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读通鉴——民众都是愚昧?

原文: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

商鞅变法

译文:公孙鞅准备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准备做大事不能与老百姓商议,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谈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立大业者不与众人商议。所以圣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以前的法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公孙鞅说:“一般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囿于所知,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法之外的事。聪明的人制订法,愚笨的人受制于法;贤德的人更新礼法,一般人死守礼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要职)。

笔记:“民不可与虑始”,此语并非指“不可以与民相谋,争取民众的意见”。现在有人以此语为依据,一概拒绝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并将其与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并称,认为不让民众参与政治是历代的传统。我认为这是理解上存在偏差。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看来,“民不可与虑始”主要是为了防止民粹主义、暴民政治,并非是一概拒绝其参与。

古代的法家改革对于民众来讲并非就意味进步,有时也是一种灾难。后世评价商鞅变法,往往也是立场现行,先定调再分析。不过无论如何,古代的法家都不值得现代人学习和骄傲。

感谢关注“鸣原堂”,您的留言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