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许多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就如同父母对孩子的爱一样深远而绵长。


好友青青说,她每天6点早起为孩子做早餐,晚上做好饭菜洗刷完毕陪孩子做功课到深夜。

而孩子却嫌弃饭菜不好吃,觉得做作业她一直在旁边压力大。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小区的浩浩妈妈,全职在家,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还要带孩子奔波在不同的兴趣班间。


给孩子报了乐高班,英语外教小班,数学思维启蒙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实锤打造。


可浩浩却羡慕那些不用上课的小伙伴,抱怨自己玩的时间都没有。

更让浩浩妈妈伤心的是,浩浩还经常说:妈妈,我讨厌你!我不想在这个家.....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这让青青和浩浩妈妈觉得满腹委屈。


明明是爱孩子,明明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不领情,甚至还惹来孩子讨厌呢?

父母们想不通。


我们错了吗?


其实问题很多确实是出在父母身上。


因为爱孩子的方式不正确,和孩子的相处也就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孩子从心里抵触甚至讨厌父母。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怎样才是爱的正确方式呢?

1.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自己的孩子也是个普通人


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我的孩子就是要上清华北大的....


抱着如此想法的家长,心态上就决定了和孩子之间的必然矛盾。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相应地就会给孩子高要求。


别人做一套试卷,你得做两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每科必须考100分,99分都不行。不然怎么上好学校?


这么一点小伤口怎么就哭了?不准哭。


........


如果你自己是个普通人,那么请接受你的孩子也是个普通人。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又怎么强求孩子去完成?


不要奢望孩子在你的压力下疯狂成长。


放手,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不要让他活成你的影子,帮你完成你达不成的梦想。


接受孩子和自己都是普通人,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变化。


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值得欣喜,孩子的难过你会看在眼里。


高标准压不出好孩子,平常心才能发现真实的孩子。

按照自身节奏成长的孩子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2.时刻做好榜样


懒父母、言行不一的父母必然教不出勤快、信守承诺的孩子。


快去写作业。

你葛优躺式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边命令孩子。


孩子斜眼看着你,一动没动地仍坐着看电视。


让你去写作业,听到没!


孩子小声嘀咕着磨蹭着走向房间:为啥你在看电视,我要去写作业,不公平。


虽然迫于你家长的吼叫他不得不去写作业,但他的心思却留在电视上,你的权威在他心里也只剩下吼叫。

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自己先做到。

想要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就要多读书,而不是只盯着手机、电视看。

想要孩子爱运动,父母就要多锻炼。

.......

父母做好表率,孩子耳渎目然,潜移默化中也会慢慢养成习惯的。

所以,与其抱怨孩子不爱读书,靠命令才去做事,不如父母行动起来,多读书,多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行动起来,并积极主动地去做事。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3.对孩子有耐心,多鼓励


孩子第一次笨拙地系鞋带,孩子忘记了你的提醒,孩子对一道题苦苦思索良久......


你是耐心地给孩子时间熟练,还是迫不及待地帮他解决?


任何技能,习惯,规则的学习和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在孩子未成年期间、甚至包括成年之后,你还要时时提醒,他才能逐渐熟悉并深刻了解。


就像幼年的你,背乘法口诀也并不是一下子就会的,可能是三遍十遍甚至百遍,可能在你计算的时候还是被家长、老师揪出错误。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一项本领,枯燥的知识,做人做事的规则都需要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提醒孩子,他才有可能记住并内化到心里


所以保有你的耐心,直到孩子能完全掌握。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4.真正做到从孩子的角度感受


很多家长嘴上说着我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了,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


比如父母与孩子矛盾集中的辅导作业。为什么会鸡飞狗跳,甚至有些家长气出病来?


家长会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不厌其烦的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就是不理解?


要知道,你是在现有的智力水平下,觉得这个题很简单。


可是你有没有考虑,以孩子现在的水平对他来说就是很难。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家长如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呢?


有位朋友介绍了她的方法。


曾经她也为辅导孩子作业气得血压飙升。后来她决定报一个专业专业资格考试,孩子写作业时,她就在旁边从0开始学习专业书籍。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也在不断犯错,记了就忘。


她重新感受到了作为初学者的窘境,也才体会到孩子当下的心情。


所以她不再吼骂孩子又笨又慢。感觉像是和孩子成了同学,一起开心,难过。


孩子也乐于和她交流更多,甚至讨论学习技巧。


当我们不再只是扬鞭的监督者,而是和他站在一个跑道,体会他当下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才是真的感同身受。

妈妈,我讨厌你!为什么明明爱孩子的我们却成为孩子讨厌的人?


父母爱孩子,要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爱伦凯说:

那些不能显示对孩子充分信任和尊重的成人,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或作为孩子的父母。


承认孩子是普通人,不用高标准强行要求他,给孩子做好榜样,给予足够多的耐心,对孩子做到感同身受,如此,父母的爱才会流动到孩子心里,并被孩子感知到。


也只有这样,爱才在父母和孩子间传递起来,成为一股能量,滋养着家庭这颗大树,散发出更多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