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欢有韵的钻石诗歌,还是喜欢无韵的堆泥之作?

何振业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学习的阿云!

回答里尽是说有韵的诗歌才是好的,这其实忽略了诗歌最重要的一点,即感情。谁说无韵就没有好诗呢?谁说有韵就一定是好诗呢?接下来,请允许我来给你仔细分析一下。


诗歌押韵:韵律自古就有吗?

现在人们普遍有种观念,认为无韵不成诗,也认为没有押韵就一定不算是诗。

那么我们所谓的“韵”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一点点语言学知识。

一个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其中,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而韵母内部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例如“庄”的读音“zhuang”,便由声母zh、韵头u、韵腹a和韵尾ng组成。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押韵,其实就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那么,押韵究竟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1. 我们先来谈“韵”。

有研究者发现,中国的早期诗歌是不用韵的,韵应该是中国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那个阶段大致是西周初年。

早期的诗歌更像是激情的产物,并没有严格需要什么韵律,当情感到了的时候,愤而发声,便成为了诗。

在《诗经》的早期作品当中,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不押韵的诗歌,比如《周颂》里的《清庙》、《昊天有成命》、《时迈》、《噫嘻》、《武》、《酌》、《桓》、《般》等篇目。我们举一个例子,在《昊天有成命》当中有这样的话: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我们看这一段话,几乎找不出什么押韵的迹象,而且它句子长短不齐,看不出我们常说的韵律之美。但就是这样一首诗,却收录在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

实际上,西周早期的很多诗篇都还没有用韵的概念,但是随着礼乐文化的发展和人们有意识的自觉,简单的押韵和重章叠句等手法才开始出现。

比如,我们看一看《诗经》当中一首《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首诗歌更加整齐更加富有韵律感,也更加符合我们所认知的“诗”。


2. 但实际上,谈到“诗”,大多数人第一个反应还是唐朝时候形成的格律诗。

格律诗不仅讲究韵,有一套极为严密的用韵模式,而且还讲究平仄。

但是这种整齐的格律诗也并非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唐朝时期才完全成型,并且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的辉煌。


在唐诗以前,有过律诗的号角,即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永明体”。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又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的弊端。

而与之相佐的一套规则——“四声八病”,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确实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又要求过分苛细,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实际上,唐朝以前的诗歌,我们统称为“古体诗”,这些诗歌并没有严格的用韵和平仄要求,甚至于每一句的字数也不确定,有四言、有五言、有七言,个别的可能还有六言、八言等。

但这并不妨碍在唐以前的诗歌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请想一想曹操的苍凉悲壮,曹植的骨气奇高便能够领会了。

“律诗”这个概念并不古老,它最早的定名记载还是在唐人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中,他说: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这里的“沈”指的是沈佺期,“宋”指的是宋之问,这二人都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是当时诗坛上非常擅长写近体律诗的代表,所以后人将他们二人作为诗歌语言形式演进轨迹中的路标,让他们作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由此观之,诗歌的押韵并非是自古有之,用韵也许要早一点,但是平仄却已是千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律诗具有独特的美感,但难道这是我们否认现代诗歌的一个借口吗?

现代诗歌的发展:无韵一定是差诗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唐人作诗,而宋人做词呢?

因为当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太过专注于平仄用律等形式,反而忽略了诗歌的内在要求。因此,当时作为俗文学的词才会因其更具有灵活性而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不管是诗还是词,他们都是有一套严格的讲究的,也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历史总是会重演,当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到近代的时候,它已经太过僵化也太过背离它的人民了,因此才必然要经受变革。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白话诗人,第一位写新诗的诗人是个大学者,他的名字叫胡适。

今天的人看他的诗,简直难以理解,因为那哪里叫诗呢?简直就是大白话!比如下面展示的这首小诗: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但是胡适毕竟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人物,因此他永远地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姓名。

现在,我们就要好好地来谈一谈现代诗歌的押韵与不押韵的问题了。

胡适是一个好的学者,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诗人。不过,在他之后,我们倒迎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诗人——郭沫若。

但我想,你一定会看不起他的诗歌,因为那种汹涌澎湃的热情,还真不是一个正常人可以接受得了的。比如他著名的诗歌《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初读去,正是无语凝噎,一脸懵逼,但就是这样的他,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因为人们被束缚得太久了,久到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而这种挣脱便以一种过分激烈的划清界限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那么,我们的现代诗难道一直是这样子吗?当然不是。

没过多久,近代诗坛上便出现了“新格律诗”。

1928年,闻一多先生在《晨报副刊·诗镌》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新格律诗既是格律诗又是自由诗,它纠正了此前诗坛上过分散漫化的错误,但是闻一多先生本人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作诗者,因为他太过严格地遵守自己的“三美”主张,因此显得生硬,让人感觉就像“豆腐干”一样。

不过,这一派诗人里有个将这些规则融会贯通的人,他就是徐志摩。

作为个人,他是短暂的;但是作为诗人,他却是不朽的。在他的诗歌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由诗的散漫和无拘束,也可以感受到格律诗的整齐和规范化。比如下面这首《再别康桥》的节选部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通过的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新诗已经打破了格律诗的平仄要求,变得更加自由和烂漫。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用韵的问题,难道不押韵就一定不是好诗了吗?

这可不一定。

实话实说,这全得看写作者的水平。比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并不押韵,但是却不妨碍它成为现代诗歌中的精品。即是不用韵,它依旧是含蓄蕴藉,表达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都很熟悉的海子的代表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同样也没有明显的用韵,但这并不损害它的美感,也不妨碍它在我们之间传唱不休。

由此观之,现代诗歌相比于古典诗歌,更加自由和散漫,没有强制的用韵要求,但并非不用韵便称不上好诗,因为在诗歌创作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情感。真挚的情感才是一首诗真正的精华,否则,再多的韵律也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代诗歌的发展:有韵一定是好诗吗?

也许你还不认可我上面的话,那么我们再来谈一谈,有韵就一定是好诗吗?

其实诗歌诗歌,是和歌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随手在网页上搜一搜歌词吧。然后就会发现一大筐的笑话,请允许我摘抄几个在下面:

1. “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曹操》林俊杰,其实我个人还很喜欢这首歌…)
2. “你说你喜欢森女系,而我多了一个G,就像LOVE,去掉一半变 loli。”(冯提莫《佛系少女》,一直意味不明的歌词)
3. “天下为公我为母,山河洞房天星烛”(《风花雪月》,其实这歌我也听了好久…)

上面的几个例子,无不是为了押韵而生搬硬套,导致前后意义不连贯,或者出来的意思令人啼笑皆非。

但很可惜的是,在当今,这样的歌不少,这样的诗也不少。因此,我们能够说无韵一定是糟糕的作品,而有韵一定是优秀的作品吗?

我想你的心里一定已经拥有了答案。


不论什么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基本的准则,即“诗言志”“诗缘情”。追求声律并非不好,但是做诗一定要言之有物,否则的话必然是苍白的,无法打动人心的。

请想一想《诗经》里那些情感真挚的诗,即便沧海桑田,我们的发音早已改变,不能再理解当初的用韵,但它们不也一样地感动着你我么?

如果想了解更多汉语和文学的知识,请关注我吧!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云中歌白鹤


首先我不懂什么是钻石诗歌。说话还是要像作诗一样不要自己造词造句,最好有出处,或是能通。

从严格意义来说不押韵的诗不是诗。

另外能写打油诗已经不错了,可现在很多人写的那些诗连打水都算不上,根本不是诗。其实这都是讲格律诗的老师说的,不是我的观点,但我非常认同。

看看我们的主席一首《沁园春·雪》简直碾压当代一个世纪的诗人。其中真理不在话下,借用鲁迅一句话“文化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都被有钱人代表了!


覚岸


钻石诗歌这个概念比较阳春白雪,个人理解可能就是指沿袭并传承传统经典文化、恪守格律平仄的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自由体诗歌显著特点是信笔游耕、创意奇特、自由飞翔的新潮派别与形式,紧随时代变迁的脚步,贴近时代跳动的脉搏,冲破传统诗歌框架、未有格律平仄、挥洒自如地抒发诗人(作者)的浪漫情怀,深度挖掘自我感悟,尽展自我深沉底蕴与妙感。

两种诗歌体裁,各具鲜明特色,各有千秋,各自独具艺术内涵及魅力,均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存在空间。故此,钻石诗歌和现代自由体诗歌,鄙人皆情有独钟,深度咀嚼,热度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