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的"二"和"八"

二八定律的

二八定律的二和八

--《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读书笔记之三

百分之八十的盈利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客户贡献的,另外百分之八十的客户,只能贡献百分之二十的盈利。有大量数据证明这定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应该把资源投向那贡献百分之八十盈利的客户。在工作中,往往有人提出,对只贡献百分之二十盈利的客户基本可以不管不顾,最好能把这些客户赶走,把资源腾出来以获取更好的效益。

虽然有人这么说,但一直没有人真这么做过。“二八定律”基本上成立,但不该这么应用。如果你把只贡献了百分之二十盈利的客户赶走,剩下的客户依然可以按“二八定律”划分,难道再砍掉百分之八十?以至于无穷无尽地砍下去?这显然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做大百分之一百,使得能贡献百分之八十盈利的客户群更大。只贡献百分之二十盈利的客户,是必要陪衬和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企业家一定会投入资源,研究怎样招揽更多的“百分之二十”。如果“二八定律”继续成立,由于“百分之二十”的群体扩大了,那“百分之八十”的体量也一定会更大。至于来商店买东西的客户到底是属于百分之二十的一份子,还是属于百分之八十,不需要深究。就这个意义说,在产品研发、商场布局、广告投入上,只需要根据这“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做一些投入。而对那“百分之八十”的客户,根本没有必要怠慢他们。所谓来的都是客。

因此,银行绝不可能对只贡献百分之二十盈利的“百分之八十”客户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的。首先,对银行来说,客户只有开了户,才能认定谁是百分之二十那一拨,谁又是百分之八十那一拨。其次,这两个群体,一般与财富有关。但凡有一定财富,一般也有一定年纪。年轻人很少会是百分之二十那一部分的。可是,银行绝不能拒绝未来可能成为“百分之二十”一份子的年轻人。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一般情况下,即使他去另外银行开户办理业务,也不会轻易注销原来银行的户头。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定位,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比如社会上的某一个群体,按年龄、职业、区域、财富划分。即使精准地获取了你的目标客户,每个客户的贡献也不会平均一致,依然会有百分之二十和八十两个群体。所以,一家银行还是要瞄准目标客户做大百分之百的蛋糕。

作者关于二八定律的上述看法,很有一点意思,涉及二和八的辩证关系。八是基础,二是关键。没有80%的一般客户,20%的价值客户也很难长久;20%是当前盈利的重点,80%是未来增长的潜力。

第一,分层服务还是必要的,对20%的高价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私人银行服务。对80%的普通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第二,随着技术发展,对80%的普通客户也可以提供很优质的服务,并且不会带来太多的成本。成本效益比也是可观的。

第三,目前属于80%一般客户的,他们中一部分可能其实是其他行的20%高价值客户。银行服务好,可以把这部分人转化成自己的高价值客户。

第四,正如作者所说,很多年轻人,比如刚刚走出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虽然暂时收入不高,还属于80%的普通客户,但是未来增长潜力很大。

第五,大银行确实是二八客户都需要,但银行也需要特色化发展,一些小银行还是可以选择定位于仅仅为高价值客户服务的,例如只服务高端财富客户。毕竟,中国是大国,只要能服务其中一部分高净值客户,就是很大的群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