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假如攜手到白頭還可以挽手一直走,那該多好啊!

八年前母親溘然離世,令家人們猝不及防。那天,是父親的八十歲生日,母親早在一週前便訂好酒店的包廂,相約全家中午為父親慶生。為不耽誤午宴安排,母親起了個大早張羅早飯,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做早餐的過程中母親突然倒地,再也沒有醒來……。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攜手白頭,情意濃濃

從1953年結婚到2012年冬,父親與母親攜手59個春秋,因工作調動兩人舉家從華北到西北、再到華中,風風雨雨相依相伴、輾轉走遍近半個中國,一起唱過一次又一次生日歌,豈料歌聲即將再起時母親卻“失聲”!母親的離世對父親的精神打擊是巨大的,這種打擊源自於父親對母親的依戀。父親幼年失去雙親,與兄長相依為命,十五歲參加革命,告別兄長、離開家鄉,二十歲與母親結婚。

婚後的父親全心投入工作很少顧家,母親擔負起相夫教子的全部責任,從最初的華北兵工局安居兵工14廠到長治304廠,再從長治到西安844廠,然後又從844廠調往湖北9604廠,橫跨四省支援三線建設。

父親走南闖北,母親始終陪伴。父親工作調到哪兒全家就搬到哪兒。在他倆相伴近一個甲子的歲月裡,父親曾得過三次大病都化險為夷,多虧母親的悉心照料、飲食調養和精神支持,讓父親戰勝病魔,延長壽命。記得第三次大病是數年前的心梗,當時ICU病床上的父親流露出緊張不安的情緒,身旁的母親看到眼裡急在心裡,可表情卻十分鎮定,她一臉嚴肅、目光剛毅地對父親厲聲道:“不怕!”在四目交匯的一剎那,父親惶恐的眼神瞬間消失。母親的一聲“不怕”使父親有了主心骨。接下來的搶救、治療與康復出院也都十分順利……。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父親與母親之間的依戀來自於幾十年的相濡以沫、風雨共度。在進入耄耋之年以後,這種依戀更是到了形影不離、十分濃烈、溫馨浪漫的程度。

父親有長年訂報閱讀的習慣,於是兩人依坐一起,父親讀報母親聽,便成了每天兩人茶餘飯後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其實母親也識字,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她還是老家的掃盲教師呢,不過看著她全神貫注的聽讀模樣,便能看出她更樂意享受這種聽讀的幸福滋味。母親的神態感染著父親聲調,她聽的越專注他讀的語調就越是抑揚頓挫。二老的日子除了讀報、看電視、種花養草之外就是簡單的家務。做飯洗衣打掃房間衛生等家務事兒原本一直是母親承擔,然而,2007年底、2008年初的一場大病摧垮了她的身體,此後的兩年中從不做飯的父親捥拒了我們做子女的孝心,親自擔起做飯等一切家務,直到母親身體有所恢復為止。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回饋我母親幾十年來的辛苦付出,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相互依戀的情懷使然。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驀然分手 思念悠悠

陰陽兩隔的猛然打擊讓父親無法接受,情緒一落千丈。一連三個月不出家門,休息時他只睡半邊床,母親生前睡另半邊總是空著,整天沉浸在無比悲痛與思念之中。我們十分擔心他從此一蹶不振會危及身心健康,一直試圖努力幫他早日走出陰影,但收效甚微。直到三個月後才有了轉機。那天,分外明媚的陽光直射到父親的床頭,晃的他有些睜不開眼,我順勢勸他出去走走,他猶豫片刻後說:“好吧”……。半年後,大姐又悄悄地把父親房間牆面上所有母親的照片都撤換下來,父親顯然注意到牆面的變化,但他沒再提出異議。我們暗自慶幸他終於開始走出陰影。第一個清明節父親上山祭掃,恭敬的三鞠躬後,他對著我母親說:你先去,把“房子”打掃乾淨,等著我,晚點我就來……!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自母親走後,為照顧父親日常生活,我們兄弟姊妹每週排班輪流陪伴他。一年後的一天,我值班回家,見他蹲在地上認真整理著塵封已久的工具箱,大小不一的銼刀,開口不同的刀具,還有電鑽、鋸子、沙紙等擺滿一地。父親有幹木工活的愛好,他親手做的家用人字梯、小馬紮、靠背椅等傢俱的做工不亞於專業木匠,只是隨著年老力衰已“洗手”多年,現在他翻出這些工具雖讓我有些吃驚,但也沒太在意,以為他只是習慣性的整理而已。然而,等隔週再去時卻讓我驚喜,家裡的博古架上居然放上了一隻精美的木雕公雞,一縷暖陽直射在雄雞的身上,大紅的雞冠格外醒目,昂起的雞頭、緊閉的嘴唇顯出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像是在炫耀剛剛打鳴的功勞;粗壯的腿腳支撐著肥墩墩的身體,傳遞出衣食無憂的生存狀態。公雞的整體造型栩栩如生、憨態可掬!我不禁拍案叫絕,連連稱讚老爸手藝好!老爸聽罷“哈哈”地笑著,眼裡泛著淚花……。接下來的情況便一發而不可收,博古架上的牛呀馬呀的生肖不斷在增加,儼然一場姍姍來遲的生肖聚會,直到十二生肖到齊。巧奪天工的十二生肖充實著父親的日子,也暖解著我們長期緊繃的神經。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喜獲國獎 餘生蹡蹡

父親不僅動手能力強,而且有攝影愛好和動筆記事的習慣。攝影是他年輕時的最大愛好,照相機、洗相機、放大機等攝影裝備一應俱全,因此也記錄下不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珍貴照片,只可惜文革時期銷燬不少,現在所剩不多。攝影的愛好在六十年代初國家生活困難時期中斷,設備也相繼變賣補貼家用。但動筆記事的習慣卻一直保持著,每件事的發生時間、地點、相關人等均有記錄,時間跨度七十餘年,涉及工作及家庭主要大事。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生肖製作完成後,除了每年夏天回山西老家避暑之外,他的興趣轉向了整理記事本,撰寫回憶錄。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那時間只要有空兒他就坐下來,專心致志、筆耕不輟,時而翻閱筆記抄抄寫寫,時而沉醉於歲月的回憶之中。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夏末他完成用紙筆寫出的三萬字回憶錄手稿,手稿的工作量對於一位高齡老人而言難能可貴。在此手稿基礎上,我潛心整理完成了回顧父親八十餘年人生歷程的紀實文章——《我的軍工生涯》,文章於2019年9月在自媒體平臺發表,引起許多熱心讀者的關注。極富戲劇性的是,在眾多的讀者中竟然有父親1948年在華北軍工局兵工14廠的老班長的兒子。更為神奇的是通過老班長之子與同為14廠戰友、老班長的夫人進行了視頻連線,使這兩位耄耋戰友完成了跨越七十多年人生滄桑的相見,這份驚喜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就在這場跨越千山萬水的視頻敘舊中,兩人開心的談到1950年同時獲得“華北解放紀念章”這枚國級獎章的情景。巧合的是就在這次談話的幾天後,父親迎來了人生第二枚國級獎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紀念章”。手捧這枚沉甸甸的獎章父親激動地說不出話來,興奮地把獎章掛在胸前照相留影。2019年,註定是個收穫的年份,父親用飽蘸激情的筆墨對自己七十一年的革命經歷做出完美總結,也迎來人生至高無上的共和國榮譽!


我的父親母親  三線風雨六十載


如今的父親身體依然硬朗,思想與時俱進,還是十分關心國家大事。疫情期間手機已成為他的最愛,時不時會向我發問:病毒傷不到腸胃是不是因為胃酸能殺病毒?中國該不該援助美國抗擊新冠疫情?

(本文由作者範明原創授權首發 編輯:鄧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