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就到“叛逆期”,这4种情况家长别批评,伤害比想象中更大

小孩子总是非常淘气,让父母感到头疼。其实孩子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就逐渐开始觉醒,这时还没有经过悉心培养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去行动,像是进入了“叛逆期”,因此经常惹父母不高兴。

相信很多家长都被孩子的各种行为惹怒过,这时很想要打骂孩子,但是家长无论有多愤怒,在以下4种情况时,一定要忍住,不然可能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

1. 别在众人面前责骂

将心比心地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不希望在外人面前出丑,而孩子更是如此,小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强,一旦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进行苛责,那么会让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吃饭时不要责骂

无论怎么说,孩子的身体健康都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在餐桌上批评孩子,会使孩子的大脑受到刺激,从而减少消化腺体分泌,导致孩子的食欲大减,不但无法很好地吃饭,就连肚子里的食物也难以充分吸收。

家长要避免在餐桌前批评孩子,这也是为他们的身体健康着想。

3. 当孩子已经反省的时候不要责骂

当孩子犯错之后,家长的气一时难以平复,不顾三七二十一就要批评孩子。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孩子一旦已经开始反省,那么这时候的责骂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误认为自己反省都是错的。这样一来,更加重了孩子的消极情绪。

家长应该在孩子犯错时适当指正他的错误,并且理性地引导孩子。

4. 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责骂

孩子犯错后不自知,还非常开心地在玩,这时候家长要尽量避免将愤怒的情绪施加到孩子身上。家长可以顺势鼓励孩子,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针对之前犯的错误进行批评,这样孩子才能够正常地接受。

如果家长在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就劈头盖脸地痛骂,势必会让孩子的情绪产生极大的落差。仿佛“从天堂跌入地狱”,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当然,对孩子的批评是少不了的,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就避免批评孩子,这样对他的成长也没有好处。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语气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尔菲·科恩曾经这样说:“责备孩子最恰当的方式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让他思考修改的方法。”

经过思考和分析,孩子才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只是制止了孩子的错误行为,那么他虽然会对当下的行为有羞愧感,但却意识不到错误的本质,下次还会继续犯错。

尤其在上面的4种情况下,家长尽量不要去责骂、批评孩子,不但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会比想象中更大。

给家长推荐这套《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全套共4册

如果你有过以下问题:

“孩子不听话还顶嘴”

“说了也不管用,没办法教孩子”

“孩子一玩动作快,一学习就慢”

“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尊重父母”

“不懂孩子想什么,没办法沟通”

那么强烈推荐购买阅读,你所需要的书里都会详细解答。本书由家庭教育专家浓缩20年的育儿经验,一定能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怎样让孩子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