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道理都懂,就是走不出来?

大卫欢乐多


抑郁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心理疾病。表现为心境低落、悲观绝望、患者会有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或认知障碍、认知扭曲、对事物作出悲观的解释。



→ 抑郁患者道理都懂,为什么走不出来?这就涉及到“认知障碍、认知扭曲”的问题。抑郁首先是有不良情绪造成的,情绪来自与哪里?思维认知。心理接收到外界的事物,抑郁患者就会按自我认知去处理,结果受到了阻力。患者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事物总在针对自己。这种认知慢慢转化为情绪,久之导致抑郁。随着抑郁的时轻时重,症状轻时抑郁患者明白了道理,也在努力说服自己,但收效甚微。症状重时又觉的自己的认知正确,事物在为难自己。这样反反复复加重了抑郁,绝望、悲观、自卑甚至自己嫌弃自己。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还不是十分明了,那我们再深入的拆解一下:抑郁患者道理都懂,为何走不出来?我们借用《弗洛依德》的“三我”理论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本我”、“自我”、“超我”,①“本我”就是潜意识下的思想,思绪的原始程序。②“自我”是人格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分化出来的,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③“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抑郁症患者什么道理都懂,就是提现自我,接受外界认知,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现实中的事物。而患者潜意识的本我跳出来,对“应知事物”、“应知认知”下意识的阻挠、搏击。让患者在本我与自我之间艰难选择。这时身体里的超我启动,抑制着本我的冲动,监控着自我。大家知道抑郁患者会伴有认知障碍、认知扭曲,无形中削弱了超我的管制力量,尽管自我认知道理都懂,但受本我牵制,超我很难控制,所以自己很难走出来。



就性格而言,开朗聪慧、多愁善感、心地善良的人,患抑郁的几率较多。他们承载了太多本我的东西,与后天塑造的自我格格不入。道理都懂,自我说服不了本我。抑郁症患者自己还是很难走出来的。

更多心理情感关注头条@慕三子




慕三子


您好,这个我在网络上整理的关于郁抑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先天遗传(敏感体质),二是环境影响。

所以有的人即便遭受打击再大也不会得抑郁症,因为他没有得抑郁症的基因,而有的人可能遭受小小的挫折就得了抑郁症,因为他非常敏感。但多多少少,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是有自我否定,不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

至于说抑郁症的人认为自己有病别人却不相信,大多是因为他人对抑郁症不了解,觉得你好好的为什么会有病,是不是太矫情了,其实他们也有一定的道理,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很多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些事情,却容易引起抑郁症患者的多想!

抑郁症的人心理素质通常不高,因此要改善的话就得从提高心理素质着手。在这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也许可以帮到你更多。

一、抑郁症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抑郁症的治疗有心理咨询如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药物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建议吃一段时间的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百忧解或者瑞必乐。

二、抑郁症的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三、抑郁症的自我心理疏导:

1、平时多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确处理事务。

2、要广交朋友,经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畅,烦恼尽消。

3、相信自己一定能减轻压力,振作精神,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就能以良好的心态,增进友情,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懒惰。(指大多数,并不指全部,有少数抑郁症是例外的)。人们同情一个人,一般只看现像,不会管你的内心有多苦。你内心如在地狱,但现像上并不苦,是不会获得同情的。

除了懒惰之外,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性格是极易受伤的,这种容易受伤的心态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气”。气量小,也许别人无意间的言语行为都会对他造成伤害,他本人会对这种“伤害”极其警觉,并容易对“伤害”表现出“回击”状态,这种“回击”状态会让他处处受敌,可能会把原本很好的人际关系给搞糟了。而且这种随时会“回击”的状态会让人们对他无法生起同情心。

所以,想要治好郁抑症,首先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忙碌起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不用太大,当你完成一个目标,你的心态会有变化。加油,明天醒来,阳光很美


安妮的大熊宝贝


抑郁症决不是道理都懂。它有病理性的物质基础(中医病病理上说的-痰湿),非完全性心理疾病。药物控制、心理疏导·都是不彻底的暂用方法-只能说有效,有极少一部分人痊愈。

“物质决定意识(心理活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把这种物质(痰湿)解决掉,身体就轻松,意识就愉快,什么事都想得开,什么事也比较愿意去做。

这种物质(痰湿),阻碍神经对血、液、痒气及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交换,形成了神经“急”,表现人身上就是抑郁等不舒感觉。

正确诊断(通过真明白的中医来实现,西医只是控制)、精准选药、精准按摩、适当运动锻炼、良好生活习惯,这都是治愈抑郁症的重要条件。条件齐备,疾病速消。

有人说,“我找过有名某某中医专家,某某派的著名中医……花了几万,四处转辗…”太可怜了!

走不出抑郁,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包括中西医生)-都是只知道大路边的道理,没掌握真理……

供参考🙏


山东明医


如果患抑郁症的人都懂得道理的话,都不会患上抑郁症了。就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才会患上抑郁症的。要懂得排泄和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闷气闷在心里,要倾诉和排泄出来使情绪变好。改变抑郁的思维方式,使自己有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思维方式。从抑郁的心态改变为乐观的心态。情绪不好时经常走走玩玩,听听轻音乐玩玩游戏等等,尽量想办法让自己忘记过去的烦心事,使自己情绪变好。修心养性对事情要看得开、想得开、有的小事情不要计在心上。使自己养成一个好的脾气好的性格,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担忧未来。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和饮食起居。





吴智勇905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经过我多年心理咨询的总结,我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病态”生活方式造成的依赖

在20年前,抑郁症这种特殊的心理疾病就如同艾滋病一样,大家都觉得是一种离自己很遥远的疾病。但是,近些年来已经渗透到了各种人群,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根据世卫组织报告,抑郁症将成为第四大疾病,到2050年,将成为引起残疾的第一大因素。

为什么抑郁症会发展的如此迅猛还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呢?其实跟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突出一个“快”字,通过手机、电脑吸收着无数的碎片化信息,导致灵魂跟不上步伐。对于新生活方式的“变态”依赖也越来越严重,香烟、酒精、手机、性像一只无形的手罩住脆弱的灵魂,任其挣扎也无济于事。



二、看似活的潇洒无比,其实生活在心灵的孤单上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展现给别人的永远是最光鲜的一面,看似高朋满座,八面玲珑。可是有多少人不是活在“人皮面具”之下?有多少人不是强颜欢笑?又有多少人不是在深夜痛哭流涕?孤独的心灵就像孤魂野鬼,早已脱离肉体,无处安放。

不管是父母,还是爱人,心理支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要求儿女比别人有出息,要求老公或者妻子比别人家更能赚钱,“唯成功论”、“唯金钱论”充斥着生活,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三、一眼看到了生活的尽头,无力挣扎

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早早地看到了人生的尽头,从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当我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却不能收获一份满意的工作的时候;当我们为了工作拼尽全力,等来的却是一纸裁员的时候,哪个成年人不会崩溃?抑郁也随之而来。终其一生寻找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荡然无存的时候,心灵便会关上沟通之门,谁也不能打开。



结束语

要走出抑郁症,就要拿出无比的勇气去改变认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忘记过去,从零开始。只有靠自己一点一点地培养对生活的勇气,让心灵之花重新绽放,才能重新开始生活。


温暖的心理师


如果患抑郁症的人都懂得道理的话,都不会患上抑郁症了。就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才会患上抑郁症的。要懂得排泄和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闷气闷在心里,要倾诉和排泄出来使情绪变好。改变抑郁的思维方式,使自己有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思维方式。从抑郁的心态改变为乐观的心态。情绪不好时经常走走玩玩,听听轻音乐玩玩游戏等等,尽量想办法让自己忘记过去的烦心事,使自己情绪变好。修心养性对事情要看得开、想得开、有的小事情不要计在心上。使自己养成一个好的脾气好的性格,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担忧未来。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和饮食起居。


大宝全家环游中国行


我是一名患病十年的抑郁症康复者,对此有过切身的感受。我认为要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抑郁症不单纯只是心理问题,它与人体内化学递质的失衡有关(具体有三种,五羟色胺、血清素、去甲状腺素),所以说,抑郁症是真真切切的生理疾病。了解了这一点,就不能只是简简单单从心理层面看待抑郁症了。身体内相关化学递质失衡了,即便再多的大道理也于事无补。

第二,抑郁期病人生命能量极低,执行力极差,他们更多的是拖延、纠结、自我抑制。记得抑郁那会,我连日常最简单的刷牙洗脸都很难完成,更别提去付诸那些大道理了。大道理我是懂,而且那会还反复在脑海里论证这些大道理,可以说理解的深刻程度不比正常人低,但生命能量的极度匮乏真得让我有心无力…

面对抑郁症病人,少些大道理,多一些陪伴与倾听。





躁郁帐篷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道理都懂,就是走不出来?

很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讲完课,感觉听懂了,但是合上书做题,就不会了,虽然表面懂了,但没有真懂。

对于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的很多患者,他们经常说一句话,别给我讲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NBA球星科比,二十多年坚持早起几个小时练习投篮,过于熟练,在球场上身体失衡的情况下,照样能把求很好的处理掉。国家乒乓球队,云集的都是顶级高手,训练馆里一筐筐的乒乓球,他们反复的发球、扣球,一个动作上万次,数万次的练,以确保赛场发挥出高水平。

道理都懂,有的时候是没有真懂,有的时候只停留在表面,只有把正确的道理弄懂了,在无数次的体会,无数次的感悟,才能内化成自己的,内化成自己的,肯定能走出来。


霍体清


如果抑郁症患者什么道理都懂就能走出来,抑郁症也就不是WTO认证的对人类造成巨大负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了。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

题主这样的想法其实证明了还是把抑郁症看成了单纯的心理问题,但实际上不是的。抑郁症是有着明显生物学特征的医学疾病,这是全世界医学界的共识。

如果是单纯的靠懂得道理就能走出来,那吃抗抑郁药物就不会好使,而我们现在的循证医学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抗抑郁药物对照安慰剂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比如SSRI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被吸收和利用,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就可以缓解以情感低落为首的一系列消极的抑郁症状。

这一点不是某一个聪明的医生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几代精神卫生人总结归纳和发明创造出来的,抗抑郁药物问世后虽然也因为不良反应等等原因被质疑过,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抑郁症治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像题主这样的观点,对抑郁症患者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他们也想坚强,也想想开些,也想振作起来,但人定胜天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还是需要科学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有些时候,抑郁症家属的抱怨,质疑不但不会帮助患者振作,更是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想一想,如果你无法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消极处境的时候,身边还有人在埋怨你不努力,不坚强,你能坦然接受吗?是不是可能因此更加自罪自责,甚至冲动做出无法挽回的极端行为。

希望作为抑郁症身边的家属多看一些真正的抑郁症医学书籍,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去帮助自己身边的家人或朋友。


我说精神


不知道你在现实世界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抑郁的因素是什么?不过我也有相同的感受,不管看多少书,做多少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作用都不大。因为生活不停的给你找麻烦,并且有些麻烦自己必须面对,却无力解决。能做的就是退而求其次。一次次让自己放下。甚至开始相信命运。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了,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和豁达,有些事我们不愿放下,也不能放下,但不管你怎样的努力都于事无补,力量有限。

我们的生命像一场比赛。一心求胜应该是所有比赛中参赛者的唯一目标,可是过分看中比赛的胜负是正确的吗?计分板上的分数和尽力而为的辛劳,何者才是重要呢?

为了追求更多成就,这种强烈追求的企图在心中生根发芽,操纵了你的生活与灵魂。

事实上,尽力准备一场PPT演示,应该比一间豪华办公室更珍贵;用心教养一个诚实体贴的孩子比训练他成为一部考试机器更重要。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人人抢着登峰,只要尽心尽力,生命依旧不屈不挠,勇往向前!至于结果做到问心无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