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连勃勃和乞伏乾归反叛后秦一事,来分析姚兴的治国缺陷

在一国之君必须具备的才能里面,识人察人是很重要的一项。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皇帝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必须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让他们代为管理。除了在自身的地盘内选拔人才外,有时还会面临外来人才的投奔,这时对一国之君就有很大的考验。是否接纳以及怎样任用,都得考虑清楚,当然还要防范相应的风险。后秦皇帝姚兴就因为在识人察人方面犯了错误,以至于给国家带来了灾难。

其实后秦皇帝姚兴并不是一位昏庸之主,在他掌管后秦大权的初期,完全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一点在姚兴与前秦的残余势力对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时姚苌病重,而此时前秦的残余势力由符登率领,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着后秦的生存。随着姚苌的去世,后秦的官吏们忧心忡忡,担心姚兴不能带领后秦走出困境。凭借自身的才干,姚兴很快就打消了后秦官吏的忧虑,在废桥之战中,后秦军队大获全胜,而苻登的军队经此一役彻底崩溃了。至此后秦解除了外部的威胁,姚兴也树立了个人的威望。可见姚兴在个人能力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得益于姚兴前期表现出来的卓越才干,后秦的国力也变得愈加强盛。在消灭了前秦的残余势力以后,还除掉了盘踞在武功一带的窦冲势力,彻底控制了陇东地区。后来姚兴指挥后秦军队,前往攻取位于关中地区的洛阳。在占领洛阳以后,后秦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以至于淮河,还有汉水以北的许多地方势力都选择向姚兴投降。从这些表现来看,姚兴无愧于一位英明之君。可是姚兴在识人察人方面出了问题,给国家带来了灾祸。

说起姚兴在识人察人方面犯下的错误,主要是针对外来投奔人员。当然姚兴在自身地盘以内的人才选拔方面,还是做得相当不错。比如:他选择了重用尹纬,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尹氏是天水大族,之前受到了符坚的压迫,尹纬处于不得志状态;其次尹纬本身具有卓越的才能,值得任用。在重用尹纬之后,姚兴不仅收获了一位大才,而且还受到了一些士家大族的拥护。除了尹纬,姚兴还奖励了恪尽职守的城门校尉王满聪。得益于姚兴的这些英明行为,后秦的国力愈来愈强。可姚兴在接纳外来投奔人员上,犯了大错,导致国家渐渐衰落。

在投奔后秦的人员里面,有两位给后秦带来了灾祸,那就是乞伏乾归和赫连勃勃。尤其是赫连勃勃,自从他反叛后秦以后,多次攻打后秦的城池,消灭了后秦的大量军队,成了后秦仅次于北魏的危险敌人。本来后秦就被赫连勃勃和北魏弄得焦头烂额了,可这时乞伏乾归也趁机起兵,反叛后秦。这样一来导致姚兴顾此失彼,让后秦处于了极度危险之中,现在他即使后悔,也无能为力了。

一:赫连勃勃在反叛后秦之后,屡次侵犯边境,成为后秦的一大祸患。

关于赫连勃勃反叛后秦一事,姚兴要负很大的责任,这是他招纳外来人才的重大失误。面对赫连勃勃前来投奔,姚兴只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便做出了接纳的决定,而没有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不利后果。或许是姚兴被他的气度不凡迷惑住了头脑,认为他是一位可用之才。对此姚邕曾直接指出,这样的做法很危险,并对姚兴劝谏道:赫连勃勃具有狼子野心,很难使他真正臣服。现在对他如此优待,不知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可姚兴此时已经特别欣赏赫连勃勃了,外人的劝谏在他看来,全是不必要的担心。

在后秦崛起的同时,北魏也同时兴起了,因为两国挨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纷争。此前姚苌在位时,北魏就因为后秦接纳了鲜卑的一些部落,而对后秦产生了怨恨。等到姚兴继位以后,北魏派遣大军攻伐后秦,魏军的攻势异常凶猛,后秦边境城池纷纷沦陷,就连国都长安都受到了震动。姚兴见此也是非常愤怒,决定举兵反击北魏。后秦军队进攻北魏并不顺利,甚至在柴壁一带遭遇了险境。北魏军队的凶猛作战,后秦明显招架不住,柴壁一战,后秦军队惨败。若不是柔然袭击了北魏的国境,后秦极有可能会遭受更大的厄运。为了防范北魏势力,姚兴想到了赫连勃勃,打算让他来为后秦戍守边境。

为了更好地抵御北魏,姚兴给了赫连勃勃许多军队,并让他总管后秦北部的军政大权。殊不知这一决定将是后秦噩梦的开始,赫连勃勃根本没有为后秦戍守边境的想法。在掌握了大量军队以后,他加紧了反叛后秦的步伐。不久赫连勃勃就宣布脱离后秦,建立大夏,并把后秦作为主要敌人和攻击的对象。姚兴识人察人不当的后果,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了,自从赫连勃勃反叛后秦以后,多次攻打后秦的边境城池。现在赫连勃勃给姚兴造成的危害,已经超过了昔日的北魏。为了缓解困境,姚兴甚至要和以前的主要对手北魏和解,来专心应对赫连勃勃的威胁。

可惜没有多大作用,赫连勃勃依旧猖狂,后秦的边境城池,白天甚至不敢打开城门。见此惨状,姚兴后悔不已,但没有什么作用。赫连勃勃见后秦招架不住,产生了消灭后秦的想法。姚兴派往讨伐赫连勃勃的军队,被他打得大败,就连大将齐难也被活捉了。面对赫连勃勃的威胁,姚兴毫无办法,只能率领大军,与他决一死战。趁姚兴的兵马还没有集结完毕,赫连勃勃率兵突袭了后秦的军营,看到勇猛的大夏铁骑,姚兴非常惧怕,在决战之前,竟然产生了逃跑的想法。姚兴的这一举动,让后秦军队更加恐慌,本来后秦多次败给赫连勃勃,已经士气低落了。现在姚兴怯敌的表现,造成了后秦军队的惨败,幸得部下的死战,姚兴才得以逃回长安。不过从此以后,后秦已经不是大夏的对手了,赫连勃勃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随着赫连勃勃不断入侵后秦,姚兴渐渐陷入了困境。后秦与大夏的战争,基本上很难取胜。在姚硕德、尹纬等文臣武将去世以后,后秦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因为赫连勃勃把后秦的大量人口掳掠走了,姚兴只得采取比较笨的方法,把数以万计的边境居民迁往内地陈仓一带,以此来躲避赫连勃勃的威胁。可是这样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赫连勃勃依然还在不依不饶地进攻后秦。为了防御他的入侵,姚兴加大了对百姓的搜刮,来获取军队的开支,结果加剧了国内的动荡。赫连勃勃带给姚兴的痛苦,让他做梦都想不到。

赫连勃勃的反叛一事,给姚兴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是他在识人察人方面的一大失误。可惜不能补救,后秦的衰落与赫连勃勃的入侵有很大的关系。

二:乞伏乾归的反叛,让后秦彻底丧失了控制关陇的希望。

在前秦土崩瓦解之时,除了姚苌趁机建立了后秦,乞伏国仁也趁机联合乞伏鲜卑部落,建立了西秦。西秦与后秦挨在一起,倘若后秦想要控制关陇,征战河西,就必须除掉后秦这一障碍。姚苌死后,后秦在姚兴手里变得越来越强大。于是姚兴决定派兵解决掉西秦,此时的西秦国主是乞伏乾归,虽然乞伏乾归进行了积极地抵抗,但在后秦强大的军队面前,还是失败了。西秦国主乞伏乾归选择了逃亡南凉,没过多久,竟然又跑到后秦投奔姚兴。意外的是,面对曾经的敌人,姚兴不但没有为难乞伏乾归,反而给予了重用。

如果说姚兴接纳赫连勃勃是一大错误,那么接纳乞伏乾归则是另一个不明智的决定。与赫连勃勃类似,乞伏乾归也具有雄心壮志,并不甘于向后秦称臣,只要时机成熟,就会成为第二个“赫连勃勃”。姚兴不仅信任赫连勃勃,而且也信任乞伏乾归,同样地,他给了乞伏乾归一些军队,让他返回故地镇守。得到了军队的乞伏乾归,表面上对姚兴非常恭顺,实则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伺机而动。后来后秦军队被北魏打得大败,同时赫连勃勃又在北部边境发动了叛乱,让姚兴开始担心起乞伏乾归的动向。可是乞伏乾归的羽翼早已丰满,正在盯着赫连勃勃的行为,然后准备反叛后秦。

由于姚兴被赫连勃勃弄得焦头烂额,后秦的军队也被他多次打败,根本无力顾及乞伏乾归的所作所为。当然乞伏乾归也在关注着后秦的国力变化,没多久他就在部众的拥护下,决定反叛后秦,重建西秦。姚兴得知这一消息后,再次受到了打击,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在识人察人方面,存在严重的错误。后秦从之前的强国,变得现在的危机四伏,北部有赫连勃勃的入侵,西边有乞伏乾归的骚扰,姚兴根本没有应对的策略,只能勉强维持。

对于赫连勃勃和乞伏乾归的接连反叛,究其原因,还是姚兴在识人察人方面能力不足。作为一位优秀的君王,这一能力不可或缺,姚兴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成了他的一大治国缺陷。后秦王朝因为他前期的英明表现,变得强大,也因为他识人察人方面的错误行为,慢慢衰落了。兴亡随人定,姚兴的错误,导致后秦处于灭亡的边缘。

姚兴犯下的错误,或许能够给后人一些小小的启示。识人察人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不善于识人,也就谈不上合理地用人。在这方面所犯的错误,或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作者子正寻道,感谢大家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关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