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猝死?原来都是不会洗澡惹的祸!

最近,健康小Q频频看到关于洗澡出事儿的新闻。原本以为洗澡是大家都会的事情,可是没想到,洗澡如果不注意,一样也夺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该怎么洗澡?哪些人群尤其要注意?

冲凉猝死,到底是什么回事?

冷水浴虽然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因为冷水浴对人体的血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锤炼。洗冷水澡的时候,血管会急骤收缩,大量血液流向身体内部,过一会又流向体表,血管一伸一缩。如果一直坚持洗冷水浴,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也是很多人崇尚冷水浴的道理。

健康小Q提醒大家,如果没有冷水浴的习惯,或者本身心脑血管有问题,一定千万不要让身体经受忽冷忽热的考验,避免猝死风险。

同样,健康小Q还要啰嗦两句。聪明的读者一定能够举一番三,这样的巨大的温差对人体的考验是相当严峻的。那么,夏日炎炎,刚从室外高温进入室内,室内的空调其实也不适合开得非常低,一般来说,室温调到25℃~28℃会比较合适,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调到18℃,那将是对你身体的巨大挑战哦。

热水浴也会猝死,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仅洗冷水澡容易猝死,泡热水澡解解乏、蒸桑拿排湿气也不是人人适合,心脑血管人群尤其要小心这热水澡背后暗藏的杀机。

Y先生就是这样的例子。本来下班后,吃完晚饭运动一下,再泡个澡睡觉是很多年轻的上班族的固定日程,不仅能够健身,还能解乏。可是,Y先生却不幸被其他会员发现在了更衣室按摩洗浴池里。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洗热水澡!这句话,Y先生用生命为它做了注脚。但悲剧并没有就此终结。有个40岁的男子加完班觉得疲劳,就在宿舍泡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结果造成心脏病突发猝死身亡。

为什么热水泡澡也容易猝死呢?

研究表明,在42℃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以上,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洗澡后昏厥和心梗的发生。

年轻人尚且如此,中老年人就更要小心了。其实,每年在浴池洗澡或泡温泉时犯病甚至死亡的人中以老人,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居多。

这是因为水温高,澡堂内的空气循环不好,泡澡的时候,大脑缺氧容易引起休克。岁数大或者身体素质不好、高血压、心脏病,夜间失眠或者疲劳过度、饮酒过量因为泡热水让酒力发作,或者空腹泡澡的人,都容易出现休克。

并且,在密封的环境下,容易引起血管扩张,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心脏病患者非常容易引起急性心脏病,甚至导致猝死。所以这些人不建议泡澡,洗澡的水温最好不要太高,泡澡时间也要适当控制。

此外,水温、浴室内外巨大温差,都能让人体血管体突然急剧收缩或扩张,如果个体血压调节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发生晕倒或猝死的情况。

洗澡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么,洗澡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水温和时间

洗澡或者泡澡的水温不宜过热,一般以37℃~41℃为宜。夏季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冬季不超过41℃。

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淋浴10~15分钟即可。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过20分钟。

饭后1~2个小时再洗澡,不要饥饿或者饱餐时洗澡。餐后洗澡容易缺氧缺血、增加心脏负荷,空腹时洗澡,容易出现头晕、心慌、虚脱等低血糖症状。

洗澡的顺序

先洗脸。淋浴热水后毛孔迅速扩张,先洗脸可避免脸部因毛孔进入过多灰尘,造成阻塞。

再洗身。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最后洗头,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脑部血液循环。

最后洗头。经过一段时间热水冲淋,头皮跟头发得到水蒸气的充分滋润,更利于清洁。

天气与通风情况

避免气压低的天气洗澡。

要注意通风,洗澡不要紧密门窗。一个人洗完后最好通风20分钟再换下一个人。

5种不宜洗澡的情况

发烧不洗澡,当体温上升到38℃,热量消耗可增加20%,人体非常虚弱,易发生意外。

酒后不洗澡。酒后血糖浓度下降,立即洗澡可能造成低血糖症状乃至休克,至少2小时候后才能洗澡。

高强度运动后不洗澡。因为血液循环加快,立即洗澡可能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至少运动结束20分钟后再洗。不过,从事跳水、游泳等水上运动则应尽快清洗。

拔罐后不洗澡。因为皮肤处于敏感脆弱状态,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至少3个小时后再洗。

打完胰岛素后不洗澡。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至少半小时后再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