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4月21日胡锡进对方方的回应?

司尚庆


笔者查阅有关新闻,得知4月21日胡锡进对方方的回应是针对方方4月20日转发的一篇《蠢要蠢得有道理,坏要坏得有底线!》文章里,她自己摘选了这么一句话:但是我真不知道,打到甚至打死一个作家,对老胡有什么好处?这话可以看作是她对自己经历的一种认同,也是一种意难平。

4月21日,老胡“亮剑”了,起手就是四个问句:你被“打倒”了吗?不好好的吗?官方或者主流媒体谁处理、批判你了?你不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吗?言下之意,仅个人评价之风越来越烈,官方还没有发出声音,补救完善措施还来得及去做。

瞧瞧,气势立马就起来了。紧接着,老胡开启了“教你做人”模式,他把有关“方方日记”的讨论引向了另一个维度,即“方方日记”之所以会被大范围关注,是因为呼应了时政,既然你是踏着国际反华舆论热点而来,遭到很多尖锐批评那是必然的。可令人遗憾的是,“你好像特别受不了批评”,还有“某种受迫害妄想症”,看到批评者就“仿佛遭遇了‘文革’”。

最后,老胡以一句“你有继续学习做人的很大空间”收尾,不禁让人感叹,奇怪的讽刺表达又增加了,笔者揣摩建言别一竿子走到底。

对此,方方回应则是,“呵呵,对胡锡进这样的人,我已经懒得评价了。”可能是后来觉得做人还是要厚道要勤奋,于是过了20分钟,转发了一篇名为《坚决不许对作家打棍子,人家打棍子时候我们要保护他们》的文章,借助国家前领导人权威文章反击,并表示这次自己在网上被“文革”、被极左团伙挑拨民众攻击,“老胡则为他们助了最大的力,这将会是老胡一生的耻辱。”

不知道看到这里,老胡是否又会想起“胡不群”?上面又“文革”又“极左”的,老胡可能会想,合着我之前的话都白说了。

至此,二人交锋白热化。不知道大家看完老胡和方方“大战三回合”之后是什么感受,我来谈谈我的理解,方方文字的主基调是晦暗的,她对封城期间武汉市民生活的描述,尤其是对疫情防控的描述,显然是不全面的。她记述的“事实”(即便不失实),也是主观裁剪的。”反击是苍白无力的。老胡占上风。

笔者认为现在方方的日记出了英文版、德文版,速度远超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翻译速度,这等于又给境外反华势力送弹药,也更坐实了批评者对方方的判断。联想一些日记体畅销书,《安妮日记》讲的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拉贝日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累累罪行。所以方方的日记,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即使没有翻开书,浏览一下封面和介绍,就知道是要说什么,干什么了,并且会被视为和前面这些日记一类的东西。出版商公布的介绍里,关键词也确实一个不少:“威权主义”、“高科技手段监控”、“警察国家”、“信息管制”、“异见”、“腐败”、“滥权”……明明方方的日记在中国互联网上大行其道。《方方日记》急于国外出版,让人感觉迎合西方的仇华心理、矮化中国的牺牲付出为前提,很多人无法接受。

有专家认为,当抗疫战演化成政治战时,过于私人化的《方方日记》,成为了西方政客妖魔化中国的一个“罪证”。 尽管,这危机,并非由一本书引起,但这个时候,一本书会增加一宗罪。

大家有时间可以把双方每次发的微博原文找来看一看,反正当我看完双方的你来我往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方方的论战内容是片段式的,有时候甚至需要读者意会,换句话说就是,你品你细品。老胡则不然,他是“我带着你品”,他的论战内容都有一定篇幅,读者看到的是一个连贯的表达,自己会被慢慢带入,而且紧扣热点,撩拨情绪,偶尔出现的一些金句,也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最后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当方方抛出一句话,想让大家深思的时候,老胡已经“突突突”连续将100句话送到你面前。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还记得老胡那句话吗,他说关于日记以及有关日记的讨论,和时政是无法切割开的。而老胡正是长期在舆论场上摸爬滚打的主。有各种舆论作战经历,反击风格独特成熟个性,具有鲜明的模式:

近期互联网上……,老胡也看到了……,知道大家很……。老胡想啰嗦几句……,虽然 …… 确实存在部分……,但是……,最后老胡呼吁……。

看,是不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而具体到每件事上,又能绵里藏针。所以,这场在舆论场上的论战,方方站在别人的主场上,而且是篮球运动员站在了足球场上的那种。


老张教育新思享


先前日记作者一直被广大网友批评,网友们有的写文章批评有的就直接列出日记带来的问题和不妥之处,而胡总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经验的时评人和记者长期以来一直比较理性和客观,凡遇到问题都能冷静对待,写的时评也比较高深有理,一直以来很受网友的追捧,但是昨天胡总发了一篇比较直白的文字回怼日记作者,这是自那篇批评西方的文字后不久有一篇直白尖锐的批判。 写这种直白的批评是老胡的时评中比较少见的,很多篇也看不到一篇,这么一个说话很委婉理性的时评人能直接进行吐槽也算是很愤怒了。

看老胡写的这两篇时评,再看看广大网友对这两件事的态度就知道,这两件事本身就足够让人很不舒服,能让老胡愤怒也算是达到一定程度了,毕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过去难免有水军抹黑,按道理说心态也是非常好的。 日记作者作为一个老作家,无论是不是广为人知,在文学创作领域也算是有些地位了,但是她却写了这么一些日记,里面很多事道听途说的事,这对一名自称作家的人来说是很不负责的,就算是虚构文学为何又带又抹黑我们千千万万人抗疫成就呢?

这本日记在国外光速出版后,给海外工作和学习的同胞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而且也让很多外国人对我们产生了误解,一个作家写的书,外国人不明真相肯定会当权威资料去看。而日记作者及一些老文人还在对网上日记造成的混乱和在国外造成的误解视而不见,坚持虚假的真理和不同的声音。不要说老胡,谁见了都会愤怒。


鍋盖頭司令


胡锡进与日记作家方方的持续“骂战”有些时候了。近日随着汪主席的自信心爆棚,自己把老胡的批评打入阴谋论范畴。于是乎,老胡冲冠一怒回了一张意气风发锋芒毕露的反击帖子。整个帖子围绕方方“墙内骂名墙外香”的日记作品,方方本人对批评者的偏激态度和方方在整个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人品人格缺陷做了总结。

下面是胡锡进回复方方的原文

你被“打倒”了吗?你不是都好好的吗?是官方处理你了还是主流媒体批判你了?我觉得,你总体上应当算是我们社会每一个时期的幸运儿,包括武汉封城的时候,甚至包括现在,是这样吗?你自己说,你的日记如果不是因为呼应了时政,就凭里面的文字水平和思想深度,它会在那么大的范围内被关注到吗?既然它是踏着时政上来的,就必然会在时政层面遭到争议,而且它有多大的关注度,争议就可能多大。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得。 我一直主张我们的社会要包容你的写作,社会应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我认为,这也需要是你面对互联网上尖锐批评者时应有的胸怀。但你好像特别受不了批评,表现出某种受迫害妄想症,看到哪个批评者都像是见到了“红 卫 兵”,仿佛遭遇了“文 革”。其实,与你骂的很多年轻人相比,你自己的词库里有相当多“文 革”时代的畅销词。我劝你,不是“奉劝”啊,就是劝你,平静一下自己,不要有委屈感。你的名气比武汉封城之前大多了,人们说,厚德载物,你或许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品格来承载今天的位置。而做人是需要一生不断学习的,别嫌我最后说,你和很多人的对骂,显示出你有继续学习做人的很大空间。

应该说,这次胡锡进的反击是最到位的一次,说的问题也都一针见血极其客观理性。尤其是对方方日记这部作品的质量评价,无疑是给与心里膨胀的方方兜头一盆冷水。但是有一句话却让所有批评方方的民众看不懂,老胡反问方方----你被“打倒”了吗?你不是都好好的吗?是官方处理你了还是主流媒体批判你了?

一个为靠道听途说写日记的作家,给美欧对我国搞新冠病毒污名化递刀。很多细节问题明显属于造谣,而且已经被转发远远超过五百次,本应接受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惩处的人,这么长时间,非但没有事儿,反而气焰日益嚣张地展开网络骂战,满网飞“极 左”和“小粉红”的帽子。

毫不客气地说,老胡对方方事件的态度一直是绥靖和骑墙的。本想抹稀泥,让大事化小,可惜人家武汉汪主席不但不领情,而且狠狠给了老胡几板砖。结果把老胡打恼了,于是开始反击了。这本来是老胡一开始就该亮明的态度,现在才说,好像是一个骑墙派被踩了尾巴。《南方窗》主笔李北方说,老胡与方方(的交锋),实际是同一个阶层之间的打情骂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