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绘制大脑一亿多个血管段的网络图

1,Cell | 绘制大脑血管可视化网络图



大脑中存在复杂密集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管网络。大脑的高代谢需求和低能量存储能力的特点要求神经元的功能维持和血管系统正常运作密切相关。血流发生轻微的扰动就会影响神经元功能,导致神经元受损。神经元的活动也能够调节大脑血液循环。

近日,来自法国巴黎索博纳大学的Nicolas Renier的课题组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Mapping the Fine-Scale Organization and Plasticity of the Brain Vasculature的文章。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免疫标记的组织清除技术对成年小鼠大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并且通过带有特殊管道(TubeMap)的光学显微镜对TB级别的多通道图像进行分割,从而构建一亿多个血管段组成的可视化的血管图以进行后续分析。

阅读链接:

2,在成人鼻子组织切片中发现的欣欣向荣的神经元“托儿所”

成年人的大脑有可能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吗?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许多人认为神经元的形成在幼年时期或13岁左右就停止了。然而,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成人的嗅神经上皮中发现了活跃的未成熟神经元细胞群。这一发现对治疗嗅觉受损或丧失有所启发,并为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Matsunami说:“因为鼻子是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从病人身上收集鼻腔中的神经干细胞,用它们来治疗病人自身的神经系统疾病。”

阅读链接:

3,Science:揭示老鼠大脑中负责压力反应的区域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他们所描述的心理社会压力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文章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应激状态下,大鼠大脑中两个相对未被探索的区域变得活跃起来。对这两个大脑区域的进一步观察表明,它们参与了向下丘脑发送信号的过程--但只是在老鼠感到压力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使这些信号失效可以减轻老鼠的压力症状,但不会干扰身体的其他功能。他们认为,这两个大脑区域构成了老鼠心理社会压力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阅读链接:

4,袁加锦/袁逖飞合作团队揭示脑刺激对吸毒人群冲动行为的干预及机制

药物成瘾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冲动行为在药物成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甲基苯丙胺成瘾导致的冲动行为的控制,将有望改变对药物成瘾者的认知和管理方式,并提供新的干预策略。

3月13日,美国医学会学报(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在线发表了袁加锦/袁逖飞合作团队完成的题为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impulse inhibition in abstinent patients with methamphetamine addi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文报道了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冰毒成瘾者冲动行为干预有效性,且多次干预治疗的效果具有持续性,不仅为药物成瘾导致的冲动干预提供了新策略,也有望为其他类型冲动人群的医学干预和矫治提供有力手段。

阅读链接:

5,诺和诺德重磅减肥药作用机理被揭示,肥胖药物开发打开一扇新门?

近日,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旗下的重磅减肥药产品Saxenda(利拉鲁肽)迎来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而这一发现被研究人员认为有望为未来的肥胖症药物开发打开新的一扇门。

这是一项关于利拉鲁肽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将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研究结果表示,脑孤束核(NTS)区域的一部分神经元可能在利拉鲁肽的食欲抑制效应中发挥作用。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amantha Fortin表示,“我们发现NTS中的GABA能神经元对利拉鲁肽引起厌食的作用很重要,其他针对大脑中这种独特细胞群的化合物或基因操作可能有助于治疗肥胖症。”

阅读链接:

6,新的睡眠方法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力

特拉维夫大学(TAU)和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联合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可以增强大脑在睡眠时的记忆过程。这种方法依靠的是在一个鼻孔里注入一种唤起记忆的气味。这项新研究发表在3月5日的Current Biology 杂志上。

研究者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记忆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外部因素(如气味)放大。通过使用嗅觉通路的特殊组织,记忆可以在大脑一侧以一种局部的方式被操纵。”这些发现表明,记忆的巩固可能涉及到海马和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之间的夜间“对话”。

阅读链接:

7,重磅研究:部分老人血压正常非好事,导致死亡率大幅上升!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120/80 mmHg是正常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则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将血压控制在SBP 130、甚至120 mmHg以下呢?

近期,一项发表在《年龄与老龄化(Age and aging)》杂志上的大型研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该研究发现,SBP<130 mmHg与 7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增加相关,这在“体质虚弱”的老年者中尤为明显,将导致死亡风险增加62%

阅读链接:

8,老鼠有同理心并避免让同伴受苦

荷兰安姆斯特丹脑神经科学研究一项研究发现,老鼠有同理心而且会避免对同伴造成痛苦的行为,但是奖励足够高的情况下例外。伤害厌恶是指规避伤害他人的行为的一种心理,被看作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这种心理在暴力,反社会的人身上会减少。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和老鼠使用同样的大脑区域阻止对其他人/老鼠伤害不仅让人意想不到,也表明了防止伤害同类的道德动机在人类的大脑中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并且其他动物也拥有这种道德动机。

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在老鼠上的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研发一种药物疗法,增加有精神病行为表现的病人的伤害厌恶心理。该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

阅读链接:

前文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