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在中国古代,某个字一旦成为皇帝的名字,就立马尊贵了起来——不光普通百姓要避讳,去世很久的名人都要因为这事儿而改名。

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自己主动把名改了,有的是因为体恤民情,也有的单纯只是想借名字改命而已。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第一个改名的著名就是汉宣帝刘询,他原名刘病已,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他改名是为了体恤百姓。

“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汉书·宣帝纪》

刘病已觉得自己的名字中“病”和“已”二字太过常用,百姓很难避讳,于是改了一个比较生僻的字“询”。在最后,他还特地说了一句,此令发布前因为触犯“病”“己”二字名讳而获罪的人,全部赦免。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了体恤百姓而主动改名的皇帝,他从小宗族不幸,流落民间,十分清楚百姓疾苦和国家敝症,使他后来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从为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堪称一代明君。

第二个要说的人,本名叫刘勃勃,不过他改的不是名,而是姓。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刘勃勃是东汉末年内迁的南匈奴右贤王刘去卑的后代,东汉政府为了安抚他们,给他们一族赐姓刘。到了刘勃勃这一代,天下又变成了分裂对立的时代,他的父亲刘卫辰被北魏击杀,刘勃勃走投无路,建立了胡夏政权。

想起自己原先的胡人血统,他给自己改了一个胡姓——赫连,称自己“云赫连天”,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功绩,从此改名“赫连勃勃”。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胡夏首都“统万城”遗址,由于它是赫连勃勃所建,所以又叫“赫连城”

但从赫连勃勃之后的所作所为上看,他实在是配不上这个姓氏和祖先的期望。赫连勃勃在投奔后秦的大臣没弈干之后,没弈干见他长得帅又有能力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把已经成为自己女婿的赫连勃勃举荐给了当时后秦的皇帝姚兴。

然而,赫连勃勃却恩将仇报,他先是杀了自己的岳父没弈干,吞并了没弈干的部下,羽翼丰满之后又开始反抗极为欣赏和重用他的后秦皇帝姚兴,加速了后秦的灭亡。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而且,赫连勃勃为人残暴嗜杀,常常站在城头上,把弓箭放在身旁,凡是觉得嫌恶憎恨的人就射杀;大臣们有胆敢直视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发笑的,就割掉嘴唇;把好心规劝的人说成是诽谤,先割下其舌头,然后再杀死,他领内的百姓可以说民不聊生。

而这第三位,虽然也背负残暴、冷酷的历史记录,但她的知名度就要比赫连勃勃大得多了——没错,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武则天。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最初她的父母称她什么,由于年代久远,史籍缺乏,已不可考。待她十四岁进入后宫时,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她第一个为后人所熟知的名字才出现在了历史书上:武媚娘。

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权欲,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腥风血雨的权力之争,她终于如愿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时,她已经67岁了,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

于是,“媚娘”这一个站在男人视角评判的称呼,显然已不适合一位尊贵的皇帝,于是,她生造了一个字,给自己改名叫“武曌”——日月凌空,光被天地,以此彰显自己虽为女性但统治的合法性是上天赐予的,是绝对的。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而我们今天最常说的武则天这个名字,则是来自于她继位复唐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给她拟的谥号:则天大圣皇帝。

最后一个要说的这位,是中国历史上开局最差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如果你看过朱元璋的家谱,也就不会奇怪他为什么一开始叫“朱重八”了——数代贫苦的农民家庭出身,起名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底蕴,顺口好记就行。到朱元璋这代为止,他们一家子都是用数字命名的。↓


改名可逆命?这事你得学学武则天


朱元璋给父亲改名叫朱世珍,其本名叫朱五四。

后来,朱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之后,凭借过人的才干迅速聚集起反抗元朝苛政的资本,于是自己改名为朱元璋。璋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不同朝代的形制不一样,而“朱”谐音“诛”。有人说,他改的这个名字其实意味着“推翻元朝统治”的意思。

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人,名字终究只是一个符号,历史如何记载你,世人如何回忆你,最终还要看你的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