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6位小伙子的尿液竟同时变成酱油色!

“护士,护士!快帮我们挂个号,我们不知道怎么了,小便都成了酱油色,全身肌肉酸痛得厉害。”

晚上10点,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一下子冲进了6位神色慌张的年轻小伙子。

急诊检查发现,6位小伙子的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均超标,肌酸激酶最高的甚至达到了100326.0u/L(一般人正常值不高于200.0u/L)!

医生诊断,他们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这次,可不是小龙虾惹的祸,而是因为运动过度。

原来,6个人都是下沙一家公司的职员。前几天,公司开展职工户外拓展,运动强度有点大,结束之后,他们都感到双腿酸胀难忍,本也以为是运动后的正常现象,就回到公司宿舍休息了。没想到晚上8点开始,6人接二连三地开始出现酱油色的小便,这可吓坏了,立即“组团”到了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科。

经过对症治疗,6位小伙子的病情顺利得到控制,现在已处于恢复期。

横纹肌溶解症是怎么发生的?

一到夏天,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明显就多了,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最常见的原因是过度运动(尤其是动感单车、深蹲、马拉松),也有报道进食大量用洗虾粉或不明添加剂处理过的小龙虾和海鲜

我们的肌肉由肌肉细胞组成,万一不小心过度使用就会溶解。肌肉溶解后,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会溜到血液里去,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是肌红蛋白个头大,排不出就会堵住肾小管,从而引起肾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如何避免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尤其是年轻人,多数会选择去健身房接受专业的健身指导。很多妹子为了减肥,数年没有运动过,刚办了健身卡就一头扎进单车房,不热身、不喝水,咬着牙,坚持到底。殊不知,这么拼命的妹子,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钟爱”人群。

那么

究竟该怎样调控运动量,

以远离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运动频率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一般正常健康成年人的建议运动频率是3-5天/周。每周运动超过5天并且强度较大时,反而会增加骨骼和肌肉损伤的风险。

运动时间

每次的运动量推荐30-60分钟,如果想减肥,时间可以延长至60-90分钟。

运动强度

需要通过心率和主观感觉来确立。以下是最佳的运动心率控制范围的计算方法:

一般人适用

最小运动心率=(220─现在年龄)×0.6;

最大运动心率=(220─现在年龄)×0.8。

如:今年34岁,运动心率应该控制在:(220-34)*0.6-(220-34)*0.8即112-149次/分之间。

医生提醒

如果你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剧烈的肌肉疼痛、肿胀、恶心和呕吐,或者尿液颜色变深/变成酱油色,请立即停止运动,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要循序渐进。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帮助肾脏及时排出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