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169」残暴而自卑的皇帝

青泥之败和儿子下落不明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刘裕本来是勃然大怒的,宣布三军立即开始动员,马上开始第三轮北伐,再次去收复丢掉的河山,并且谁劝也不听。

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刚开始大臣们没有劝到点上,一直拿“士兵疲惫,需要休整”的理由来进谏。直到有真正的明白人从其它角度劝了一句,才止住刘裕蓬勃的怒火。

这个聪明人的劝告很简单,只有一句:

“大军远出,后患甚多”。

中国话确实精妙,总是能用几个言简意赅、甚至简到不着边际的字,传达出意味深长的内涵。比如这句话从明面上很难理解:忧患明明在北方,不平定胡人,子孙后代都不得安生,后方是大军的老巢,最安全的地方,患个什么劲?

但这句话,就是能让暴跳如雷的刘裕立即冷静下来,这个大臣非常聪明的戳中了刘裕的内心。

现在是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你还想不想篡位了?

风口浪尖,总是变数特别多。刘裕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才急匆匆的从北方回来的,现在如果再跑到前线,怎么保证大船换舵手工作的顺利进行?

所以刘裕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立刻就不再坚持北伐了。

再然后,就是刘义真被一个军官在草丛里捡到、逃得一命的消息传回,刘裕于是登上建康高高的城墙,当着全城痛哭一番,宣布给儿子大大降职以作惩罚,北伐之事从此不提。

中国统一的希望在这里冒出了一丝,随后又沉入了历史深处,直到一百五十年之后才再次现身。

而青泥大战的另一位主角、刘裕北伐的最大受益者,赫连勃勃的表现也耐人寻味,他并没有乘机扩大地盘,趁着南人刚刚遭逢大败,军心不稳之时发动进攻,从东晋身上撕咬几块地盘下来,也没有经营长安,以这里为根基发展势力,图谋整个中原。

他的选择让人瞠目结舌:他根本就没有在长安留下来,而是带着自己的军队,又回到了胡夏偏僻的都城:统万城。至于长安,他则让太子赫连璝在这里镇守。

统万城,建在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上,这里原本的用途是牧场,既无险可守,也没有便利的交通,完全没有半点成为城市的基础,是赫连勃勃用个人意志强行征发民夫建起来的一座城,而长安则居天下之中,已经做过多个朝代的都城,谁占据长安,谁就能拥有整个关中。对于任何一个有野心的枭雄来说,这两座城池根本就没有摆在一起的必要,肯定是择长安而居,除了地理位置太好之后,还可以沾一沾这里的王气,有助于成就霸业,那时候的人信这个。

但赫连勃勃不走寻常路,偏偏就要逆着大众的审美行事,一定要把政权搬回自己的老巢。他给出的理由是:“我们离东晋远,离北魏近,我在长安,北魏一定会来打统万城,有我在那里坐镇,可以保住国土不失。”

天子守国门,说起来气势磅礴,后世的明成祖朱棣也是这么干的,将首都从安稳的南京迁到靠近边境的北京,以防范北方的蒙古人。但他迁都的真实原因,其实是因为他是篡位,担心老都城里势力盘根错结,不如搬一个新家,另起炉灶。赫连勃勃也同样,他不想搬家的原因,或许并不像嘴头上那样凛然,理由说出来甚至很让人感觉好笑:

他自卑。

一代雄主、蚕食得关中霸主姚兴欲哭无泪的赫连勃勃也会自卑,听起来不是那么可信,但从他先前的一些表现来看,这未必不可能。

拿下长安之后,赫连勃勃征召当地的著名隐士韦祖思,这是历代君王打江山过程中的例行公事,招募有名的人士到帐下为官,以示自己的求贤若渴,好让更多的人来投奔。从本质上来说,韦祖思有没有真才实学并没多大关系,他就是个供赫连勃勃发挥的道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问题是,他做得太好了。

韦祖思来到赫连勃勃跟前的时候,“恭惧过甚”,倒地就磕头,谦卑到瑟瑟发抖。

按照正常的流程,赫连勃勃这时候应该极力展示自己的宽和,以示对人才的尊重,如果能亲自上前扶起韦祖思,再给他赐个座,就可以坐等美名传遍中原了。

但赫连勃勃就不。

面对像狗一样虔诚的韦祖思,赫连勃勃突然大怒,指着他就开骂:

“你当年不向姚兴磕头,今天怎么偏偏就肯向我磕头?你分明是把我当作野蛮的异族来对待!”

骂完就杀了他。

别人明明就是向他展示臣服的姿态,他内心里究竟得要敏感到什么程度,才会被刺到这样暴跳如雷。

少年时代一直被驱赶、被追杀,四处寄人篱下的生活,终究是给赫连勃勃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是那个对一切都满怀惊惧的少年,所以举止上才会如此的残忍好杀,他要用血腥让别人对自己更恐惧,才能得到一些安全感。所以他根本就不习惯长安满城的雍容贵气,只有回到统万那个偏僻的小城,才会让他感觉安稳。

所以,他才会建这么一座不伦不类的统万城。

统万城完全是赫连勃勃个人意志的体现,在这座完全不适合建城的地方,赫连勃勃征发十万民夫,硬生生的平地立起了一座坚城,取名按“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而建城的过程也极其的残忍,城墙每筑成一块砖就要停下,用锥子去捅缝隙,如果能捅进去一寸深,筑城的民夫就要献出自己的肉身,被杀了之后尸体筑入城墙中。

至于城内的宫殿,更是极尽富丽堂皇,门口所立的镇宅兽都是以贵重的铜铸成,再用黄金作为装饰。这是硬装,至于软装方面,赫连勃勃也将自己残忍的性格发挥到淋漓尽致,工匠们制造守城兵器的时候,要举行技术大比武,箭能射穿盔甲,杀造甲的工匠,射不穿,杀造箭的工匠,总之要死一个。

浸润了无数人命的统万城,也被称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坚城”。这座本来在不该出现城市的地方拔地而起、整个坚硬得像个大铁坨子的怪异城市,也是赫连勃勃那颗冰冷强硬的心脏的外放。

只是,再坚固的城墙,也防不住人心。

一生泡透了鲜血的赫连勃勃,很快就遇到了历代帝王们的最大问题。

他不喜欢自己的太子,而喜爱小儿子赫连伦。

人可能越是年纪大,越是喜欢小孩子,所以幼子往往最受宠爱。这在寻常人家不是什么大事,顶多老大老二经常会打架而已,但帝王家不一样,父亲的宠爱意义巨大,代表这个世界上最大且独一无二的财宝有可能掉到自己头上,于是夺嫡之争层出不穷。也正因为如此,每个政权都设计了极为束缚力极强的规则,来限制皇帝随意更改储君的权力,大部分皇帝即使喜爱幼子,也没办法把自己的皇位赐给他。

但赫连勃勃不一样,他心怀恐惧,而恐惧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人内心的不安稳,让他的晚年几乎变成了一头恶魔,人性甚至已经完全泯灭了。

他敏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有大臣直视他一眼,他会立刻拔刀上前,捅瞎对方的双眼,以示天威难测;有大臣上朝的时候,不经意向他笑了一下的,他就很有创意的用刀把对方的嘴唇划开,切成两半。

面对这么一个君王,他要干什么事情,谁敢用礼法来反抗他?

只有利益能反抗他了。

不幸的太子赫连璝,完全的继承了他父亲的狠辣,在听到老爸打算废掉自己的传言后,立即起兵反抗。

不过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头脑,起兵攻打的对象很诡异,是老爸最爱的儿子赫连伦。

反都反了,居然不直捣罪魁祸首,只要打赢了统万城里的那个人,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但攻打赫连伦又算什么?就算赢了,爱子如命的老爸难道会坐在旁边看热闹?

或许他认为,杀了这个弟弟,老爸就会回心转意了吧。

拥有这样的智慧,赫连璝没能坐上皇位,或许是胡夏国的幸运也说不定。

当然,他走得并不亏,还是先成功的杀死了自己认为的生死大敌、幼弟赫连伦,然后在大胜之际,被自己的另一个兄弟赫连昌带兵偷袭,丢了脑袋。

赫连勃勃的反应充分体现了他的冷血,在听到两个儿子身死之后,他并没有哀伤,而是“大悦”,当场立赫连昌为太子。

这个人,心硬到连亲情都没有。

与他截然不同的,是他的死敌北魏。

北魏就完全没有遇到接班人的问题,拓跋嗣年纪虽然轻,也生出了一大堆儿子,但他的儿子们从来没有闹出过夺嫡的举动,而且他还成功的培养出了一个天纵奇才的接班人,正是这个接班人,最终结束了北方混乱不堪的局面,让中国正式进入了南北朝对峙的阶段。

而这一切,多亏了天下第一谋士崔浩的天才设计。

「五胡灾169」残暴而自卑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