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作揖礼没问题,别乱扣帽子

浙江衢州市近日召开的“两会”,将握手礼改为作揖礼,也就是拱手礼;该市教育局近日也发布通知,要求把“行作揖礼、使用公筷、谈吐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有老师称,此举是“疫情下顺势继承传统文化”。

行作揖礼,古已有之,表达互相尊重,谦和拱让。衢州是南孔圣地,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据介绍,南宋时,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南下到达衢州。宋朝灭亡后,元统治者请孔氏后裔回山东,衢州孔洙以其先人在衢为由不去山东,让衢州一族从此定居。衢州孔庙世称孔氏南宗家庙。当地将握手礼改为作揖礼,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动力之源,也是继承和弘扬传统礼仪的应有姿态,值得肯定和推崇。

事实明摆着,可还是有人说“有问题”,觉得这是封建文化的象征,认为, “在中小学里推广‘行作揖礼’实在没有必要”,甚至觉得“显得过于形式主义”。

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不提倡握手方式。而“行作揖礼”,完全没有肢体接触,是一种比较安全、卫生的方式。有人总结出作揖礼的三点好处,其一,作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加以弘扬,并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其二,作揖礼“是一个礼貌的距离,是美的距离,是道德的距离”;其三,在现实环境下,学生们之间需要有一个距离,而作揖礼刚好能够给学生们一个安全的距离。

笔者深以为然。行作揖礼没问题,别乱扣帽子。作揖礼不仅是传统文化,更是文明礼仪,如同使用公筷、谈吐文明一样,应该传承。衢州市教育部门把“行作揖礼、使用公筷、谈吐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确有必要,无可非议,行作揖礼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有人担心,行作揖礼“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小学生未必能学得来”,正是因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才需要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崇文明礼仪、建设文明社会,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时下还处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

行作揖礼,这厢有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