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最大的利好,人身健康保險全面降價

這幾年是保險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同時互聯網保險也即將進入2.0時代。為實現“全民保障”,相關部門也在不斷髮力。2月6日,保監會發布《普通型人身保險精算規定》,對人身保險一些規定做了改動。

人身保險的兩項改動

1、人身保險的價格將下降3%-5%

為了引導消費者形成風險意識,進一步擴大商業保險的覆蓋率,銀保監在《普通型人身保險精算規定》中,指出保障型產品的價格將下降3%-5%。

什麼是保障類產品?

風險保障主要可以分為三塊,死亡保障、健康保障以及意外保障,涉及到的具體險種基本包含所有人身險,包括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壽險。

至於降價幅度3%-5%。本來1萬元的產品,現在9500-9700元可以買到,降幅不算大。

此外,以儲蓄為主的年金險,以及部分躉交保險產品,定價也將同步下調3%-5%。

所以,無論是保障型還是儲蓄型產品,政策均規定了一定的降價幅度。

保險市場最大的利好,人身健康保險全面降價

保乎之家


2、設定現金價值差別參數

除了價格,此次的《規定》還調整了部分險種的現金價值。如提高年金險等長期儲蓄型產品的最低現金價值標準,幅度在5%~10%。

由於保險產品更新迭代過快,實際退保率非常高。其中,風險保障類產品涉及到保障成本的支出,現金價值通常遠低於保費,退保損失較大。

而年金保險屬於儲蓄型的保險,保障成本接近於0。如果現金價值和風險保障類產品一樣,遠低於保費,顯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市場上的年金險,現金價值與已交保費之比,雖然高於健康保險,但客觀評估,仍然不夠理想。所以對年金險的現金價值做一個適當的提升,有助於維護消費者權益,降低投訴率。

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次,銀保監會發布的《規定》,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利好。不過保險業向好的動力,其實除了監管,還有保司、消費者以及相關行業工作人員的共同作用。

目前是保險發展的關鍵時期,小編個人看來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下面做個保險行業發展的預測。

1、傳統營銷人員“縮水”,保費進一步下調

保險公司釐定保費,主要考慮三項費率:預定利率、預定發生率以及預定附加費用率。其中,預定附加費用率又包括佣金和管理費兩部分。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保險代理人已經超過800萬,這意味著每一百多人中就有一人是保險業務員。

然而,如此龐大的營銷團隊,體現的卻不是行業的發展有多好,而是大眾保險意識過於薄弱。正是大眾的保險需求感普遍偏弱,保險公司過去“招員工就是招客戶”“籤人情保單”的畸變式營銷才應運而生。


保險市場最大的利好,人身健康保險全面降價

保乎之家


但是,這樣的局面在這兩年有了微妙的變化。

禽流感爆發、《我不是藥神》上映、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疾病風險一次次觸動著國人敏感的神經,很多人開始有風險意識,慢慢接受保險、瞭解保險。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類保險自媒體的異軍突起,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保險的需求進一步被打開,開始以全新的視角出現在大眾面前。

這種改變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線下“人情單”越來越少,消費者開始“反客為主”,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保險,甚至自行下單。

這在目前看來將是雙贏的。

一方面,傳統的保險營銷員的缺口將逐漸減小,低學歷從業人員規模精簡。轉而替代的,是專業化的營銷團隊。保險公司的人員結構,最終完成從“量”到“質”的蛻變,企業管理成本隨之下降。

另一方面,少了“中間商”賺差價,保險公司整體佣金支出下降,預定附加費用率下降,這最終會體現在保費的下調上,惠及全體消費者。

2、網銷格局逐漸形成,保障性進一步升級

這幾年互聯網保險以烽火之勢,全面崛起。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平安、泰康、人保等),聯手大流量平臺(支付寶、微信、京東等),先後加入其中。

但是互聯網保險的起步畢竟比較晚,截至目前,保險網銷的格局仍未真正形成。目前的互聯網保險的領域,沒有哪一家保險公司在可以做到一家獨大,也沒有哪一家流量平臺或者保險經濟公司成為行業領頭羊,形成品牌效應。

保險市場最大的利好,人身健康保險全面降價

保乎之家


從另一個角度看,線上市場競爭激烈,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利好。

2年前,重疾險的標配還是“輕症+重疾”,現在已然成為“輕症+中症+重疾+癌症三次賠付”或重疾多次賠付的保障了。

隨著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這場角逐中,“保障性”將成為價格之外的另一個著力點。相信後期,互聯網保險產品的保障還會不斷升級和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