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了殷勤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手扶你攀桂枝。你何不寻思?试看那读书的千人景仰,不读书的一世无知;读书者如金如玉,不读书如土如泥;读书者光宗耀祖,不读书颠连子妻。纵学不得程夫子道学齐鸣,也要学宋状元连科及第。再不能勾,也要学苏学士文章并美,天下听知。倘再不然,转眼四十五十。那时节,即入个学、补个廪,也是日落西山,还有什么长济?又不须你凿壁囊萤,现放着明窗净几。只见你,白日里浪淘淘闲游戏,到晚来昏沉沉睡迷迷。待轻你全然不理;责重你,犹恐伤了父子恩和义。勤学也由你,懒学也由你。只怕你他日里面墙,悔之晚矣。那时节,只令我丧气吞声恨到底。
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书 《刘墉先生劝世教子读书歌》拓片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被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于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据刘墉家族的《东武刘氏族谱》所载,刘墉没有生子,以侄儿刘锡朋为嗣子。刘锡朋生二子:刘光海、刘耀海。
另外,刘墉的弟弟刘堪早逝,其子刘镮之也由刘墉抚养长大,并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取进士,后历任兵部尚书、顺天府尹、户部尚书等职。刘镮之生二子:刘喜海、刘华海。其中,刘喜海中举人,曾任陕西按察使等职,他也是清后期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
诸城刘氏自刘棨、刘统勋、刘墉三代为官之后,同族兄弟子侄在乾隆嘉庆两代学有所成、入仕为官者达64人之多,号称“诸城刘家六十四弟子”。据《东武刘氏族谱》统计,清代一共出了34个举人、10个进士、4个翰林、6个知府、21个知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民间有“刘罗锅”的称呼,但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八十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