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坏小孩》是紫金陈“社会派”推理作品三部曲(《无证之罪》《坏小孩》《长夜难明》)第二部。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网剧《隐秘的角落》后,一经热播就引发了关注和热议。

故事从一场成年人的谋杀开始。

开篇就交代了梗概:倒插门女婿张东升正面临离婚危机,如果离婚,他将一无所有,于是各种努力无果之后他选择了谋杀。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张东升实施了他的谋杀计划,结果,这一幕被三个孩子无意中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几个孩子该怎么办?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所以,正常的情节应该是几个孩子在第一时间把相机交给家长或者警察,帮助破获了一起凶杀案……

可是,有意外才有故事。

这次的意外就是:“这三个小孩,一点都不善良。”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于是故事由此展开。

小说的主人公叫“朱朝阳”。朱朝阳,张东升,朝阳东升,从一开始作者就已经在名字上埋下了伏笔。当张东升被朱朝阳一步步紧逼,成为朱朝阳的杀人工具,东升便已经注定了陨落,而朱朝阳最终成了升级版的张东升。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原生家庭、学校教育、对友谊的渴望都是铺垫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在报警与否的选择中,纠结却合情合理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最后发现朱朝阳才是大BOSS


小说的结局是开放的,同样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朱朝阳幻想着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

可是,隐秘的角落里,有黑暗,也有智慧。

他所做的一切并非真的无人知晓,只是,知道的这个人会怎样选择?下一个瞬间,依旧是充满各种可能的未知数。正因为如此,故事的结束没有让人感到长舒一口气的轻松,反而让人感受到黑云压顶的沉重和脊梁骨升起来的凉意。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本应天真无邪的少年如何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一次又一次逐渐走向人生黑暗的那端。故事中,朱朝阳一步一步黑化了,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却觉得他的每一步都情有可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用他缜密而细腻的笔法,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朱朝阳的内心——纵然是最残忍的杀人犯, 也会在内心让自己的一切行为合理化,从而减少内心的冲突。直到最后,他设计了一场比张东升更加万无一失的谋杀,杀死了所有知情人,并且还全身而退之后,我们才猛然发现朱朝阳已经蜕变成了黑暗的化身。

双手沾满鲜血的朱朝阳在日记中写到“好想做一个全新的人啊!”

这句话写在那本专门为警察而准备的日记本中,究竟是他真实的内心呐喊,还是又一次高超的人心控制术?不得而知。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

故事中唯一可以和朱朝阳抗衡的人——严良在看到这句话之后,对这个少年动了恻隐之心,他本可以揭露一切,可是最后一刻,就因为这句话,他犹豫了。严良聪明,并且善良。他曾经坚信张东升的无辜,而今又充满对朱朝阳的幻想,正因为这种幻想,他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揭露他,朱朝阳的一切努力灰飞烟灭,他就彻底毁了;不揭露,也许可以成就朱朝阳从此过上全新的生活。这样的犹豫本身已经充满了倾斜,故事的最后没有给我们确定的答案,可是,我已经感觉到了一种绝望:朱朝阳将日记本和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成功引发了严良的恻隐之心。当严良选择网开一面,也许成就了朱朝阳“想做一个全新的人”的愿望,只是,这样的网开一面是不是一种“妇人之仁”,当严良的善良和朱朝阳的狠辣相遇,会不会又是一个“农夫与狼”的故事?

《坏小孩》有点像黑色童话。

它成功打破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对未成年人的那个美好世界的幻想。

很久以来,在成人的心中一厢情愿地认为未成年人的世界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又或者是上帝的伊甸园,那里永远鸟语花香,一派和谐。偶尔曝出一些问题,也都是孤立的、偶然的,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更是高举道德的大旗,一切都蒙上“正能量”的滤镜。于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题材中很多都是幼稚冲动,原因常常简单直接,犯罪动机更是让人一眼看穿的是非选择。故事的桥段也是老套的车祸、绝症、早恋、堕胎……

俗套的背后其实是成年人对未成年的一种疏于了解。

很多时候,成年人从未真正走进未成年人的的内心,从未曾真正去体会他们的悲喜。我们习惯于以过来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看待他们,习惯于颐指气使告诉他们怎么做,习惯于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世界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习惯于把他们简单化平面化,变成一张张标签,一张张图片,没有内容,没有故事,没有灵魂……

不是未成年人的世界简单,而是,我们希望他们简单。可是,不要忘记,我们从来都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黑镜》系列中有一部电影叫《方舟天使》,讲的是一名母亲给自己孩子的眼睛里植入了一种高科技芯片,当孩子眼睛里出现父母以为的“少儿不宜”的场景的时候就会出现“打码”,让孩子看不清、听不见,把孩子隔绝在所谓“安全、纯洁”的环境。结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一系列的恶化,因为孩子的世界太“干净”了,她的身心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开始自残开始抗争,最终导致了一场让人叹息的悲剧。

很多时候,我们也在做这样的事,罔顾成长的正常规律,强行让孩子待在我们想让他们带的地方,美其名曰为他们好。当这一切不能实现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打码”,假装看不见听不到,告诉自己“小孩子嘛,没什么的”。这样的自欺欺人,在成人与孩子的沟通之间划下了鸿沟,并且终究有一天,当两个世界边界崩坍,导致一场灾难性的对决。

我觉得这应该是《坏小孩》的意义所在。他起码让我们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未成年人所处的世界:残忍,但是真实。从而让我们明白,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个世界怎么变得更美好,而不是闭上眼睛,假装事情没那么严重。

小说的另一个意义就在严良身上了,这个聪明且善良的人,守住了人性最后底线。他的恻隐之心也许让他一次又一次对罪犯网开一面,可是,这恰恰是因为他内心充满了对人性的信任,他不愿意用恶意揣测任何一个人,正是这种善良,让世界得以不断向光明的方向生长。虽然,从短期看,邪恶战胜了善良,善良纵容了邪恶,但从长远来看,正是严良这种愿意尝试着给朱朝阳一个开启“全新的生活”的良苦用心,才让我们每个人不至于陷入无尽的绝望和相互的猜忌。

否则,当一个孩子冲你绽放纯真的笑脸,你是该选择温暖回报,还是戒备满满?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世界才真正陷入了绝望……


《坏小孩》:还原了一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路历程,先正视,再原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