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最后咐嘱(宣化上人)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阿难!你应该将这种妄想生出来的根本来源,令一切的众生都明白、了悟这个道理。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你再把这个道理传给将来末法的时候这一切修道的人,令他们也都知道这虚妄的妄想,是自己生出来的,令他们很明白、很了悟,知道这种妄想的来源和脉络,而生一种厌恶的心。知有涅槃,不恋三界:令一切的众生知道有涅槃可证,不留恋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火宅了。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位法师,他出家了,还总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他太太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还有这一种的情爱放不下,老回到家里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乎她就在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坑,上边用席子之类的东西遮上。这个坑里边放的什么呢?就放一些个火。

那么莲池大师有一次又回来了,一迈步,就掉进这个火坑里了,他说:“啊,你这儿怎么弄个火坑呢?”他太太说:“你知道是火坑,为什么你还回来?”这一句话,他开悟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这也就表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都不是安乐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么样子。

A3流通分(分五)

B1较供佛之福 B2答获福之多 B3叹灭恶之功 

B4举两利之胜 B5结大众法喜

今B1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阿难哪!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在十方世界所有的虚空里,装满了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七种的宝物,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拿它来奉上供养无量无边微尘那么多的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又叩头、又礼拜、又供养,这个心没有一时一刻空过了。

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呀?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这个人用这么多的七宝来供养佛,把他的七宝都供养给佛了,这种因缘,他所得的福报多不多啊?你讲一讲。

B2答获福之多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阿难答言:阿难答复佛这个问,就说了,虚空无尽,珍宝无边:虚空是没有穷尽的,珍宝是无边的。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以前有一个众生,就只布施佛七个钱,在他死后,尚且得到转轮圣王位。这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那有几多个太太?没有讲。总而言之,有一千个儿子。这个转轮圣王有大威德,他有一种车,在一个时辰里头,可以周游四大部洲,比现在的火箭大约都还快,他有这种宝物。

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那么这个人布施给佛七个钱都得到转轮圣王这么大的果位,况复现生在虚空也穷尽了,所有佛的国土都充满了,“皆施珍宝”?他不只布施七个钱,他布施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多的七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这一种的功德,就是穷尽无量不可思议那么多的劫数,也是算不过来,算不尽他这个福德。是福云何更有边际:这个福,你怎么可以说它再有一种边际呢?它没有边际的。

B3叹灭恶之功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说,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诸佛不打妄语,不撒谎的,不讲假话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假设有人,身具四重和十波罗夷。四重是什么呢?就是杀、盗、淫、妄,这叫四重罪;在《楞严经》上,这叫〈四种清净明诲〉,前边你们都听过了。十种波罗夷,就是你受菩萨戒,那不有十重吗?就是那十种。犯波罗夷就是弃罪——撇弃到佛法大海之外,不通忏悔的这十种罪。这十种罪,若是你想明白,就看看菩萨戒前边那十重,那就是十种波罗夷罪。

瞬息即经:这么一转眼就经过了,经过什么呢?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经过这一方,又他一方的阿鼻地狱,乃至于到十方国土的无间地狱,任何地方的地狱,他都游遍了,受遍了这些罪,这叫“靡不经历”。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你能以一念这么短暂的时间,将《楞严经》楞严大定这个法门,在末法的时代开示没有学过佛法这些个人。是人罪障应念消灭:这个人的罪业,应念就消灭了;也就是很短的时间,罪业就消灭了。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变他所受这个地狱的苦因成安乐国了,不会再有痛苦了。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这个讲《楞严经》的人,他所得的福报超越“前之施人”——就是前面用尽虚空、遍法界的七宝来布施给微尘数的如来、诸佛,供养承事的这个人。可是你能讲《楞严经》,能给不懂佛法的人说这种的法门,你所得的福报,就超越过这个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像这样子,重重加起来,乃至算数和譬喻也算不出来究竟是多少,没有法子算得出来。

B4举两利之胜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将来若有众生,能读诵这部《楞严经》,能持诵这〈楞严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假设我要是广说,详详细细地说,多少个大劫也说不完这种好处。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你们各位要依照我所教诲你们的这个话,照着这个方法去修行,直接就可以成就无上的菩提觉果,不会再有一切的魔业。

B5结大众法喜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梵语,就是男居士,翻译过来是“近事男”,就是近事佛的男人。“优婆夷”就是近事女。佛说完了这部经,这一切的大比丘,和一切的比丘尼,所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天”,天上的天人。“人”,人间的人。阿修罗你们也都认识了,他是脾气最大,好打架。我的一个弟子说他的狗是阿修罗,或者他那个人也是个阿修罗,我相信听过《楞严经》,就会变菩萨了,不会再有阿修罗的脾气了。

及诸他方菩萨:你看这菩萨就来了!他方的菩萨和二乘、圣仙童子:“二乘”,就是二乘的圣人——声闻、缘觉。“童子”,就是童贞入道的。并初发心大力鬼神:方才发心的这个最大力的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一起都高兴,作礼而去了。

──全经终

现在我们听完了这部经,无论是谁,是天上的人、人间的人、是阿修罗、是地狱、饿鬼、畜生,无论哪一类的众生,都要发菩萨心,都要行菩萨道了,都要做一个菩萨。不要再去做那些其他因的众生,要种菩萨因,要种佛因,结菩萨果,结佛果,将来是成佛的。我们所有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授记了,说是“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不要说念多了,就说“南无佛”,将来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一定会成佛的。

我们现在听了这部《楞严经》,你明白了很多的佛法,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你就用满十方虚空的七宝来供养佛,都没有你讲《楞严经》这个功德大。所以我们这次把这部《楞严经》也讲完了,你们苦也都了了,我的苦也没有了。为什么?不必这么辛苦了。那么将来去行菩萨道,或者那时候还有苦;不过那时你自己愿意受了,不是人家勉强叫你受的。那时候你自己就愿意去接受这种的问题了。

在这个法会圆满之后,要休息二个礼拜,再继续讲〈普门品〉。这观音出家日就快来了,是中国的阴历九月十九,今天是八月初一,还有一个月零十九天。〈普门品〉就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普门品〉讲完了,如果有人真心想要听,就可以讲《法华经》。在休息的这两个礼拜期间,无论谁想要到这佛堂来研究佛法,还可以照常来。现在果前在这儿,大家也可以和果前来互相研究,只要愿意学佛法,随时都可以来的。我或者还有一些事情没办的,要处理处理。再过两个礼拜之后,我想叫果地也辛苦辛苦,请他为大家研究一点佛法,不过现在还没有决定研究什么。

果璞(Paul)也发发菩萨心,为大家再把这《楞严经》再往深的来研究一层,因为他会中文,他都懂。中文虽然懂,把中文的意思翻译成英文,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他明白了,就很容易;他若不明白,就很难的。所以要发发菩萨心,行菩萨道,我希望我们听过这《楞严经》之后,每一个人都发菩萨心。现在我再说一遍,无论是什么,是天上的人、人间的人,是阿修罗和地狱、饿鬼、畜生,都要发这觉悟的心,不要再迷了。觉者就是佛,迷者就是众生,我们现在都希望快一点觉悟!

——上人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结经开示

光阴过得非常快的,不知不觉把暑假的时间就过去了。在中国孔子说过,这个人生就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过去时光就不会再回来了。古人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这一寸的光阴,就好像一寸黄金那么样宝贵。这黄金,你若丢了,还可以想法子再把它找回来;可是这光阴过去了,就没有法子再把它找回来了;由这样看来,这光阴比黄金更贵重。在佛教里说,一寸时光,就是一寸的命光,这个时光已经过去了,这个命光也就少一点;所以才说:“时光减处命光微。”时光减少了,命光也就少一点了;因此我们对这时间一定要看重了,不要把它随随便便地就放过去了。

在我们这个暑假的时间,由早晨六点钟就开始,或者打坐,或者研究佛经。那么由早晨到晚间九点钟这段时间,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去用功修行;我相信这个期间,比黄金更贵重,比钻石也更有价值。所以大家能以在一起闻熏闻修,在我们每个人生命里头,这可以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一段时间;可惜这个时间不太长,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过去了,可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学的佛法,在每一个人的脑筋里头,在每一个人的八识田里边,都种下去一个宝贵的金刚种子;这个种子种下去了,等到将来一定会结金刚不坏的果,金刚不坏的果就是佛果,就是成佛。

那么在什么时候成呢?这就看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耕耘灌溉。这个种子种下去了,好像种田种到地里头,你必须要给它灌一点水,除一除草,把这个地耕得掀腾起来。那么你把这个地的杂草除去,怎么样叫除这个杂草呢?就我们每一个人要时时刻刻“防微杜渐”。防微,就是防备这个微细处,防备这个很微细的念头生起来。杜渐,就是杜绝这一切的妄想,这个妄想把它没有了。所以,我们的心念不要打妄想,不要令它生很多杂念;不要有妄想,不要有杂念,这叫防微杜渐。

这是每一天这样地用功,每一天这样去修行,栽培灌溉。好像种田,灌一点水,再把这个地收拾得没有草,那么一天一天的,你这个金刚种子种到地里去,就生这菩提的芽;你菩提芽生出来了,这就是菩提树长出来了;菩提树生长出来,将来就结菩提果。可是你要保护这个菩提芽,保护这个菩提果,你不要不管它,若不灌水,也不去栽培,那么它就会枯槁了,会干了。你能以灌溉——怎么叫灌溉呢?你就天天学习佛法,用佛法的法水来灌溉这个菩提芽;久而久之,你这个金刚的果也就会成就了。

如果你过去了这个时间,就不继续理它,这个金刚的种子种是种下去了,它也不容易生出来的。你必须要好好地保护着你这个金刚的种子,不要再做以前所欢喜做的事情;就是要守规矩,要循规蹈矩,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样子不守规矩,做一些个不守规矩的事情。你守规矩,这就合佛法;不守规矩就不合佛法。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循规蹈矩,要依照规矩去做去,不要太放逸了,不要太浪漫了!这是我对每一个人的期望都是这样子。

在这个暑假的期间,讲这《楞严经》,这一定是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经耳朵一听这个经典的道理,永远在你八识田里边,有这种菩提的种子!

──上人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