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是能臣还是奸臣?从历史观察他的正反面

导语:

关于明朝的灭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农民军的反叛和清朝的建立,但是这些因素都归于外因。从明朝的朝廷体制中,去寻找导致明朝灭亡的内因,除了崇祯本身的缺陷以外,还有明朝大臣不作为的因素存在。在崇祯年间,内阁大臣有近五十位,朝廷权臣的频繁更换,无疑加剧了明朝内部的矛盾,其中,只有两个人在内阁的任期超过了两年,一位是周延儒,另一位是温体仁。其中温体仁任期最久,在崇祯年间的内阁任职有八年之久,而在温体仁执政的这八年,也是明朝由弱转衰的时期,温体仁个人的历史,也无疑影响了明朝的历史发展。可是关于温体仁的评价,却又是褒贬相依,那么温体仁到底是能臣还是奸臣?

趁机谋立

温体仁,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到崇祯初年,其职务为礼部侍郎。温体仁经历了魏忠贤黑暗的统治,又见证了魏忠贤的凄惨结局,年轻的崇祯将厌弃奸宦的愤怒都发泄到了阉党身上,在崇祯的努力下,阉党受到了大规模的清算。而温体仁在清算之中,依然安稳,由此就足以证明温体仁在政治上的实力。

温体仁像

面对励精图治的新皇帝,投机取巧的明朝大臣都想借机上位,谋求功名利禄。可是内阁之中,只有几个位置,内阁首辅,也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在大臣的争夺下,内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崇祯选任的内阁大臣都受到了反对,内阁的权威一落千丈。但是内阁确实是明朝政治的中枢,除了明朝皇帝以外,内阁首辅,往往决定着明朝政治的方向。在内阁慌乱中,为了找到使众人都信服的结果,最终以抓阄来确定内阁的人选。

周延儒

此时东林党的潜在首领钱谦益,在第三方支持下,获得了进入内阁的保证,而钱谦益的出山,也必定会使内阁重回权威,因为钱谦益手中的力量很大。可是还有两人觊觎着内阁的位置,他们分别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为了获得进入内阁的资本,温体仁决定赌一把,以钱谦益的黑历史,来抹黑钱谦益,并打击东林党,由此来获得进入内阁的资本。

崇祯的上任,使陷入低谷的东林党重新迎来了高峰,而周延儒和温体仁想与东林党作对,简直是不自量力。可是历史的结果证明了温体仁的成功,在与东林党的对峙中,崇祯选择站在温体仁这边,而东林党嚣张的权焰也由此打压。

为权不义

东林党的失败,便是周延儒与温体仁的成功,可是最先获得成功的,并不是温体仁,而是比他资格更高的周延儒。在周延儒的努力下,周延儒成功坐稳了内阁首辅的位置,掌握了明朝政策颁布的权力。周延儒的成功并没有让温体仁释怀,反而使温体仁对周延儒产生了其他想法。

明朝官员

周延儒在内阁的成功,也无疑成为了温体仁野心的绊脚石,为了获得内阁首辅的位置,温体仁没有选择正常的道路,尽职尽责受功升任,而是以曲邪的小伎俩,来谋取内阁首辅的位置。这点,足以证明温体仁的奸猾,因为真正正直的大臣,都以天下为己任,尽职尽责的为天下付出,由此获得大众的认可,获得更高的权力来造福大众。可是温体仁毕竟是一个小人,他没有忠臣心中的宏伟,只有自己私利的狭小。

为了打压周延儒的实力,温体仁耍尽了各种手段,曾经的"战友",变成了相视而怒的敌人。温体仁不断寻找周延儒的小毛病,在崇祯面前揭发周延儒的短处,可是崇祯在最开始,并没有认同温体仁的观点,反而对周延儒倍加信任。在崇祯的支持下,周延儒也如日中天,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快乐"。

明朝官员

有目标,肯付出,总会有结果的,不论目标是好是坏,但是坏的目标,总会收到坏的报应。周延儒的曲媚事上最终遭到了温体仁的报应,一次机缘下,崇祯相信了温体仁的一面之词,罢免了周延儒的首辅之位,温体仁终于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执事不明

当上内阁首辅的温体仁,并没有像周延儒一样,狂妄自大,相反,获得内阁首辅的温体仁兢兢业业,努力为明朝奉献着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为了处理全国政事,温体仁起早贪黑,别人干不了的事情,温体仁几天之内解决了问题。除此之外,温体仁还是廉官典范,向他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温体仁纷纷拒绝,在为人处世上,他恭谦温良,待人祥和,不讲他人坏话,非常能听取他人的意见。

种种迹象表明,温体仁并不是一位奸臣,他兢兢业业的付出,并在首辅的位置上以道德执事服人,又怎能称其为奸臣呢?这些迹象,都只是表面,因为温体仁的付出,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不被他人取代。为了迎合崇祯,在曲媚之中,温体仁完全不逊色于周延儒,由此使崇祯更加信任温体仁。在各方事物了处理上,温体仁并没有从国家角度考虑,而是以自己的私利为出发点,由此导致了明朝的更加混乱。

趁势而为

温体仁之所以能在崇祯的内阁中,任职八年之久,离不开温体仁的为人准则——趁势而为。打败钱谦益,托退周延儒,温体仁都是借势导利,永远使自己成为受利的最大方。这种行事准则,名义上是顺势而为,实际上是混世求利。

温体仁

这样的行为准则,也就揭露了温体仁的真正面纱,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带着面具的奸臣。在流贼问题的处理,也正是温体仁执政的政府,导致了流贼问题的愈演愈烈,

看似作为,实则曲邪,在善恶之中,温体仁将自己粉刷的无懈可击。可是历史永远与正义站在一方,温体仁的伎俩,只不过是善恶之间跳舞的小丑。

结语:

温体仁的历史,记载在《明史》奸臣之中,温体仁的华丽粉刷,掩盖不住他渺小奸邪的品行。为政八年,使本有能力继续统治中国的明朝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个人的私利,永远无法代表大众的利益。历史的准则,永远站在正义之中,相关的判决,不会迟到。当崇祯喊出"诸臣误我"之时,只有无尽的悲叹,这华丽之下,是丑陋的灭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