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头信马行》:陈忠实,一位女教师的眼泪,让他铭记一生

《白鹿原头信马行》:陈忠实,一位女教师的眼泪,让他铭记一生

陈忠实先生因癌症在西安与世长辞。这本收录了先生七十多篇散文的作品集,使读者得以在文字中缅怀先生、追思先生。先生在重病之际仍与编者潜心探讨书籍出版的种种细节,书中还收录了先生“短序待后,争取写成…”的亲笔书信影印本。也许,这封只有寥寥三十二个字的短信,是陈忠实先生留给这个世界、留给他的读者、留给“白鹿原”的最后一份书面文字了。

作为读者,能理解出版方将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分别命名为《白鹿原纪事》和《白鹿原头信马行》的用意。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倾毕生之心血写就“垫棺之作”《白鹿原》;而那个叫“白鹿原”的地方,则是先生一生牵挂之所在。先生一生的创作都与“白鹿原”有着不可替代的联系,正如先生所说:“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

在代序《原下的日子》中,先生说:“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原坡上漫下来寒冷的风。从未有过的空旷,从未有过的空落。从未有过的空洞。”在这样“空旷、空落、空洞”的原上,在一个普通的“第二天清晨”,“我”听到了斑鸠“最单调最平实”的叫声,这叫声,“却也是我生命磁带上最敏感的叫声”,“我竟然泪眼模糊”……

对很多作家来说,对乡情的热烈表达都是其创作灵感的滥觞。长篇小说《白鹿原》通过描绘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几十年间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是对关中农民集体群像的深入刻画;而散文集《白鹿原头信马行》,则是先生在一生的创作历程中对故土深沉与绵远的咏叹。

仍是在《原下的日子》中,先生对这片原坡进行了充满诗意的刻画:从在残雪下露出一点“淡淡的绿、嫩嫩的黄”的茵陈写起,到“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的桃花,再到“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直到“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下来时……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用一支生花妙笔,先生充满诗意地赞叹这片土地,并借白居易的诗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来表达自己生活在原上的愉悦,直赶得上当年白居易纵马原上的惬意了。

在陈忠实的记忆里,一位女教师的眼泪,让他感动铭记一生。在《晶莹的泪珠》一文中,他回记起当年他休学的往事。那位办理休学手续的女教师,万般可惜又无能无力。为了不让陈忠实年轻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她主动送陈忠实走出学校。临分别时,她的手轻轻搭在陈忠实的肩上:“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陈忠实后来回忆道:“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多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