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日月的运行规律

黄帝说道:我听说天以“六六”为节律,六个周甲三百六十天为一年,地和人以“九九”之制来与天相通,同时人体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相应,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很久了,但我不知具体是一些什么内容。

岐伯说:您问得真高明啊!请让我详尽地告诉您。六六节律、九九准则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测定日月运行的尺度;气数,是用来标记影响万物生长的节气。

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日行于白昼为阳,月行于黑夜为阴。日月的运行有各自的轨道和规律,循行有条理。太阳一昼夜行一度,月亮一昼夜行十三度又十九分之七,所以有三十日的大月和二十九日的小月之分。因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天,这样每年就余下十一天多,多余的天数积累起来便产生了闰月。推算的方法:首先确定冬至为一年节气的开始,再用圭表测量日影长短变化,来校正时令节气,然后推算余闰,这样,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黄帝说:我已了解天度的情况了,希望再听您讲讲气数是如何与天度相合的。

岐伯说:天以六十日为一节,六节便是一年,而地是以九数与天相联系的。天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与十二地支排列组合,共六十日为一个周甲,周甲往复六次,共三百六十日为一年。自古以来,万事万物都是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的,天地阴阳的变化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地之九州,人之九窍,都与天气相通。所以衍生出木、火、土、金、水五行和三阴三阳之气。三阴三阳之气,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天、地、人三气合而为九,在地分为九州,在人体表现为九脏,也就是人体的胃、大肠、小肠、膀胱四形脏及心、肝、脾、肺、肾五神脏,合为九脏,以与天地相应。

黄帝说:我已经听明白“六六”与“九九”相通的道理了,但先生在前面曾提到气的盈余积累起来成为闰月,我想听您说说什么叫做“气”。请启发我的蒙昧,消除我的疑惑! 岐伯回答说:这是远古时代的君王秘藏而不外泄的学问,是我老师传授给我的。 黄帝说:请您详细地说一说。 岐伯回答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气则为一时(季),四时为一年。一年四时,按着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各由五运中的一运轮流主管一定的时令,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节气中再分候,每一候的变化也是这样。因此,如果不知道主气与客气相遇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一年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不明白五运之气太过与不及的道理,就不能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