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的大唐,开阔,宏博,多彩;在军事上,也一扫武周时期的颓势

乱世三百年——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14)

开元年间的大唐,开阔、宏博、多彩;要啥没有?昼夜不停的商队从长安出发,带往西域的都是一驮一驮的高附加值商品;可是再看吐蕃,除了藏传佛教能拿的出手以外,物质上几乎没啥产出;比较之下,为了正义、为了和平,西域各派势力当然会站在大唐一边儿;所以,吐蕃折腾了一溜十三遭儿,除了跟大唐有灭国之恨的突厥人有时候会跟着他们打打酱油外,其它的啥收获都捞着。

说这话儿,时间又过了几年,到了开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29年;这一年,看着大唐地图,唐玄宗李隆基有些不爽了;确切地说,让李隆基不爽的是一个很小的,但很要命的所在——石堡城!

石堡城,即现在青海西宁市以西50多公里的湟源县;此处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很适合休养生息。

不过,这些都不是让李隆基闹心的地方;李隆基不爽的是,此地现在正在吐蕃人手中,而且吐蕃人常常以此地为依托由此向北,打劫途经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上过往的商队。

丢点儿东西倒在其次,关键面子上下不来;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有很多歪果仁;一到你家就被抢,有时候吐蕃人一次不够,还会来个梅开二度或者梅花三弄什么的;这治安环境,还让不让我们来了!

消息报到李隆基案头,老李大怒;鉴于已经造成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公元729年3月,李隆基下旨成立专案组,调信安郡王李祎出任陇西节度使;你去,给朕拔了这颗钉子!

李祎,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

简单说说这位爷吧;毕竟宗室里能出这么一位牛人也算是大唐幸事。

熟悉初唐历史的大胸弟估计知道,李祎的爷爷李恪的下场不是很好,公元654年,这位三皇子卷进了房遗爱谋反案中,后来被长孙无忌给严厉制裁了;打那会儿起,李恪这一支子子孙孙就成了李氏宗族的“黑五类”。

后来,到了公元659年,风水轮流转,当年整死李恪的老司机长孙无忌也翻车了;那么作为肃清长孙无忌影响的必要措施,李恪一案得到了平反。不过,也仅仅是平反;因为最终下旨处死李恪的,是高宗李治。皇帝怎么可能有错呢?所以别看李恪在政治上算是翻了身,但此时并没有恢复应有的待遇。

再往后,等高宗去世,中宗、睿宗出来跑了个龙套,大唐权柄便落到了武大姐手里;武大姐儿要忙的事儿很多,像李恪这种事儿,武大姐儿既不想管,也着实没精力管;所以李恪的事儿就一直这么撂着。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装了多年孙子的李显被张柬之等人推上了皇位;本来以为自己打这儿起就算是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哪曾想张柬之等大臣,倚仗拥立之功,在朝中说一不二,根本不拿他当盘菜。

这搞的李显很是鬼火,俺娘俺惹不起,你们这帮打工的也跟我这儿人五人六的;可是李显暂时又拿张柬之等人没辙,因为后者五人在神龙政变后,不仅政治上封王了(所以神龙政变亦称五王政变。),而且朝中大权也尽归其手。

明面儿上不能对抗,那就“曲线救国”;李显不动声色,一面大张旗鼓的表彰张柬之等人恢复李唐旧制有功,给予嘉奖;给外人以朝廷此时一派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积极平反从高宗时期李氏宗族中的冤假错案,该恢复名誉的给人家恢复名誉,该给补发工资的给补发工资,以收拢宗室人心;为日后和张柬之等人摊牌奠定基础。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李恪一案被正式平反,李恪一系重新回到李氏宗族的记录中。在这里边儿,李祎作为“可以被教育好的” 子弟,被李显相中;下旨让其承袭了李世民的第11子李嚣的爵位(“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

由于早年家里有政治的锅要背,所以造就了李祎本人性格沉稳,行事低调;尽管很早他就步入了官场,但一直要么是在外地做官,要么在京也就干个闲职;不争不抢的,所以既不显山也不露水。

但是,生活告诉我们,往往是这种低调的主儿,一旦发起飙来,那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公元712年,李隆基继位;此时李祎还跟外地任职。

开元初期的李隆基绝对是一代明主,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能任贤用能。而李祎每年的绩效考核都是卓异,这样儿的官员,李隆基自然不会放过;从濮州刺史任上,李祎被调回京城,先是出任光禄卿,随后又调任将作大监;从此,李祎走上了人生的快车道。公元727年,李祎被提拔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始执掌军权;旋即又被李隆基派往西域,配合朔方节度使萧嵩打击由吐蕃人支持的突厥反唐势力。

萧、李二人配合默契,一番连拉带打的动作之后,不论是冲在前面的突厥人,还是藏在身后的吐蕃人,都被萧、李逐出了西域,陇右的局势得到了缓解。

而就在李祎准备扎根边疆,开发西部的时候,李隆基的圣旨到了;着李祎调任陇西节度使,协同河西、陇右地区驻防的将帅,拔掉石堡城;还丝路一个和谐社会。

咱前面说过,石堡城依山傍水,这种地形相当易守难攻;而且由于交通便利,吐蕃人事实上已经把此地经营成了一个坚固的抢劫据点;想要正面强攻,难度非常大。

李祎把将领们召集到一处商量对策;可是,等他把圣旨一亮,意图一说,再看下面众将,个个儿面露难色。

嘿,几个意思这都是?!

众将说,大帅,不是我们畏敌如虎;您也知道石堡城跟哪儿建的,吐蕃蛮子占据险要,屯兵据守;大军深入,敌人龟缩不出,等咱打不动了往回撤时,那帮货出来追击,咱们肯就要吃大亏了;要不看看再说吧(“此城据险,又为吐蕃所惜,今总军深入,贼必并力拒守。事若不捷,退则狼狈,不如按军持重,以观形势。”)。

李祎很不高兴,你们说的这叫什么话?咱们就是吃的就是刀头舔血这碗饭,岂能畏敌不前?哦,对方人多就不打了!你们还是大臣吗?节操呢,让狗吃了?这事儿不是跟你们商量;这一仗肯定要打;不过你们放心,要死,我为诸君先(“人臣之节,岂惮艰险?必期众寡不敌,吾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何惜?”)!

李祎一番话说的气势如虹,众将还真被他镇住了;那您说打那就打呗!

别看李祎话说的狠,但他绝不是莽撞人;Hold住场面,李祎开始仔细研究用兵方案;毕竟战场上光有敢玩儿命的精神是不够的;否则都学二战时期小鬼子傻逼似的开着飞机撞航母好了。

仔细研究了一番,李祎胸有成竹了——

石堡城易守难攻这是明摆着的,吐蕃军重兵据守也是事实;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吐蕃人料定唐军不敢前来挑衅。

李祎决定顺水推舟,你吐蕃人不是觉得我不敢吗?好,爷就装出一副孬样儿给你看看,李伟让人四处散布唐军目前的任务就是要保障丝路通畅,其他的跟我毛儿关系都没有;为此,李祎不仅布置深挖洞、广积粮,抽调出兵力,大张旗鼓的加强丝路的巡逻力量。而与此同时,李祎下令,唐军骑兵频繁调动。

李祎想干嘛?

俩字:偷袭!

李祎打的主意是既然这一仗必须打,可是强攻又不划算;那咱就给他来个远程奔袭。

说起来李祎也是个戏精,别的将领打仗一般都是把敌人骗的晕头转向;这位爷可倒好,他连自己人一起骗。

开始的时候,河西、陇右的将领们还就信以为真了,在背后没少嚼舌头,咱这位李大帅看来也是个光说不练的嘴炮!

可是没多久,大家见着真颜色了。

演了一段时间之后,李祎判断,吐蕃人应该已经得到唐军动向的情报了;这天,李祎突然传令,唐军骑兵集结。随后,李祎亲率大军日夜兼程扑向了石堡城的身后。

由于之前戏的太扎实了,吐蕃人根本没想到,唐军突然出现在自己背后;而且也搞不清对方来的是主力还是偏师;石堡城里顿时大乱。

战机稍纵即逝,李祎一声令下,唐军从侧后展开了猛攻;仅一个照面儿,唐军便以极小的代价顺利攻克了石堡城(“急攻拔之”)。

拿下石堡城,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此为依托,李祎指挥唐军撵着吐蕃人的屁股就是一顿猛踹;将吐蕃人打的是狼奔豕突,疲于奔命;等到唐军追累了翻回头一看,我了个去,已经追出去上千里了(“拓境千馀里”)。

这一仗可把吐蕃人打惨了;吐蕃国内一片哗然。打不过,那就只能讲和了;吐蕃臊眉耷眼的派出使者向大唐求和,这时候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也从中斡旋说好话,于是玄宗表示,既然服了,那就谈谈吧。

公元730年,唐吐双方谈定,两国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互通市贸;并树碑纪念。

此后数年间,唐吐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

咱前面说过,到安禄山蹿红的前后,大唐改变国策,对外展开战略攻势,矛头指向两个方向,一个是西南的吐蕃;另一个是北方的突厥。

第一次石堡城战后,吐蕃这头儿算是暂时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