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心理咨询,如何避免“入坑”?

邸苗苗


找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吧,现在不靠谱的比比皆是,靠谱的凤毛麟角。

有些看证,看资质;证、资质是敲门砖,没有这个敲门砖就没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执业资格;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才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奠基石,有了这块奠基石,才能在心理咨询行业屹立不倒。

怎么判定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是高是低?接受心理咨询,现在主流是在医院,社会上有些机构、个人也在从事心理咨询业务。不管在哪里接受心理咨询,从接受心理咨询起,心里一次比一次快乐,一次比一次愉悦,可以继续接受咨询。如果一次比一次压抑,一次比一次痛苦,我建议换个地方咨询。找能让人一次比一次快乐,一次比一次愉悦的心理咨询师。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有疑问可私信我。

我是禅宗心理学传承人,也是二级心理咨询师,了解更多心理问题方面的内容,请关注一生心医师。



  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焦虑、压力、失眠、抑郁等情绪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心理咨询行业却面临着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社会上巨大的心理咨询需求,另一方面却是行业缺乏监管,正规医疗机构内精神科医生严重紧缺,不少非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涌入该行业。

  尽管我国人社部早在2017年就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认定”,但在搜索引擎上键入“心理咨询师”几个字,仍会“跳”出不少心理咨询师培训认证课程。此外,由于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心理咨询费,也让咨询者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有需求者应如何避免入“坑”?可以去哪些机构寻求帮助?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需警惕何种陷阱?目前有哪些法律法规可对有关机构进行约束?

  心理咨询师从业门槛较低

  目前市场上的心理咨询价格普遍依据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从业年限等实行阶梯式定价,每小时从800元到1200元不等,甚至更高,让工薪阶层望而生畏。而在公立医院,一个主任医师的专家号仅30元。

  那么,在我国精神专科医生严重匮乏,三甲医院普遍面临精神科人才难招的局面下,缘何心理咨询机构遍地开花?

  这得从心理咨询师考试说起。2001年4月,当时的劳动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在5月和11月。

  到了2017年9月,由于市场上乱象丛生,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被取消认定,心理咨询师正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但已获证者仍有效。

  而在2017年以前,报考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的人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可直接报考,大专学历经培训达到规定学时数,取得结业证后可报考;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后可报考;在校大四学生与应届毕业生可凭学生证申报。

  而通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认证后,具备以下条件可报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也就是说,一个不论何种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士,通过培训考取了三级证书,然后具备三年相关工作经历,通过培训后就可取得报考国家最高级别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资格。

  相较于在发达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和考核,可以说,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准入门槛比较低。

  行业监管存在“漏洞”

  旧的心理咨询证书取消认证之后,暂时还未推出新的执业体系,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漏洞”。而另一个“漏洞”则在行业监管方面——由于心理咨询不属于“医疗服务”范畴,不接受卫健部门监管,暂时处于无业务主管部门状态。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心理咨询机构在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接受民政部门监管,记者前往该部门采访了解涉及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的有关法规条款。

  据介绍,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包括其服务性(经营)收入,即社会组织可向会员、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培训、评估等不超出其业务范围规定的收入。同时,社会组织的财务票据严禁“白条”,需在税务部门开具正规的税务发票。

  按照规定,判断一家社会组织是否规范运作,最重要是其财务管理。财政部发布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是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专用法律,社会组织要“切实杜绝大额现金支付、无发票或原始凭证等问题的发生。”

  如果所在的咨询机构是“社会组织”,咨询者可要求其开具正规税务发票,提供原始凭证,避免“不明不白就把钱交了”。

  对于这些现象,急需构建一个健康的、由独立咨询师、民营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组成的心理咨询生态。

  有社会调查显示,在我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近三成有抑郁倾向。由于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羞于启齿,不愿前往正规医院就医,专家估计,每10个抑郁症患者之中,可能仅有1个最终前往精神科就诊。而女性由于怀孕、流产、分娩、更年期等特殊时段,相较于男性更易罹患抑郁症。

  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提升,愈来愈懂得关注自身的负面情绪,但由于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巨大的心理咨询市场需求,于是就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走进外面大大小小的心理咨询机构,试图解决问题。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轻度的抑郁情绪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获得缓解,但“情绪”和“疾病”是两码事。如果得了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疏导就可以治愈,必须接受专业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或器械治疗。建议心理咨询首选正规医院、医联体。



青莲花妞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此时,选择心理咨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但是,由于行业以及体制的问题,我国现在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丛生,对于非专业人士,想要避免“入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1.选择靠谱的机构

通常来说,各大城市的精神卫生中心,以及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室挂号都是靠谱的。

对于抑郁情绪较重,以及一些其他精神类疾病,建议去排名靠前的精卫中心或者医院就诊。

普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严重到需要精神科诊治,那么一些拥有心理科室的三甲医院也是可以选择的。

同时,还有一些有知名度的组织可以在网上预约。例如壹点零,壹心理,knowyourself,简单心理等,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他们的入驻咨询师。

2.要求一个配适期

在付费之前,可以要求与咨询师交谈20分钟,作为一个双方的选择配适期。

在这20分钟里,你可以询问咨询师擅长的领域、所属的咨询流派以及常用的咨询方法是哪些,然后大概提出你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同商议你的咨询目标以及治疗方案。

在这期间,如果合适,你们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倘若不合适,也可以终止,选择其他咨询师。

3.做好功课

在寻找咨询之前,自己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是最有效避免被坑的方法。

可以阅读有关咨询伦理方面的问题,了解几大咨询流派以及咨询的方法。这样,碰到不专业的“心灵鸡汤师”,也能及时止损。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还存在着极大的误解。但其实,对于一些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的情况,例如抑郁、焦虑、亲密关系、婚姻、亲子关系等等问题,选择一位专业且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对人生的帮助是最有效最快捷的。

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心快乐~


加加心理


首先,能够认可心理咨询,就必须给你点赞👍。虽然现在心理咨询在逐步普及,但是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其实并不多。很多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或许在接受一两次咨询后就选择了放弃,他们并不知道,心理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心理咨询的效果也不是咨询师能够完全控制的,需要来访者🈶️足够强的改变动机。

其次,入坑现象是存在的。很多人是拿了个某级的证书📄就给自己贴上了心理咨询的标签,不得不佩服这些人。一个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首先应该是自我的成长和完善。遇到一个不合格的咨询师,这就造就了入坑的现象发生。

其三,如何看待入坑。一般在心理咨询领域能够长期坚持✊的人,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吸收🧽正面的能量。你能入坑说明他身上有一种吸引你的力量,这就可以促进你的成长,不能说入坑。

其四,你愿意呆在这个坑。如果能够建立咨访关系,说明你们是同频的。在这个关系里面你是舒服的,符合你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和思维方式,咨访双方都达成共情。回头一看,原来你们的关系就是平日里的行为模式。此时,说明你们是不匹配的,或者说咨询师反移情,需要专介。

最后,心理的问题和生理问题是一样的,这个人治不好的病,换个医生也许就药到病除。



壹步养心格


如果你说的 避免入坑 是寻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的话,那么,下面的内容也许能帮到你,如果不是的话那估计这个回答会有所偏差

1通常情况你会进行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或者电话询问114

一般搜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咨询,某某心理、国家某级心理咨询师等,百度、360、搜狗往往先列出一堆广告机构,然后是自然排名的心理机构,搜索结果一般主要是医院和一些有公司资质的大型心理公司(未必是专职的心理咨询机构噢),一般医院居多。遗憾的是,在付费排名里,谁能出得起钱谁的排名就好,搜索引擎只认钱,不认实力,(你要知道,普通心理机构那点推广资金根本没法在竞价网络里起到作用)更别提在搜索网络里寻找到个人执业的好咨询师。

2审查咨询师是否有资质证书

首先必须说如果连证书都没有,那肯定不值得信任,取得证书从业,是国家要求的从业基本规定,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可以从事的工作范围是不同的,至于一级,貌似还没有。不过,如果你仅仅以级别去判断咨询师功力,那就错了,因为它仅仅只代表了咨询师可以执业,并不代表从业能力。

3看咨询师年龄和资历

年龄一般来说挺重要,在西方很多国家不到35岁以上是不允许单独执业咨询的。此外咨询师有家庭,有孩子,有爱人,初步拥有多种角色,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这样的咨询师可能更有咨询优势(特殊咨询除外)。

资历,就是咨询师做过多少案例,是否做过个人体验(就是咨询师自己去做心理咨询),是否有专业的培训背景,是否参与过成长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否是系统的持续的。案例数量和平均案例咨询次数,基本能衡量出一个咨询师的功力水平,尤其是案例的续费率、脱落率,当然这些作为外人一般无从知晓,可能只有圈内同行更清楚了。

4初步交流看感觉

在没有决定接受咨询之前,如果你能和咨询师简单通话,那么你可以感受一下,电话那端的咨询师一般给你什么感觉,好的咨询师传递的感觉一定是平和、稳定、善于倾听、让你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同时适当让你感觉到专业,又不会有太多的专业术语。

5信息收集看水平

这个时代的一个优点就是信息发达,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一个咨询师,他在公开场合的沙龙、公开课、他撰写的文章、微信公众号涉及的领域等等,都可以让你很直接地去感受这个咨询师是否在专心于琢磨自己的职业,以及推动心理咨询走向需要者。虽然一个只专注于做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不一定会经常在公众领域抛头露面,但是一个从不出现在公众领域的咨询师,也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咨询师,至少他有脱节社会的可能。

6咨询之前看设置

好的咨询师一定不会打破咨询设置,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咨询师一般会建议在咨询室会谈,不会和咨客建立多重关系,不会和你约在咖啡厅、茶馆或者任何公开的或非专业的场合,更不会接受你的请客和送礼,好的咨询师会恪守职业道德。

7咨询见面看感受

心理咨询师都不是强气场型的人,一般不是表演型人格,弱气场是为了让来访者感觉安全和舒适,一看就张扬的人一般不是好咨询师(也许是个好导师,呵呵),咨询师一般大方质朴,简单的谈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内心的平和,柔软却有力。你可以感觉到他对你的积极关注,在这种关系中,你能体会到尊重、真诚,被理解,也能体会到咨询师的表里如一。藏在专业角色背后的咨询师一般是带着恐惧、虚伪和不一致,恐怕他更需要别人的帮助。

8咨询过程看体会

在与咨询师的沟通中,你能体会到心理意义上的连接,这比较难以用语言描述。不过,你应该能感受到自己被信任,也敢于放下顾虑,体会到轻松与自在,进而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隐秘和情感,面对自己。如果你有顾虑的话,好的咨询师也会尽量调整节奏去等待你真正开始的时机。

9还看咨询师的中立

咨询师一般是不做道德评判(因为他们不是道德委员会成员,呵呵),更不会用指责、批评的方式来为你咨询,同样,也不会承诺给你绝对的效果,一般来说,正常咨询的时间一旦固定,就不会超时,控制咨询时间是有治疗意义的。

还要请你记得,心理咨询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候甚至是很长的时间,过程中还会伴有一些不舒服的心理感受。咨询师不会简单听完就对你下结论,也不会盲目给你建议,对你进行分析,那些人往往还没入门。

你会发现,那些总是温柔、坚定而包容地陪伴你;不断地鼓励倾听和接纳你;始终理解、信任和温暖你,总是迟迟不告诉你答案,不给你建议,促进你自己去面对和探索的,才是真正用心的咨询师。

最后,补充一句,最了解心理咨询师的人还是心理咨询师的同行,所以,如果你认识当地咨询师圈里的人,你还可以去问问他们,听听他们同行的意见。


没事儿学学心理学


接受心理咨询,如何避免“入坑”?

社会发展越快,分工就会越精细,心理咨询师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结果。社会竞争压力大,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员也很多,但怎么才能找到性价比好,能解决问题,能高效解决问题的心理咨询师,是众多有心理问题的人和家属很困惑的一件事。

现在市面上各种心理咨询技术理论太多,这些技术有的能解决问题,有的效果很差,有的根本没什么效果,有的甚至会让症状加重。作为患者和家属,怎么才能让自己的钱花在刀刃上,快速走出来,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选对技术和心理咨询师很有必要。

在不知怎么选的时候,找到咨询师先做免费的交流,听听咨询师怎么解释心理问题的形成,发作的规律是什么,痛苦的根源在哪,康复的原理是什么,一个病程比较长的人,基本能判断咨询师是不是懂心理问题,好的咨询师,甚至用20分钟的时间让来访者大脑感到轻松很多,看到自己康复的希望。

有了心理疾病,心理咨询是要做的,但一定要选到好的心理咨询师。


霍体清


谢谢。就是不去接受。

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何谈懂别人,况且谁也别想拿钱能买到别人的懂。所以一个根本不懂的人去疏导引导别人的心理问题是不会起大作用的。

懂不懂与文凭无关。文凭只代表读了几年书,最多证明有一定的知识,但读心完全靠智慧,所以有资格做心理咨询的人却更没有资格指手划脚。

心理问题只有亲人能医好。不懂自己却会懂自己真爱的人,这是因为真爱把爱人看的永远胜过自己,所以有爱人或亲人的细心呵护比心理专家都好百倍。

心病除了药物主要还是靠自己。但一定要有亲人的陪伴。自己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心平静,要相信善有善报让自己和顺,如果不能静心平气就在亲人的陪伴下多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让自己疲惫入睡,如此反复至心态平顺为止,慢慢走入正常生活。即,一定不能心烦意乱。


清心平衡Love苏妃儿


首先,你说的入坑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怕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收取咨询费用,被告知“有病不能光藏着,严重了会伤害家人”,然后又说“药(心理咨询)不能停”啥的?如果你说的是这个意思,下面的办法:

1、选大医院,而不是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心理咨询专业中心。我是个资深底层策划,我个人觉得我能辨别哪个心理咨询是不是莆田系,不能辨别,就干脆上大医院吧。

2、如果大医院也一次一次的,收费不低,就要自己判断了,一个是先不把自己当精神或心理有问题的人,自信的判断,每次收费都不算高?还是越来越过分?判断不了,就和家人商量。

3、坚决不接触那些来路不明的人,现在做传销的,各个是大师,健康大师、理财大师、心理咨询大师,各个比亲妈还关心你,亲你脚趾头是不管你是否洗脚的,他们没道德底线的。而他们的所有方式,都是坑!!


总结起来不很好操作:“多长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