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評:主打“中國牌”,美國共和黨恐怕打錯了算盤

在美國疫情持續發酵的背景下,據美媒近期披露,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已向競選機構發送了一份長達57頁的備忘錄,建議共和黨候選人通過積極攻擊中國來應對疫情危機。備忘錄強調了三條主要攻擊方式:一是指責中國“掩蓋真相導致病毒蔓延”;二是民主黨人“對華態度軟弱”;三是共和黨人將因疫情傳播而推動對華制裁。共和黨人還表示計劃讓中國成為2020年大選的中心議題。

從歷年美國總統選舉來看,外交政策很少成為美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中國議題更難成為核心辯題。然而,隨著新冠疫情成為今年美國大選的最大“黑天鵝”,疫情與選情的疊加共振讓共和黨及其競選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中國。

中國議題在這次選舉中的最大角色是美國政府抗疫不力、轉嫁責任的“替罪羊”。白宮仍需維持對華合作氛圍,擔心惹惱中國後會難以獲得必要的醫療物資支持,但總統在國會的共和黨盟友卻從未停止在中國議題上興風作浪。一些共和黨鷹派人士甚至提出毫無根據的指責,要求追究中國政府的“掩蓋和疏忽”責任。

通過打“中國牌”,特朗普與共和黨還試圖給對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打上“軟弱”的標籤,因為拜登曾攻擊特朗普針對中國的旅行禁令,也曾批評特朗普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並表示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特朗普顯然不會輕易放過拜登在競選過程中的任何“弱點”。但是,以犧牲中美雙邊關係為代價來謀求大選勝利無疑將因小失大。

首先,這會扭曲美國公眾對中國的看法,危及未來兩國民眾交往。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眾態度是發展中美關係的民意基礎。最近,一些國會共和黨議員仍在呼籲削減在美國的中國媒體工作人員和孔子學院數量,這種短視的做法只會破壞中美關係的民意根基,加劇兩國民眾之間的誤解。

其次,加速改變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戰略走向,兩國關係將更具風險。2017年12月底,美國政府出爐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在美國戰略界引發激烈辯論。雖然拜登等一些溫和派民主黨人並不認為中國只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但情況正迅速改變。在選舉政治的影響下,民主黨人可能必須對中國示強才能贏得選舉。

最後,毒害中美關係氛圍,不利於兩國攜手戰疫。中美過去曾成功合作應對全球挑戰,如在前總統奧巴馬任內,兩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合作亮點。新冠病毒不分國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又一重大全球性挑戰。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美理應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但美國共和黨只謀選情不謀疫情的做法將破壞兩國合作氛圍,也將讓中美更難攜手幫助其他國家共渡難關。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孫成昊)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