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 新發地綠通卡友喊話製造企業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新發地”)號稱全亞洲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這裡承擔著首都90%的農產品供應。疫情爆發以來,為了穩定農產品供應,每日有3000多輛大小貨車和上萬人從全國各地湧入。

此次疫情究竟對綠通卡友造成多大影響?在後疫情時期,他們的購車需求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五一前夕,《潤鼎商用車》網記者走訪了新發地。

後疫情時期 新發地綠通卡友喊話製造企業

收入少一半 硬著頭皮跑

4月中旬從家裡出發去雲南拉貨,到現在依然有小半車貨沒有賣掉,河北滄州卡友胡季節告訴記者,他跑這個來回用了十天。“這算是快的了,上次我跑一個來回用了小半個月。”


後疫情時期 新發地綠通卡友喊話製造企業

胡季節

胡季節算過細賬,他現在的收入相比去年正常時期幾乎少了一半。“運價降了,北京到雲南2000多公里,運費就一萬元出頭,油費得佔掉一半。”除了運費低,更讓他糟心的是貨源減少和壓貨時間變長。新發地大型冷鏈運輸車的路線大抵是從北京周邊運送凍貨到雲南、海南等地區,返程時運輸新鮮蔬果。正常情況下,他們一個月可以往返四五趟。

“現在完全不行了,一個月只能跑兩三趟。以往在雲南卸車後馬上就能裝貨返程,現在得等兩三天,中間又是一筆開銷,但不等也不行,空車回來相當於白乾。”胡季節說。

蘇景華的狀況和胡季節差不多。正月二十三,很多人還因為疫情無法出門,他已經開始正常拉貨。雖然身上防護裝備不是很足,在外也有一定感染風險,但那時他心裡是充實的。“出來就不能回家,只能車上吃車上住,不過那段時間車少貨多,吃些辛苦有錢賺。”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北京綠通市場的形勢急轉直下。“車多了,貨少了,而且現在菜賣不動,壓貨時間特別長。”蘇景華主跑北京到昆明路線,以前一個月能跑四個來回,現在只能跑兩個來回。“刨除亂七八糟的費用,一次淨利潤七八千元,還是我和搭檔兩個人分。”

跑北京周邊短途運輸的卡友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內蒙古赤峰中卡車主徐軍從正月初三就開始拉貨,受疫情影響,他現在一個月只能在北京赤峰之間往返五六趟,而巔峰時期,他每月要拉十幾趟。“貨主賣不動貨啊!我們只能乾等著,壓貨時間增加了至少一倍。而且運價也低了,只能硬著頭皮幹。”


後疫情時期 新發地綠通卡友喊話製造企業

徐軍

壓貨時間長,運價低,收入幾乎少一半,是記者瞭解到的新發地綠通司機的普遍狀況。

看的是售價

重的是性能 講的是情誼

後疫情時期,卡友的購車需求會產生哪些變化,不同運輸工況的車主給出了不同看法。

“性價比最重要。”張家口輕卡車主劉澤華說。他平時往返於北京和張家口之間,運輸具有短平快的特點。“平時拉的不重,路況也比較好,一般輕卡的馬力都夠用,現在大家手頭都沒什麼錢,如果一款車能在售價上親民一點,會很有吸引力。”


後疫情時期 新發地綠通卡友喊話製造企業

劉澤華

跑北京雲南線的溫大泉去年剛買了一輛解放J7,他最看重的是車輛性能。在他那一片停車區,聚集著一大批大馬力冷鏈運輸車,跑的路線也大抵相同,年行駛里程在20萬到30萬公里之間,這也給了他花大價錢選好車的可能性。“年行駛里程越長,好車的優勢就越明顯。J7各方面性能都拔尖,尤其是油耗,550馬力的發動機,從北京到雲南拉水果,車貨總重49噸情況下,油耗僅為30升,比原來的車至少百公里節省6升,每年光油費就能省下幾萬元。”

除了售價和性能,有些卡友的購車觀點也留下了疫情時期的特殊印記。徐軍復工後,由於村中政策,一直沒能回家,只得往返於北京和赤峰的市場中,吃住都在車上解決,這段時間,他最長乾的事就是刷新聞。“有些車企在疫情期間推出的免費救援服務很暖心,這兩個月是我拉貨生涯覺得最孤立無援的時刻,這時候車壞在半路,我肯定非常希望能得到這種救援保障。危難時刻見真情,疫情期間敢於擔當的品牌會讓人更有好感。”


後疫情時期 新發地綠通卡友喊話製造企業

結 語

不知道“報復性消費”是哪位經濟學家創造出來的,事實上這是一個偽命題。全球蔓延的疫情嚴重地損傷了各國經濟,國內的大中小型企業尚能挺住,而若干小微企業則面臨倒閉的命運,很多人也將因此而失業。收入少了,飯還要吃,但吃的檔次一定是要下降的。餐飲尚未恢復,大部分學校並沒開學,貨主的銷路少了六七成,綠通運輸從業者的生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卡車的消費者是廣大運輸人,他們在這樣的時期,比任何時期都更需要靠譜的產品、善解人意的金融和服務政策。他們需要廠家伸出友愛的手,用行動證明“情比金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