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蠶】精準高效養蠶技術

精準高效養蠶技術,就是家蠶1~4齡採用人工飼料集中飼育技術,5齡採用漏空透氣育技術,配套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蠶室環境控制。通過1~4齡採用人工飼料集中飼育,普通養蠶農戶可實現“一星期”養蠶,因此也稱為“一星期養蠶法”。它是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技術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不僅有利於減輕養蠶勞動強度,實行分批飼養,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室具的利用率,而且有利於動員更多的農民參加人工飼料養蠶技術實踐,進一步推進以人工飼料養蠶技術為基礎的現代養蠶技術體系的構建,促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

有利於動員更多的農民參加人工飼料養蠶技術實踐,進一步推進以人工飼料養蠶技術為基礎的現代養蠶技術體系的構建,促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


【桑蠶】精準高效養蠶技術


A 物聯網蠶室環境控制技術、B 1~4齡人工飼料育、C 5齡漏空透氣育技術

1、1~4齡人工飼料飼育技術

(1)選擇適合人工飼料飼育的蠶品種,如菁松×皓月;選用質量穩定可靠的家蠶人工飼料。

(2)飼育設施:採用飼料養蠶的蠶室應為專用蠶室,上有天花,下有水泥地面,四壁光滑清潔,便於清洗消毒;具有配套的專用養蠶用具,一般為疊式蠶具或蠶匾;蠶室配備有完善的加溫補溼及除溼設施。

(3)飼育用具:備有人工飼料預處理所需的蒸籠或蒸飯車以及其他必要的用具,如鵝毛、蠶筷、飼料加工器(或飼料切割機)、裝料袋、盛料盆、蠶網、塑料薄膜、焦糠等。

(4)人工飼料預處理、消毒與貯藏:

A 人工飼料預處理時期

1齡和2齡一般於收蟻前進行預處理,3齡、4齡蠶所用的飼料一般於2眠眠期和3眠眠期進行預處理。

B 人工飼料加水調製

配製的粉體幹飼料加水約1.7倍,揉和均勻後裝入保鮮袋內。保鮮袋規格為30cm×38cm,每袋裝量3000g,厚度約1.5~2.5cm,擀平後用封口機封口。

C 人工飼料滅菌成形

採用蒸籠或蒸飯車蒸煮45min後取出,自然冷卻,在即將到達常溫時再擀壓一遍。

D 預處理後的飼料保管與使用

預處理後的飼料如暫不使用,常溫下可放置3~5天,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內(5℃左右)冷藏保存,可保存10~15d,用時先取出恢復到常溫即可使用。

(5)消毒與防病衛生措施

小蠶共育前要按標準對蠶室蠶具進行全面徹底消毒。要求做到:蠶室打掃要徹底、蠶具清洗要乾淨、用藥搭配要合理、藥液配製要標準、消毒步驟要科學、藥液噴灑要均勻、消毒範圍要全面、消後管理要認真。藥劑消毒一定要使用廣譜的消毒藥劑,如亞迪欣、亞迪康、漂白粉等。

採用人工飼料共育小蠶的共育室必須建立嚴格的防病衛生制度:嚴禁身體的任何部位直接接觸預處理過的飼料,操作時必須配戴一次性手套;如果包裝溼體飼料的塑料袋出現破損,一定要在露出部分1cm外切開扔掉,防止蠶座感染,飼料黴變;所有進入共育室的人員要做到換鞋入室;所有與共育無關的人員,不得隨便出入蠶室。

(6)收蟻

收蟻時先撕開收蟻袋,將有蟻蠶的一面放在人工飼料上,讓蠶自行爬到人工飼料上後,將剩餘的少量蟻蠶,連同粘有卵殼一面上的少量蟻蠶,用蠶筷打落到飼料上。

(7)給餌

A 給餌方法:1~4齡均採用切條育。飼料只放置一層,不得重疊,1齡飼料間距0.3~0.5cm、2齡飼料間距0.5cm左右、3齡飼料間距0.8cm、4齡飼料間距不超過1cm。

B 給餌次數:收蟻時給餌1次;2齡、3齡、4齡餉食時各給餌1次。

C 給餌量:每張種1~4齡用粉體人工飼料乾料23.90~26.50kg,其中1齡平均1張種(卵28000粒)用料量約0.56kg、2齡用料量約1.11kg、3齡用料量約4.44kg、4齡用料量約17.78~20.00kg。

(8)勻座與擴座

A 蠶座面積:每張種1齡蠶座淨面積約0.24m2、2齡0.9~1.2m2、3齡2.4~3.0m2、4齡7.0~8.0 m2。

B 勻座:收蟻結束1~2h後,將蠶兒勻座。勻座時,將蟻蠶較密處的餌料和蠶兒用蠶筷一併夾起,放到蠶兒少的地方或四邊。再將旁邊沒有蠶兒或者蠶兒很少的餌料用蠶筷夾起放到原來的餌料處,也可以另外放置新的料塊。但蠶座四周一定要放置一圈空白的新鮮餌料。在2齡、3齡、4齡餉食後數小時,也用同樣方法對蠶兒進行勻座。

C 擴座:人工飼料飼育的蠶兒食料期間一般不需要擴座,如蠶座過密,可將蠶頭較密處的料條和蠶兒用蠶筷一併夾起放到蠶座四周,再在外周加一圈空白料。

(9)除沙

1~2齡飼料育期間不除沙;3齡、4齡分別於餉食後分匾時起除。

(10)蠶室環境控制

A 溫度:人工飼料的蠶兒1齡蠶室的溫度控制在29~30℃, 1眠眠中降到28~29℃;2齡蠶室的溫度控制在28~29℃, 2眠眠中降到28℃;3齡蠶室的溫度控制在27~28℃,3眠眠中降到27℃左右;4齡蠶室的溫度保持在27℃左右,大眠眠中保持在26.5℃左右。

B 溼度:1齡期第1~2天蠶室的溼度控制在85~90%(乾溼差1.5~2℃),第3d注意控制室內相對溼度,一般在80~85%(乾溼差2℃左右);2齡期蠶室的溼度控制在85%左右(乾溼差1.5~2℃);3~4齡蠶室的溼度控制在80%左右。各眠眠中降到60%左右(乾溼差4~5℃)。

C 光照:採用黑暗光線飼育。

(11)眠起處理

見少量眠蠶後,經5~6h,發現大部分蠶兒已經入眠時,開窗換氣排溼,並在蠶座上撒一層薄薄的焦康,2齡、3齡和4齡入眠後可以特製的隔離消毒劑進行止料。等到起蠶達到95%以上並向四周爬散時,為餉食適期。

(12)餉食

餉食前除2齡餉食外,先撒防僵粉,然後加網,在網上添加新鮮飼料。4~6h後,待起蠶上網食料後,提網除沙、分匾。

(13)5齡餉食與注意事項

5齡起蠶向四周爬散時,撒防僵粉,加網餉食。餉食採用偏嫩的桑葉,切成三角葉餉食;第2次給桑後提上層網除沙;初期的幾次給桑應注意飼餵食偏嫩的桑葉,並注意控制給桑量。

2、大蠶漏空透氣育技術

(1)每張種準備14-16條寬80cm、16個波峰、峰高為10cm的特製塑料折蔟。並準備1.4m長的尼龍繩若干或同等長度的小竹杆28根;準備12~14m長的薄膜、4根直徑4cm以上的竹杆(具體長度視蠶室和蠶座的設置情況而定)及與薄膜相配套的聚乙烯編織布或塑料窗紗。

(2)蠶座構設:一般設置成南北向寬1.4m、長6~7m的蠶座兩個,中間和兩邊各留30-50cm寬的人行道,蠶座四角分別疊放兩塊紅磚高(約11cm),再在其上擱置竹杆,使之形成1.4m×6~7m的長方形框架兩個;框架形成後在其內墊上塑料薄膜,將四邊翻卷到竹杆上,薄膜內墊一層大小相等的聚乙烯編織布或塑料窗紗;也可根據蠶室或大棚的大小靈活設置蠶座。為便於單人翻蔟操作,亦可將小竹杆穿成的塑料蔟靠牆放置,人行道離牆一條蔟具,寬約90cm,中間放兩條蔟具,寬約180cm,保持竹杆與人行道平行。

(3)移蠶處理:移蠶前在蠶座內先撒一層新鮮石灰粉;用塑料薄膜網將餉食後的大蠶均勻移放到蠶座內。要一次性放足蠶座面積。移放時應把發育相同的批次集中放在一起;先給適量桑葉,待基本吃完,檢查蠶頭分佈均勻後,將兩側用1.4m長的尼龍繩或小竹杆固定好的塑料折蔟橫放蠶座內,調勻波峰檔距後直接在蔟上給桑。

(4)飼育管理

A 給桑:每日給桑兩次,一般在早晨和傍晚進行。盛食期注意補葉。

B 縮蔟:在五齡第三日應把折蔟兩側的塑料繩或小竹杆從1.4m收縮到1.2m固定,使折蔟較為直立,增加峰高,不僅可以提高漏空透氣的效果,而且可以防止蠶座變形跨塌。

C 翻蔟:從實施該飼育技術的第三日開始,每日在給桑前將塑料折蔟連蠶帶沙倒翻一次,使上面的殘桑撒到折蔟的下面。翻蔟時動作要迅速。1人實施操作時,手握折蔟兩端進行側翻;2人實施操作時,分別於折蔟兩端,手抓折竿四端,進行側翻。

(5)防病:每日喂葉前用一次新鮮石灰粉,陰雨多溼時避免喂溼葉,並交叉使用石灰粉和防僵粉。

(6)上蔟:見熟1%後,將構建漏空透氣蠶座的折蔟移走。見熟5%時,用市售蛻皮激素2ml(50 ±5mgβ-蛻皮激素)加水2500ml噴桑葉,供25000頭蠶一次食完,確保熟蠶齊一。8-10h後將方格蔟平鋪於蠶座上,讓熟蠶自動上蔟。等熟蠶爬足數量後,將蔟具拿起,進行室外預掛,然後再放上新的方格蔟,直至熟蠶全部上蔟為止。

3、物聯網蠶室環境控制技術

首先,溫度、溼度、光照等參數信息通過GPRS網絡傳送到網關,網關一方面通過GPRS網絡將數據轉發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據配置的目標溫度、目標溼度等自動控制相關設備的開關,同時控制器也將開關狀態等信息反饋給網關;另一方面,網關通過GPRS網絡將各個參數傳輸到網絡平臺,平臺的後臺軟件將數據寫入數據庫,網絡平臺通過IE交互界面將數據顯示給用戶(此時網關實現移動通信網絡和無線傳感網絡兩個異質網絡之間數據的無縫交換和傳輸);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平臺向網關發送開關設備、配置等指令,實現對設備的遠程操作。

二、應用前景

1.投入

(1)種苗費用:江蘇省蠶種所提供蠶種1張種53元。

(2)飼料費用:每張種用粉體飼料20kg,10元/kg,共200元。

(3)水電費用:摺合每張種約10元。

(4)其他費用(消毒用藥、薄膜等):折算每張種50元。

2.產出

平均每張種產繭42kg,45元/kg繭,張種收入1890元。

3.收益

扣除投入,每張種收入1577元。


【桑蠶】精準高效養蠶技術


三、推廣案例

江蘇省蠶種所自2011年開始,聯合如東縣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探索推廣小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通過幾年努力,先後形成了《稚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規程》、《家蠶小蠶人工飼料飼育技術規程》和《家蠶1~4齡人工飼料飼育技術規程》,為示範推廣精準高效養蠶技術奠定了基礎。專家組牽頭建立“如東縣飼料養蠶技術示範基地”和“如東縣飼料養蠶示範基地”,以豐月蠶業專業合作社和吳家陵蠶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在河口鎮關口村、河口鎮中天村、豐月鎮月河村、栟茶鎮陳灣村、馬塘鎮沙莊村、掘港鎮六總村等地建設高標準蠶室42座,從實施稚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開始,逐步推進人工飼料養蠶實用技術應用工作。幾年來,累計實施小蠶人工飼料共育10700張、實施精準高效養蠶2244張,示範了家蠶全齡人工飼料飼育,人工飼料養蠶已經成為如東蠶桑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目前,稚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在示範區的普及率已達100%,精準高效養蠶技術普及率達到了85%,特別是在“如東縣飼料養蠶技術示範基地”和“如東縣飼料養蠶示範基地”實施的全齡人工飼料養蠶技術,不斷創造我國人工飼料養蠶新記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吸引了周邊地區以及全國各地的蠶桑同行前來觀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