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勇攀技术巅峰——清华长庚血管外科领先使用“多分支”技术微创修复复杂胸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如同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其中,胸腹主动脉瘤又是主动脉疾病治疗中的最难点之一,代表着主动脉瘤治疗邻域的巅峰。新年伊始,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拆弹专家”团队,不惧高难疾病挑战,在国内领先使用“多分支”技术,充分设计准备,成功实施了一例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治疗。

患者60岁,因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合并肠梗阻就诊,因动脉瘤形态复杂,腹腔干动脉已经闭塞,肠系膜上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受累,同时合并肠梗阻,治疗难度大,辗转就诊于北京市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均未收治,后经人介绍转诊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吴巍巍主任在急诊诊察患者,考虑患者病情危急,动脉瘤最大处直径超过5cm,形态向后壁突起,有腹痛症状,立即急诊收治入院。

胸腹主动脉瘤是指动脉瘤同时累及胸腔段和腹腔段主动脉或侵犯到内脏动脉的腹主动脉瘤 ,占主动脉动脉瘤的2%~5%,由于瘤体累及重要内脏动脉如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治疗难度极大。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1 传统外科手术,需要胸腹部联合切口,胸腹主动脉全程人工血管置换的同时行内脏血管的重建,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很高;2 杂交手术,是传统外科手术与腔内治疗结合的治疗方式,先行开腹以人造血管重建内脏动脉后行,再行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动脉瘤,创伤较传统外科手术小,但患者仍需要开腹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存在一定风险,恢复较慢;3 微创腔内治疗,腔内治疗主动脉瘤因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更多的被血管外科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近几年随着腔内技术的成熟逐渐成为主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累及内脏动脉的主动脉瘤因需要完全隔绝主动脉瘤的同时重建内脏血管,是腔内治疗的一大难关,对血管外科医生技术要求很高,是现代血管外科的一大挑战。

清华长庚医院成立3年来,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吴巍巍主任,具有丰富的主动脉疾病治疗经验,带领一只朝气蓬勃血管外科团队,团队成员均来自北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勇于攀登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巅峰,已成功完成近百例复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微创腔内治疗,效果满意,拯救了大量患者。本次病例,吴巍巍主任在上一次采用“多层三明治”技术成功治疗胸腹主动瘤患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决定采用“多分支”技术完成胸腹主动脉瘤全腔内治疗。经过术前仔细的测量设计及充分的准备,麻醉科、监护病房等多科室的协助下,“拆弹团队”按术前精准测量将分支血管手工仔细缝合在覆膜支架上,回装后体内释放,射线引导下依次连接各个分支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整个过程仅耗时5个小时,各内脏动脉重建完好,成功拆解胸腹主动脉瘤这枚“定时炸弹”。患者术后未出现内脏血管及脊髓血管的缺血表现,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恢复良好。

胸腹主动脉瘤全腔内治疗因其对技术要求高,全国范围内仅个别知名血管中心有过完成的报道。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拆弹专家”吴巍巍主任带领团队直面挑战,勇攀技术巅峰,领先使用“多分支技术”成功完成这一手术,标志着血管外科在复杂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域跨上新的台阶,已跻身国内一流团队。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清华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也是北京市属三级公立医院。血管外科医疗设备先进,建有现代化的杂交手术室,对血管疾病临床诊治经验丰富,学科带头人及科室主要成员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著名三甲医院。吴巍巍主任2014年由北京协和医院调入清华长庚医院创建血管外科,同时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副组长、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血透通路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青委会主任委员。擅长处理各种疑难血管疾病,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瘤与夹层新式覆膜支架微创治疗、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足、微创射频治疗静脉曲张、血栓抽吸治疗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吴巍巍主任专注于复杂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其《复杂主动脉瘤优化综合治疗策略体系的建立》项目于2017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