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現不屬於中國,但仍說漢語,學生課本中祖國首都是北京

在中國雲南和緬甸的交接地區,有一個叫果敢的地方。果敢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隸屬於緬甸,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人口約25萬,其中90%為華人。為什麼那麼多華人會在異國他鄉安家呢?原來這還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

這裡現不屬於中國,但仍說漢語,學生課本中祖國首都是北京

果敢地區在很早前是中國領土。13世紀至14世紀,中國元朝在這裡設立了軍民總管府。到了明朝後,朝廷在這裡設置了鎮康府(州)和孟定府。

南明永曆十二年(1658年),永曆帝朱由榔在清軍的追擊下,被迫出逃緬甸。1662年,吳三桂率10萬清兵進入緬甸,迫使緬人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後將其殺死。永曆帝帶到緬甸的大部分官兵則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果敢。這些官兵在明朝將領楊高學的帶領下,開始統治果敢,果敢從此進入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這裡現不屬於中國,但仍說漢語,學生課本中祖國首都是北京

在清朝時期,果敢地區在名義上受清政府冊封,而實際仍由楊氏家族掌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兩百多年時間。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在東南亞佔據了大片殖民地的英國把新目標盯上了果敢。英國殖民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從此生活在果敢的漢族被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這裡現不屬於中國,但仍說漢語,學生課本中祖國首都是北京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緬兩國劃界,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不過,果敢的幾大家族並沒有就此罷手。此後幾十年時間裡,楊氏家族、羅星漢、彭家聲等幾大華人勢力相繼在果敢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終,彭家聲成為了果敢的實際控制人。

這裡現不屬於中國,但仍說漢語,學生課本中祖國首都是北京

如今的果敢,依然使用漢語和漢字,流通人民幣,通訊用的都是中國移動的號碼,電力由中國南方電網輸送,甚至在學生的課本中還赫然印著“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960萬平方公里”。走在果敢街頭,你根本不會發覺自己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