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可能因为这个原因灭亡

​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是因为清朝。明朝末年出现了一些极端情况,可能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兴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不管任何时期明朝最精锐的军队永远镇守在北方,抵御外敌。

嘉靖年间,戚继光手上的“戚家军”成功清除了袭扰沿海各省的倭寇,威名远扬。威震天下的“戚家军”也并非明朝最精锐的部队,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镇守在北方,由俞大猷率领,抵御游牧民族对我中原的侵袭。崇祯在位期间,也遵循祖训,将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放在山海关,阻挡清军入关,导致中原无兵可用,至此农民起义军长驱直入攻入京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有一种说法:明亡于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党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最终导致明朝国力衰弱,外有强敌内有起义,明朝在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师后走向灭亡。东林党对明朝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笔者没有给其洗白的意思。

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可能与极端气候有关。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世界进入“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常年积雪,粮食绝收,饥荒四起。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闯王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公元1644年,李自成部队一路由南向北,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明朝走向灭亡。崇祯皇帝最终“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直到灭亡,都未命令驻扎山海关的明军精锐回防北京,成为历史疑案。

明朝最终灭亡可能源于极端气候。极端气候引起粮食危机,大饥荒导致农民起义,明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誓死坚守山海关,结局犹未可知。吴三桂手上有明朝最精锐的三万多关宁铁骑,其军事才能在当时也少有人能与其匹敌,结局犹未可知。全球性的“小冰河期”北方灾情同样严重。中原遇灾情引起农民起义,游牧民族靠入关抢夺生存。入不了关的清军熬不过冷冽的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