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不下《孟子》,也要知道孟子說過的70句名言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


《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


就算背不下《孟子》,孟子的有些名言,我們也一定要知道!一起來看吧!



1.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章句下》

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章句上》

3. 無為其所不為,無慾其所不欲。

——《孟子·盡心章句上》

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5.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離婁章句上》


6.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7.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孟子·離婁章句上》

8.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9.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章句下》

10.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11.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章句下》

12.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3. 其進銳者,其退速。

——《孟子·盡心章句上》

14.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章句上》

15.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孟子·離婁章句上》


16.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盡心章句下》

17.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孟子·盡心章句上》

18.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公孫丑上》

19.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章句下》

20.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2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22. 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

——《孟子·離婁章句上》

23.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

——《孟子·離婁章句下》

24.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孟子·離婁章句下》

25.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盡心章句上》


26.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孟子·盡心章句下》

27.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28.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章句上》

29.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30.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孟子·離婁章句上》



31.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離婁章句上》

3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33.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離婁章句上》

34.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35. 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孟子·離婁章句上》


36.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37.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章句上》

38.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39.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40.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4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萬章章句上》

42.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43.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章句上》

44.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孟子·萬章章句上》

45.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46.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孟子·離婁章句下》

47.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48.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49.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孟子·離婁章句上》

50.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51.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章句下》

52.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離婁章句上》

53. 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54.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55.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孟子·離婁章句上》


56.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離婁章句上》

57. 人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孟子·離婁章句上》

5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59.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離婁章句上》

60.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離婁章句上》



61.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孟子·離婁章句下》

62.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孟子·萬章章句下》

63.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64.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65.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66.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離婁章句上》

6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章句下》

68.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章句下》

69.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孟子·離婁章句上》

70.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