-1179

15.丁晓岚等,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2010,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6.北京大学国际医药管理学院,银屑病疾病负担和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18.10

17.中国银屑病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调研报告.

18.Augustin M, et al. Dermatology 2011; 222: 363–374.

19.Mattei PL, et al. J EurAcadDermatolVenereol. 2014; 28(3): 333-7.

20.Revicki DA et al. Dermatology 2008;216:260-270.

21.Christophers E et al. J EurAcadDermatolVenereol. 2006;20:921-925.

22.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3-215

23.Staidle,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1; 12(13): 2041-2054.

24.AlanMenter,et al. J Am AcadDermatol. 2009 Sep;61(3):451-85.

25.Ara-Martín M,etal.JDermatolog Treat. 2017 Nov;28(7):606-612.

26.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270849.htm

27.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8):610-3.

28.Souto A, et al. Rheumatology 2014; 53: 1872-1885.

29.Pérez-Alvarez R,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11 Nov;90(6):359-71.

备注:MCC号CXO2004153有效期2021-04-02,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