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陪伴有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和諧、親密、良性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1.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給予孩子關懷與情感的交流及撫慰。

對於兒童來說,最需要的是成人的關懷與情感的交流及撫慰。

父母不管工作如何忙,都應讓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2.家長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我們要成為孩子什麼樣的父母”比“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更重要。

3.以接納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父母應與孩子平等相處,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融成一片

4.更多地瞭解孩子。 和孩子密切相處,從他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5.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在和孩子說話時,要耐心地把他的話聽完,瞭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6.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若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些,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親情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7.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父母不用急著為孩子尋找解決辦法,也不應大聲訓斥,只要耐心地傾聽,就能贏得孩子的心。用“噢”、“嗯”、“我知道了”之類的話語認可孩子的感受。

8.用孩子易懂的語言交流。 與孩子交流時要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不要說孩子無法理解的話,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

9.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回答。

10.避免用負面語言(氣)說話。 如:“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拒絕等語氣的語言。

11.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因此要經常更換新鮮的話題,以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讓我猜猜看你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

12.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的陳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