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创新论坛 饶毅:睡眠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2019年9月18-20日在成都举行的2019第六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未来科技创新论坛,着眼于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前沿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现状与未来、智慧医疗、智能养老等多个主题,以全球视野展现前沿科技,探讨未来医学发展大势,充分发挥与会各方在智力、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资源,助推医药健康产业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全球化合作与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大麦戈文研究所创始所长、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中心创始主任饶毅表示,睡眠分子机制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它和公众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以下为饶毅教授在本次论坛上的精彩演讲摘要:

过去二十年来,我们的实验室一直在从事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研究,我们主要是研究睡眠分子机制,屏幕上的图是我自己的大脑。很多人以及我都会想睡眠机制到底是什么?睡眠分子机制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它和公众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用基因来研究它的分子基础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的实验室开展了小鼠、人体之内的果蝇的研究。

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是化学动力学。Connectome,它是指和其他系统的联系,这跟我们在不同的研究层面有联系,比如宏观方面是用MRI进行研究,内层是用其他研究方法,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动物身体里面化学传递的情况。我们知道化学传递在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靶向细胞传递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化学传递其实是通过视觉传递,还有其他的受体来实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研究每个传递器和每个受体,通过这样的研究就可以拼凑出不同的传递器,比如说A在进行传递功能的时候是通过哪一个受体实现的,比如说是A1受体,B1受体,B2受体,B3受体等等,这和人类行为也相关。

对于每个传递器我们都研究了它的合成,同时在小鼠、猴子身上也进行了分子研究。我们研究的是逻辑门或者逻辑闸,我们会看传递器A和传递器B是不是在同一个细胞当中进行表达。或者传递器A和传递器B、C在同样一个细胞当中表达,它们的功能是不是相同?这就是我们的基因分析方法,我们会看它们的逻辑门。

总的来说,只要能够追踪每个化学联系物,在操作每个化学联系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每个受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个传递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同时还有可能看到其他的传递器。

在化学联系性当中我们追踪了所有的神经元,它们都是由神经化学定义,它们不需要新的技术,而只需要现有技术的组合就可以实现。我们要看解剖影像和追踪情况,因为GPCR可以追踪,它在老鼠身上都可以通过受体实现追踪。所以对于果蝇的基因我们做了这样的研究。

这是猴子的基因,现在给大家展示的似乎我们今年早期做的研究,我们可以在果蝇身上用受体进行蛋白传递,或者我们也可以敲入相关的基因,我们一共有11个小分子传递器。比如多巴胺,五羟色氨抑制剂,还有神经肽以及相交叉的结果,它们共同进行,呈现表达基因是什么形式的。

为什么大家觉得CCT基因神经胶质表达有助于靶向研究呢?因为对于神经传递器和受体来说,只有几个才能实现这个功能,其他都是通过神经元进行表达,而对于受体来说有4个,我只在上面显示了3个受体。在神经胶质细胞里面也有相关的受体功能来调节身体过程。

我们是怎样分析果蝇的生理机制的呢?我们把每个果蝇放在上面,让它自己移动,然后我们在它们休息的时候去追踪它的移动情况。这是CCT屏幕上睡眠的周期,有些果蝇睡眠时间很短,有些果蝇睡眠时间很长。我们要看它们的睡眠机制突变因素,看神经质对睡眠起什么作用。一个实验室学者所发表的研究说血清素对于睡眠非常重要,在白天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有多大的差异,这是五羟色氨突变体的差异,特别是2b,它有很大的差异(PPT图示)。如果今天晚上你不睡觉,第二天晚上你睡的时间更长,这就是睡眠恢复,这和果蝇身上的机制是一样的。在突变体上,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受体,你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血清素对于睡眠机制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我们所需要的神经元的量,它可以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然后在表达模式当中起作用。

再看多巴胺在果蝇里的作用和模式。多巴胺对于睡眠来讲非常重要,睡眠时多巴胺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受体会抑制睡眠,除了多巴胺受体之外,比如PLP在这些受体当中也会起作用,以及其他的神经元。在这些神经元当中会表达SIFα,因为其中一个多巴胺受体会接力一个神经元结构当中进行睡眠调解,这就是神经胶质对于睡眠的调解机制。多巴胺受体它的章鱼胺的情况,这是章鱼胺β2的受体,如果我们实行了相应操作,它的睡眠是可以得到恢复的。而在神经胶质细胞当中,我们是用的β2的受体。β2的受体它在睡眠体内稳态当中也会有一个调节作用。如果睡眠被剥夺以后,如果恢复以后它的水平比原本的水平更高一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不同的方式进行化学连接的分析。

我们还做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研究,那就是P元素嵌入突变体的研究。在这个研究当中,睡得太多或者太长的人睡眠机制的情况,可以看到他们如果睡眠时间长,晚上睡觉时间就会更晚,就会出现睡觉延迟现象,在一些果蝇身上的延迟情况非常明显,而且延迟时间非常长。

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分子,其中一个分子是D型丝氨酸,二十年前D型丝氨酸就被发现了,它的功能这个时候还不为人知,而我们发现了它的酶,研究它在睡眠机制当中的合成作用。如果你去减少D型丝氨酸的量,睡眠就会降低,增加它的量睡眠就会增加。我们通过两种酶实现睡眠合成过程,大家可以看到黑色部分就是白色类型的,红色部分就是突变体,只要你的D-Serine降低了,那么你的睡眠时间就会变少,这就是D-Serine的降级,这证明D-Serine有非常强大的作用,这就是兴奋性受体的情况,如果你没有这个受体睡眠也会降低。

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观众:D型丝氨酸的发现非常有趣,为什么是在肠道表皮细胞当中而不是胸部?

饶毅:最简单的想法就是监测食物,当你特别饿的时候你可能更清醒一点,因为你必须找东西吃,吃饱了才睡觉。现在还没有非常确切的医学证据,这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观众:基因筛选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很多基因成果。您觉得D-Serine的路径作用在哪里?总的看来它没有非常令人满意,它是不是一种可能的路径呢?

饶毅:我们在果蝇睡眠当中发现了很多和基因相关的结果,就是它有没有睡眠中心。有人相信睡眠中心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对于这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我们现在没有最终极的答案。我们要去看到底是不是有睡眠中心或者睡眠周期,这一点现在没有被证明,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分子,我们还不知道最关键的分子在哪里。

观众:ppGpp的发现非常伟大,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多的研究,您有没有新的想法?

饶毅:这是很多年前发现的,ppGpp可以帮助我们调解细菌,但是还有其他的靶向,但是它主要是进行转路的调解。如果是转路调解,它和神经元就非常相关,所以它可能是其他的靶标,我们可以看一下有没有办法进化一下其他的ppGpp靶标。动物身上我们发现它们主要是储存或者降级,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转运,可能在神经胶质细胞当中会过度表达,但是现在还没有。如果有很大量的ppGpp可能不会存在于神经元当中。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摘自2019第六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未来科技创新论坛演讲,内容未经专家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