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和Cindy一起,遇见美好的自己~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2月7日凌晨2点58分,医生李文亮去世。

年仅35岁。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2月1日,李文亮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接受隔离治疗。就算在治疗期间,他心里想着的,还是上前线救人。

他说:“好了就上一线!”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脱去白大褂,李医生也是一个普通人。生于1985年的他和许多80后一样喜欢玩微博,发朋友圈;每次去火车站,总会点德克士的手枪炸鸡;闲暇时间,也喜欢追剧追星。

他的微信头像是蜡笔小新一家,他一直在期盼二胎的降生,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四口小家一定温馨又幸福。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当大家都在为李医生沉痛哀悼时,医生们又毅然披褂上阵。他们逆行而上,成为了平凡百姓与病毒之间的一道防线…

一位医生在朋友圈写道:

“昨晚还在为李文亮医生致哀,今早就在各自奔赴相逢在武汉前线”,在疫情面前,无论有没有选择,他们都会投入其中,这是希波拉里誓言赋予的使命,也是一个医生的责任。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医生的职业比较特殊,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我们总是给医生太多的期待,

可是我们真正了解医生么?

最近有这么一部新开播的医疗题材纪录片,以医护群体为主角记录了全国六家医院里的几位医生的日常,帮助大家了解医生都是如何工作的。推荐大家看看:

《中国医生》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这部纪录片大年初三开播,一共9集,每集45分钟,豆瓣评分高达9.3。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就像纪录片里讲述的那样:

所谓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穿上了白大褂,开始救死扶伤。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在医院忙到夜里12点多是他的生活常态。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有一天朱主任的病人,做到凌晨十二点,还有十六台造影,做到凌晨五点他们才休息。”

“每次做绿色通道急诊,不管是凌晨几点,他都要亲自来的。”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6小时内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致残甚至致死。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这也意味着,这根线上的医护人员必须24小时全天待命。只要电话一响,不管凌晨几点都要到岗。

朱良付医生的交通工具,是一个小电驴。就是为了能够让他尽可能节省时间,避开拥堵,从家中赶往医院救治病患。

只要有急诊,不管几点,他都会骑着这个小电驴,风里来雨里去。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由于常年劳累,作息不规律,他常常担心自己突然死掉。

但他不敢死。

他说:“我是主任医师,国家花25年培养出一位。我今年44岁,要是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社会责任未尽到,不敢身死。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尽管如此,医生也会经常也会遭遇医患矛盾。有数据表明,59.79% 的医务人员表示他们曾遭受过语言暴力,13.07% 遭受过身体上的伤害。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他的一个患者因为并发症去世。患者的妻子一边冲他叫嚣着:“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转头又对他说:

“我最近血压高了,你给我看看。”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根据医库调研 2018 年针对「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还会选择学医吗?」的调查,在 1520 份有效投票中,有 41.4% 的医生选择了「不会」。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当涉及子女时,医生们的考虑慎重了许多,很多医护人员并不太希望自己的子女当医生。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纵然当医生这么辛苦还会遭受很多误解,朱良付还是很希望他的两个女儿长大了当医生,对待下一代,他的口头禅总是:“当个医生吧?”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他经常对还是婴孩的小女儿念叨:“长大当个医生吧?”

大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朱良付去她的班级里做了一次“医招会”,号召小朋友们以后当医生。

如今大女儿升入高年级了,他计划着再去一次。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对于患者小朋友也是一直在鼓励:好好学习,当个医生吧~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什么是好医生?

他说:“好医生只有自己知道,医心也只有医生自己知道。”

问心,才知无愧。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王东进是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在他从业三十余年,已完成数万例心脏外科手术。被称为“心脏上的拆弹专家”。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每天站立的时间近17个小时。

光2017年全年经手的手术就近3000例,

经常早上8点进手术室,出来时已是深夜……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下了手术台,他边揉腰,边开玩笑道:

“心脏外科得是身体最好的,身体不好的,连站都站不住,肯定都要被淘汰掉。”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其实他早已得了静脉曲张,平常需要穿弹力袜。颈椎也早就出现了问题,做手术时需要佩戴颈托。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面对镜头,王医生笑着吐槽自己:“要残疾了”。

他语气轻松,听的人却心情沉重。

虽然疼虽然累,他却闲不住,自称“劳碌命”。只要有时间,便下乡义诊,参加学术交流会和科普讲座。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直到今天,他依然戴着颈托,穿着弹力袜奋战在手术台上。

他知道,自己多做一台手术,就意味着多救一个人。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俗话说:医者不自医。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工作者,医生群体的个人健康情况不大乐观。

根据 2010 年卫生部门的调查,在 4032 名受访医生中,1/4 患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 岁以上医生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 2 倍。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医生这个行业,极具考验耐心和毅力。

《中国医生》没有刻意神话医生这一职业,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着职业背后常人难以想象的:

辛苦与意义、挣扎与坚持、矛盾与希望,风险和收获……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今年28岁,是一位任职三年的年轻医生,也是这部纪录片里的颜值担当。

他25岁便取得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中山大学医学院挂着块牌匾:

“上联是救人救国救世,下联是医病医人医心。”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看过纪录片后你会发现,他的帅不仅在于颜,更多体现在对对病人的尽心尽职。

他会像哄孩子一样,让病人好好恢复;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徐晔有一位60多岁的患者,因煤气爆炸烧伤,全身皮肤烧伤达到95%,需要进行多次植皮手术。

对于重症烧伤患者来说,换药时的疼痛无异于“酷刑”,徐晔每次都一边轻声安抚老人,一边迅速换药。

徐晔感慨说:“你可能感觉到的他的痛苦,再乘以100,可能是他现在的痛苦。”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这位患者的前期治疗已花费近30万,整个治疗过程保守估计要100万,对他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徐晔一直都在努力,尽可能用便宜的药,每降低一点成本,让老大爷就多一点留下来的可能。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一边找家属谈话,一边向基金会申请援助。

在听到院方“同意“的刹那,紧绷了好几天的徐晔松了口气,终于笑了。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基金会的支援对于重创的患者家庭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家属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治疗。

有一天,家属强行带着患者出院,甚至都没跟他告个别。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徐医生很伤心,但他也知道,这也怨不得任何人。

每一次送这样的病人离开,徐晔都会看着空荡荡的病床,沉思一会儿。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你可以做到,但是没有给你机会,和你拼尽全力没有遗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但只要来了新的救助病人,徐晔脸上的失落、自责瞬间就会不见踪影,紧接着是投入下一场手术的专注和专业。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从徐晔身上,不仅仅看到了了医生治愈疾病的成就和满足,更多的则是他们帮助病人战胜痛苦中感受到的脆弱、紧张甚至无奈。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医生呢?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在《中国医生》中,医生们脱掉被神化的外衣,撕下各种刻板标签,作为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医生的职业素养,也从平凡生活的角度向大家展现了医生下不为人知的一面。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这也让我想到了那些奋战在武汉的医生和护士们。

无论是17年前的非典,还是今年的新冠肺炎,很多医生都义无反顾地在一线上和病毒作战。

84岁的钟南山,18号已经冲向了武汉防疫的最前线;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奔赴武汉: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这次抗击疫情一线中的一线。院长张定宇,患有渐冻症而他的妻子也被感染了,而他却留守在最前线。

他说:“我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時间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敖忠芳医生,已经92岁了,她在知道武汉疫情的严重性后,主动请战回到岗位。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怕医院领导拒绝,她说:“作为医生来讲,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也是死得其所。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承担一切。”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86岁的董宗祈坐着轮椅出诊,他说:

“你说这一辈子我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病人嘛。”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医生们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告别家人,成为这个冬天最美的逆行者。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为了和时间赛跑,他们甚至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上厕所......看着拼命的同事们,连见惯了生死的主任医生,也没能控制情绪,落了眼泪;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而这名医生,更是每天只坚持睡两个小时,7天后,嗓子都快哑到说不出话了……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另一名医生说,同事的老公、母亲都病了,她自己也被传染了,他知道后哭的泣不成声,可转过头,还是迈进了那间重症医务室。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22岁的感染科护士每天忙碌,双手终日被滑石粉、消毒液、洗手液浸泡,皮肤受损,不忍直视。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医护人员连续工作9小时,期间不吃不喝。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因为每天戴口罩穿防护服,很多医护人员的脸被勒出了印子甚至伤痕。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他们生死两忘, 冷暖不休, 在苦难中升华。

李文亮医生刷屏背后:对中国医生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逆行的中国医者不易, 唯有支持与理解是我们能做的。

对我们的医生好一点,再好一点,他们太难了....

这就是医生,这就是中国医生。

*作者:Cindy「遇见美好的自己」创始人及主编,曾为500强外企白领,另一个“杜拉拉”;而今拥抱移动互联网,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是一名创业者。希望分享的文字,给你带来些许顿悟,让你遇见美好的自己。私人号:yujiancindy (添加时请备注一个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