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眼病

来源:头颈医学影像论坛
Graves眼病是一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多因素参与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可能与疾病基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眼部病变亦是一种组织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突眼、眼肌麻痹,通常双眼受累。患者起病隐匿,近半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由他人发现眼部异常而就诊。病程较短,多见于女性。

【病理特点】

1. 早期为眼外肌水肿,慢性炎性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浸润,主要发生于肌腹,少数可累及肌腱。

2. 晚期眼外肌纤维化及部分脂肪变性。

3. 球后眶内脂肪增多,伴广泛炎性改变。

【选择检查的顺序】

1. MRI 除了更为清晰显示眼肌形态的改变外,还能显示信号的异常变化,从而可间接推断眼肌的病程进展,为该病的首选检査方法。如发现眼上静脉迂曲增粗、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及视盘区增大,提示为增粗的眼外肌眶尖区压迫所致。

2. CT 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较为清晰地显示诸眼外肌的梭形增粗。

​Graves眼病

图1 右侧Graves眼病

A. CT横断面软组织窗示右侧内直肌(白箭)呈梭形增粗;B.CT冠状面平扫示右侧眼上肌群(黑箭)、内直肌(白箭)增粗。

​Graves眼病

图2 双侧Graves眼病

A. MRI冠状面T2WI示双侧眼上肌群及下直肌增粗,以上直肌增粗为著,右侧上直肌内可见条形高信号影;B.矢状位T1WI平扫示上直肌及下直肌增粗,肌腹增粗而肌腱无明显增粗。

​Graves眼病

图3 双侧Graves眼病

A. MRI冠状面T1WI平扫示双侧内直肌、下直肌、眼上肌群均增粗;B.MRI横断面T2W1示双侧内直肌、右侧外直肌明显增粗,以肌腹增粗为著,呈略高信号。

【影像学表现】

1. CT表现 眼球突出,眼外肌呈梭形肿胀增粗(图1),肌腱和肌止点无明显改变,多无眼环增厚。眼静脉回流受压可引起的眼静脉淤血、增粗,可伴右结膜、眼睑水肿及泪腺肿大。

2. MRI表现 通常是眶内多条眼外肌增粗,也可以是单条眼外肌增粗,眼外肌肿胀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为下、内、上、外直肌,增粗的眼外肌以肌腹增粗为主(图2,图3),因眼外肌发生水肿、纤维化及脂肪变等病理变化,其MRI可呈高或低信号,T2WI表现明显。还可见视神经增粗、眼上静脉扩张等继发改变。

【评价】

临床上对Graves眼病的诊断常用CT检査,眼眶CT能评价眼外肌大小和眼球位置,对诊断Graves眼病是有帮助的,但由于CT的软组织分辨力不如MRI,对细微病变的显示较弱,不能区分眼外肌的水肿与纤维化,而MRI却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推测病变时期, 因此如疑为Graves眼病时应首选MRI检查。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下载放射沙龙app,获取更多影像科学习资料,更多学习视频等着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