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4朝8姓的"奸臣"冯道,子女却个个有出息,为何还都不参与政治?

五代十国之世,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陷入一场空前的大动荡之中。从公元907年,朱温废掉了唐哀帝,代唐建立后梁开始,在短短的70年期间,北方政权交替频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相交登上历史舞台,但随即又转瞬即逝。而南方地区也被割据势力分为十个政权,互相攻伐,不得宁息。当此之时,天下黎民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以致中原大地人口锐减,保全性命也就成了不可多得的奢望。而在上层社会,情况也不容乐观,以子弑父,权臣篡位屡见不鲜,在政权剧烈的交接过程中,多少官吏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更是不可胜数,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乱世,有一人不仅得以保全身家性命,并且历经四朝八姓而不倒,始终身居高位,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位宰相。这个人是谁?他到底有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后代是否也和他一样,能够独善其身呢?

历4朝8姓的

压断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朱温

冯道出身于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勤奋好学,善写文章,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仕途之路。

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率军讨定州,冯道因劝诫触怒守光被关入狱中,后遇人相救得以身免。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当时的晋王李存勖,其后因其文章操行而深受晋王赏识。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是为后唐庄宗,冯道也被授予省郎一职,充任翰林学士。

历4朝8姓的

李存勖

其后李嗣源在邺都被叛军拥立为帝,庄宗在兵变中遇害身亡,李嗣源即位是为后唐明宗。明宗素闻冯道之名,授其为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之后更是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由此冯道跻身于高官之位。天福元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而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

而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后汉在与契丹作战中收复镇州,而冯道此时为契丹置于此地,于是冯道顺水推舟,自镇州入朝,归附后汉。而后汉也没有亏待这位前朝元老,随即授予太师之位,并助后汉平定了李守贞之乱。


历4朝8姓的

冯道

乾祐三年(950年),后汉守将郭威在邺都起兵,攻入汴梁,此后在檀州称帝,建立后周,是为后周太祖。而冯道在此后再次被拜为太师,不仅如此,郭威对冯道也十分敬重,每逢冯道觐见,从不直呼其名,所加礼遇异乎常人。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冯道于主持太祖丧事期间病逝,终年七十三岁。周世宗听闻,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于此冯道走完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

历4朝8姓的

周世宗柴荣

身居四朝,事帝十一,这大概是对冯道一生最为精炼的概括。而他这种经历又与后朝所宣传的忠贞之志格格不入,这也为是其广受诟病的原因。冯道虽处世圆润,但又坚守底线,并未做出任何有损政权利益之事。事实上,他之所以为各个政权的统治者所器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正直与清廉之名,并且其清名甚至一度传入契丹。

冯道一生,共娶两位妻子,生下了6子1女,其中长子冯平,历任后周秘书郎、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次子冯吉,历任后周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与屯田郎中。三子冯可,历任后周秘书正字、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除开四子不幸早年夭折外,五子冯义与六子 冯正也在朝中任职,且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此五人虽在官位上不如其父显赫,但也都未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看来他们也都继承了冯道随遇而安的品质。而次子冯吉也继承了冯道好学的习惯,擅写文章,尤精于草书隶书,至于他们唯一的女儿冯氏,嫁于兵部侍郎崔衍之子太仆少卿崔绚,也是平安地度过了一生。

冯道虽然事奉数主,惹来后代骂名,欧阳修称其"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这也是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为求保全的无奈之举。而且他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非常好的,教导他们随遇而安,不要过多涉及政治,毕竟他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