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魚兒到底是因為生下來就在水裡才不知道水的存在,還是在水裡時間久了忘記了水的存在?無論如何,由於過於熟悉生活,所以我們常常會忽略一些信息,或者說忽略了某些信息背後的邏輯。這篇文章帶大家梳理三個經典故事,審視一下生活中的“逆向思維”。


一、扁鵲三兄弟醫術高低


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據《鶡冠子·世賢第十六》記載,魏文王曾問名醫扁鵲他們家兄弟三人哪一個醫術最好,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王就感到很迷惑,因為很明顯扁鵲的名聲在他們兄弟間是最大的。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總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個時候病人沒有感覺到自己有病,所以根本沒發現大哥提前剷除了病根,所以他沒有名氣;我的二哥治病時是在病剛剛顯現的時候,因為症狀不明顯,病人也沒覺得他有多厲害。而我治病都是在病情非常嚴重的時候,這個時候病人很痛苦,家人也很著急,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放血,或者在傷口處敷藥治療,就感覺我非常厲害,所以我的名氣最大。”這是魏王才明白過來。


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在我們工作中其實也是一樣的,有些人總是能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凡是都安安穩穩,妥妥當當,而有的人卻總是做事時粗心大意,結果漏洞百出,最後忙前忙後。雖然明明是第一種人能力更強,可是卻往往第二種人受到領導的讚揚,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啊。


二、福爾摩斯探案裡沒有叫的狗

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在《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有一篇名為《銀額馬》的故事,講的是一匹價值不菲的賽馬被偷,而關著這匹馬的馬廄守備嚴密,還有一條狗看護。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華生:“有什麼地方你想讓我注意一下嗎?”

福爾摩斯:“注意一下夜裡那條狗做的很奇怪的事。”

華生:“可那條狗夜裡什麼都沒做。”

福爾摩斯:“那就是奇怪的地方。”


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福爾摩斯在勘察現場時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這條狗在夜裡並沒有叫,也就是說,偷馬的人狗很熟悉,這是一個內鬼犯的案。狗衝陌生人叫,這在我們生活中是再平常過了,可是福爾摩斯卻能抓住這一點,通過狗叫來思考狗不叫時意味著什麼,看似簡單,實難想到。


三、飛機應加固哪個部位


這個故事源於一位名叫沃爾德的猶太人專家寫的一篇論文,論文題目是:A Method of Estimating Plane Vulnerability Based on Damage of Survivors (一種根據倖存飛機損傷情況推測飛機要害部位的方法)。在這篇1943年的論文裡,作者探討了二戰時應加固飛機哪個部位的問題。


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二戰時,從戰火中返航的飛機的傷痕呈現某種規律,有的部位中彈多,有的部位中彈少。為了提高飛機的防禦力,直覺上似乎應該在彈孔密集處加強裝甲。可是不然,作者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通過虛擬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彈孔稀疏的地方恰恰是最脆弱的地方,因為沒有被擊中所以才能平安返航,而那些被打中這個部位的飛機,都完全喪失了飛行能力,所以沒有回來,也就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


一個人,一條狗,一架飛機,其實就潛藏著“逆向思維”


我們在分析樣本數據時,一定要注意樣本的普遍性,如果樣本在蒐集時已經發生了偏差,那麼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更加遠離真相了。雖然這個故事是在說明“倖存者偏差”的道理,但是我們也很明顯能感到作者在使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也就是“反其道而思之”,從沒有返航的飛機入手,所以才能避開“常識”的陷阱。


上面這三個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可是雖然我們吃同樣的東西能夠獲得同樣的營養,但看一樣的書獲得的東西卻大同小異。如果我們平時也能刻意地多使用一下“逆向思維”的思維方式,相信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這樣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也會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