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顧繡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

非遺工匠——顧繡

顧繡因源於明代上海顧名世家而得名。顧名世曾築園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故世稱其家刺繡,為“露香園顧繡”或“顧氏露香園繡”或簡稱“露香園繡”、“顧繡”。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

非遺工匠——顧繡

藝術特色


顧繡獨到的刺繡技法主要體現於:

半繡半繪,畫繡結合

非遺工匠——顧繡

顧繡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作為摹本,畫面均是繡繪結合,以繡代畫,這也是它最為獨特之處。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針法多變,時創新意

顧繡的針法複雜且多變,一般有齊針、鋪針、打籽針、接針、釘金、單套針、刻鱗針等十餘種針法。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間色暈色,補色套色

這種精巧的明繡採用的種種彩繡線,是宋繡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之外的中間色線。顧繡為了更形象地表現山水人物、蟲魚花鳥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採用景物色澤的老嫩、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從而充分地表現原物的天然景色。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顧繡"從一開始就有別於蘇、粵、湘、蜀四大名繡,它專繡書畫作品,成為獨特藝術。它把宋繡中傳統的針法,與國畫筆法相結合,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渾然一體,為祖國燦爛的文化藝術增添了異彩。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傳承意義

顧繡是民間繡藝與文人畫結合的產物,從業人員須具備傳統的書畫修養。正因如此,它很難普及,且製作費時耗工。20世紀50年代以後,上海曾辦過不少顧繡廠,現基本都已關閉。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受現代工業的影響,大量顧繡仿製品湧入市場,形成對顧繡的衝擊,顧繡之名雖盛而真得"畫繡"真諦者在上海幾乎不復可尋,因此必須要採取措施對這一傳統繡藝進行搶救、保護、整理、挖掘。

非遺工匠——顧繡

非遺工匠——顧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