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古代,“丧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墨子却提倡“节葬”



墨子之于节葬

在中国古代,丧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道家任运自然,超凡出尘,认为人死后不过是复归于天地,完全没有厚葬的必要。据说,庄子临死前,其弟子要按当时流行的习俗厚葬他,他坚决表示反对。他坦然地对其弟子们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斋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当弟子们担心庄子的尸体被乌鸦吃掉时,庄子打趣说:“露葬要被乌鸦吃掉,而土葬也要被蝼蛄(lóu gū)和蚂蚁吃掉。非要从乌鸦嘴里夺过来送给蝼蛄和蚂蚁吃,这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孔子尊周礼,其中就有周朝的丧葬习俗,孔子认为合理的丧葬应该符合两点:一是丧事要符合丧礼的要求,既不能越礼而葬,也不能草草了事,应恭敬严肃;二是要充分彰显人的哀情,丧葬的核心是寄托生者的哀思。就丧事而言,孔子总体上主张简葬薄葬,但他同时对于民间丧葬的风俗又给予了一定尊重,只要不悖礼,他是不反对厚葬的。

墨子在他的《节葬》篇里,批判了儒家所倡导之“厚葬久丧”。他指出,儒家的厚葬久丧,是“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他认为,厚葬久丧的结果是,伤财与伤生:“细计厚葬,多为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

墨子认为:“棺三寸,足以朽木,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以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墨子则明确提出“节葬”,墨子的思想一向立意宏大,在丧葬的问题上,他没有诉诸个人情感,而是完全从厚葬与节葬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出发形成了他的丧葬观。墨子将他绝对的博爱思想延伸到丧葬之事上,首先将“利父母”与“利天下”等同看待,以丧葬之事能否实现“贫者富、寡者众、危者安、乱者治”为合理与否的标准。

痛陈了诸侯士大夫厚葬消耗大量民脂民膏,殉葬更是令生灵涂炭的社会现象,之后分别论述厚葬久丧不能使国家富强、人口繁盛、治乱持危的道理,最终得出了“节葬”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结论。“节葬”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在入殓下葬方面要一切从简,忌繁复奢华;第二是逝者已往,生者没有必要居丧、守墓,而应尽快就业,“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你以为的“非攻”就是反对一切战争吗?墨子可不是这么说的。

下期“阳明悟行学宫”将继续与您分享“从墨子看理想人文情怀 七《墨子之于非攻》”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