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小心过敏性疾病“骚扰”|建议

↑点击上方“健康春旅”免费订阅

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博士

新浪微博:

“新派中医吴义春”

好大夫网站:

吴义春

提到秋季气候,往往都是一派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印象,而秋其实就像一位多情的美少女,时而泪雨涟涟,时而热情奔放。本周时值处暑和白露交替,气温更是多变,以 “暑湿”(上周的接诊再次说明秋天湿气仍有不少,尤其夏天除湿未来得及除湿或者除湿不彻底,这类往往仍表现为“湿”气很重,这种情况务必除邪要尽)、“秋老虎”、“凉燥”为交响乐的合奏最能侵犯人体肺的卫外功能,气温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多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以“白露”为时间节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此后的三个月内,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尤其是阳气不足的人,将被眼睛痒、鼻痒、喷嚏不断、流鼻涕、鼻堵、咳嗽、憋气、喘息所困扰。

关于过敏

过敏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在世界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年幼人群发病、多种过敏原过敏和多器官过敏的情况日益增多。中国过敏性疾病患者当以亿计。而这个庞大的患病人群,可能因为不重视、不知晓而长期忽略该病,直到病情严重了才到医院就医。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秋高气爽,最让人困扰的过敏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务必提高人体抵抗力,及早预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过敏性皮炎

症状诊断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多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严重的会出现眼睑水肿、眼结膜红肿、流鼻涕等,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而且可以检测到过敏原,一般是螨虫、花粉、霉菌等,流行病学调查,儿童发病与其父母过敏体质明显相关。

如何预防

在秋天里要预防这一疾病,最好是远离过敏原;同时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适当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

对于过敏性皮炎可以服用扑尔敏、息斯敏、酮替芬、开瑞坦等调理治疗,外部皮肤也可以涂抹皮炎平或可的松软膏。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外侵,气阴两亏所致。治宜祛风清热,凉血除湿、安神止痒。药用金银花、黄芩、龙骨、牡蛎各 25 克,苦参、荆芥、防风各 15 克,生地、麦冬各 20 克,丹皮、赤芍各 9 克等。水煎服,一般服药 5~7 剂可获显效。也可用特定药物外洗,内服外洗,不仅能祛除皮炎症状,还能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提醒家长们,进入秋季,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所以要高度重视。

过敏性哮喘

症状诊断

秋季也是哮喘发病比较多的季节。支气管哮喘表现为气道高反应,出现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油漆、鸽子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90% 以上螨类存在于屋尘中,屋尘螨是持续潮湿的气候中最主要的螨虫,所以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建议谨慎单独于家中扫尘。

哮喘难于根治,自古就有“内科不治喘”之说,对于哮喘治疗除了及时规范的西医治疗,还应结合中医治疗可以缓解复发率,未发作时应以扶正气为主,既发病则以攻邪为主,尤其对于舌苔厚腻者建议及时运用中医清化湿热治疗,临床常用的方剂包括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射干麻黄汤等。

咳嗽变异性哮喘

有文献认为环境相对湿度、气压、雾和雨可以影响成人哮喘甚至儿童的住院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 6% 到 10% 的哮喘患者会表现为单纯地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完善肺功能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明确诊断。

严重的哮喘,尤其对于重度哮喘持续 24 小时以上,经过常规平喘治疗不能缓解者,

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容易引起猝死。曾接诊一患者,从家出来时还可以交流言语,十分钟到医院已经出现严重CO2潴留导致肺性脑病出现,已经出现昏迷,幸运的是经过积极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度过危险期。

患者如果老是咳嗽,而且用止咳药、消炎药也不能缓解,甚至用气管镜、 CT 也查不出病因,就该考虑是否是咳嗽变异型哮喘了。对于秋季哮喘可用中医“清喘汤”,宣肺化痰,平喘止咳。药用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尤其是有哮喘史的朋友更应该提早预防,以免哮喘不慎发作,造成巨大危害。

过敏性鼻炎

症状诊断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每年一到夏秋交替,气温下降的时候,都能看到身边有戴着口罩,眼睛发红,清涕不断的朋友,这就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症状。秋季来临,天干物燥,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每年进入秋天,天气一凉,有些人晨起、睡前就会连续打喷嚏,每次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喷嚏后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每天换洗几条手帕或用整卷卫生纸,再加上长时间鼻腔堵塞,苦不堪言。

病因分析

秋季天气忽冷忽热,节气的变化使得周围环境出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改变,如湿度相对小、浮尘相对多,各种野草草种、野花花粉,以及花草树木新一轮的新陈代谢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过敏源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各种过敏源非常容易进入人们的鼻腔,再加上经过一个夏天,免疫力降低,使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发生过敏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季过敏症。

接诊的鼻炎患者多半属于过敏体质。除此之外,骤冷骤热也是导致秋季鼻炎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过敏体质人群更应提防鼻炎复发。

认识误区

秋季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第一年发病时常误认为感冒或热伤风但第二年、第三年同一季节同一时间又患“感冒”时,才开始怀疑该病性质而求进一步诊治。过敏性鼻炎分两种,一种是常年性的,另一种是季节性的,一般都在每年的春秋发病。过敏性鼻炎主要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为主要症状,需要与感冒症状相区分。

鼻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应正视治疗。很多人都认为,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会出现打喷嚏、鼻塞、鼻痒、流鼻涕等症状,过一会症状有所减轻,没有什么实质,更不会危及生命,因此缺乏重视。实则过敏性鼻炎久拖不治,不仅会引起鼻窦炎、鼻甲肥大、鼻息肉、中耳炎等耳鼻喉疾病,还会引起过敏性哮喘、高血压等其他综合病症。因此,必须及时治疗。

过敏性鼻炎可用西医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等,也可采用免疫疗法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只能抑制症状,停药即犯,手术风险较大。因此,临床上多建议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中医认为:99% 的鼻炎都是由寒、湿、浊、瘀导致的。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所以受寒或阳气不足是鼻炎发作的根本原因,湿是鼻炎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具体到每位患者,治疗方案还不能“一刀切”。鼻炎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治法。

鼻炎不只是鼻子的问题,也不只是呼吸系统的问题,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在鼻部的体现。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是体质虚寒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的一种症状,故以温阳益气为主,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首先必须注意增强体质,增加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多食温补食物,尽可能减少寒冷食物,只有体质增强、体质的虚寒状态解除了,过敏性鼻炎才有望治愈。

但是《黄帝内经》有言: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所以导致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有很多,包括“湿”、“热”、“寒”诸方面,因此治疗起来也很丰富多彩,

只有精准辨证,效果才能立竿见影。

因于“湿”者,可以用加味苍柏散作为打底方;

因为“寒”者,可以用桂枝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因于“热”者,可以用凉膈散加减,同时合用鼻窍靶向药或抗过敏药可以很好提高疗效。

有患者反馈:按照上述治疗方案用药一副鼻炎症状就消失。治疗鼻炎不能只针对鼻腔疾病的症状治疗,这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要想彻底治愈,还需要扭转患者的过敏性体质,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拔根塞源”的效果。

尤其在寒冷来临之前,提早布局,预防性服用,可以更好提高疗效。中医的魅力和长处尤其表现在治未病上,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战胜病魔。同时,鼻炎治愈后尤其需要忌口,患者要做到不喝冰饮、不进冰食、不能贪凉、不可熬夜,生活一定要有规律。这些都是保持体温,提升免疫力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