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汽车与日系汽车,真正的差距只有在高速路上才分得清楚吗?

烧音箱

如果说驾驶感受就平时用车来说包括了日常驾驶当中的方向盘轻便性能、起步、视野以及加速和刹车反应,当然还包括激烈驾驶时和极限驾驶的操控性能。

传统意义上的日系车和德系车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日系车驾驶感受要比德系车好一些,因为日系车中低速下转向比较轻盈,动力表现也比较轻快,而德系车低速表现的方向较重,动力起步、加速都比较滞重,也就是说日系车平时好开,表现也更亲和。但是对于真正懂得驾驶的人却都认为德系车要比日系车表现的好。因为面对一些不好的路面以及高速公路、山路上驾驶的时候,德系车方向盘指向更精准,而底盘更厚实,更稳定;而日系车面对这样的路况底盘表现很单薄,稳定性不如德系,所以德系车在激烈驾驶和极限驾驶的时候给人的信心更足。

德系车高速稳定性

德系车高速稳定性一直都是强项,无论是大众的帕萨特还是奥迪A6亦或者是其他的德系车,大家一定对它们的高速稳定性有深有体会。其实德国人最热爱也最追求高速驾驶性能,在欧洲一些地区高速都不限速,德系车为了迎合德国本土的驾驶爱好,往往都非常注重底盘、机械性能,底盘、操控、转向、动力表现都非常好。

德系车开始按照欧洲车特性打造,比如第一代帕萨特B5、上一代的奥迪A6等等开上高速,方向盘非常稳,就算是开车人有一点小动作方向盘也不会偏移,但是面对频繁变线的时候转弯非常累,而且紧急避让时因为方向盘太沉,会增加危险性。过去的德系车普遍采用有速度感应的可变液压助力系统,后来为了应对变线容易累,紧急避让不好操控改用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普遍调轻了高速时的专项力度。

德系车的底盘普遍很硬,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针对中国路况推出的车型都做了“中国化调校”,离地间隙微微调高,弹簧减震也明显调软,尤其是最近几年德系车底盘明显调的变软,所以高速遇到沟坎车身浮动感增大了,造成底盘扎实感下降。

日系车高速稳定性

日系车比较注重“家用”,而且毕本的高速跟中国相同也有着严格的限速,而且规定无论什么车型最大的马力不能超过280匹,提倡经济省油,所以很少提及产品的高速行驶性能。如今日系车在欧洲市场打拼之后,高速稳定性已经提高了很多,比如丰田Yaris高速稳定性曾经拿下欧洲年度车大奖,高速稳定性可以满足欧洲消费者需求。

当然并不是每一款日系车都拥有像是丰田Yaris那样的高速稳定性,只有在欧洲销售的,主打运动的日系车高速稳定性表现才会普遍不错。日系车顺应全球市场的主流,逐渐提升了底盘机械水平,正在于德系车一样追求“外轻内稳”。

综上所述:高速稳定性主要是底盘的设计与调校,其中包括了悬挂、轮胎、转向以及整车刚性,以及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等等,其实就我国的汽车厂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高速稳定性表现也越来越好。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产品,每一款车型与每一款车型的驾驶感受都有差别,所以日系车与德系车高速表现还得具体车型具体说。


车柠檬

目前在全球的汽车市场上,基本就是德系车大众和日系本田丰田两大公司独占鳌头,从各方面来说,这两款车型都各有各的优势,经营理念也是不一样,这就说道了楼主所说的,德系车和日系车是不是只有在高速上才能看出差距呢?


日系车一直以来都是被评为薄和轻,有人表示在高速上开这丰田,总是有点慎得慌,明显能感觉到车子在飘,这就能说明为什么日系车子总是被人说薄了,不怎么被看好。

因为德系车是德国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高速公路的国家,如今更是无限速行驶,所以他造的车在我国最适合上高速跑。所以德国车的发动机最大扭矩的转速相对较高,对于油耗的控制也不是其重中之重,旨在高转速换挡,高转速行驶。德系车最大扭矩都在4000转左右,所以德国人开车,高速上多数都是3到5000转换档。


高速安稳性给我留下深入印象的榜首辆车是帕萨特B5,应该是十年前了吧,1.8GSI+4AT的动力组合,在高速行驶时轮胎就像用胶水黏在地上相同,悬挂设定的简直神了,很服贴。一到七八十码转向就会变得繁重,毫无虚位,1.8的动力固然看着不是很猛,但是100km/h当前的提速还是很有力。

从主流车企的供应链来看,以大众/通用/福特这些欧美企业为代表的,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合作模式。以丰田/现代等日韩企业为代表的,以产权为纽带的体系内稳定供应模式。

但这种模式也有较大的弊端,那就是一旦某个零部件供应商出问题,就会造成大规模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日系车的大规模召回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在一般情况下,日系车的零部件质量会更稳定。目前欧美线和日系都在互相调整策略,吸取对方的优点。

德国人在造车方面是非常自信的,所以德国车企的领导人一般都是工程师出身,而日系车后来居上,对如何在市场竞争取胜非常看重。这样造成的差异就是,德系车的制造都会按照顶尖工程师的思路走,他们对研发那种能推动汽车产业更新换代的领先技术更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本身也对新技术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他们会成为德系车最忠实的消费者。

而日系车更注重对消费需求的满足,一般都是先做市场调研然后根据反馈再来设计产品。当然,日系本身的技术水平也是很高的,也非常关注德系车的技术研发进度,只是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很多都放在实验室里没拿出来。

汽车爱好者,老司机,汽车互联网平台创业者,多谢关注,多谢支持!


孙行者救援在线

在中国生产的德系与日系最大的区别是:日系车把配置尽最大可能的减掉再生产,看市场反应,消费者对某配置的减掉怨气太大时就加点糊弄一下,徳系车原版生产后每次改款升级都尽最大可能地减点配置,对市场反应和消费者的不满不于理睬。


l551888

德系车的驾驶感受的确是要比日系强一些。当然了,这得是同级对比。德系日系的车其实只是侧重点不同。

就拿大众与丰田对比,就拿速腾跟卡罗拉比,两款都是当家的紧凑级三厢轿车。速腾的驾驶感受,底盘质感以及转向的感觉都要比卡罗拉扎实一些,高速时优势更加明显。很多人说大众车开起来很高级,其实就是说的这种感觉。

反观卡罗拉,他的侧重点是什么呢?肯定不是驾驶感受。卡罗拉追求的是省油经济,坐着舒服,用着顺心。从变速箱的选择上,也能看出这种取向。速腾采用了换挡更快更干脆的DSG双离合变速箱,而卡罗拉则使用了换挡完全无顿挫的CVT变速箱。虽然在动力的体验上,卡罗拉完全没有大众的那种相对暴力的加速感,但是丰田并不在乎,毕竟他们对于动力总成的追求只是能够将车平顺的带动驾驶员希望的速度上。

不仅仅是速腾和卡罗拉,几乎每个级别的日系或者是德系的家用车,都会有这样的取向。像迈腾更凯美瑞,也是如此。即便是国内还未上市的八代凯美瑞,在整体的设计取向上,依然是很日系的思路。所以,在驾驶质感上应当依然赶不上中级车操控标杆迈腾。

当然了,以上答案请自动忽略马自达,因为这个品牌太不像日系车了!哈哈哈!感觉马自达的整个底盘调教,都是按照德系车的感觉来标定的。


予墨Auto

以我个人的认识,谈谈我的看法。

德系的代表就是大众,日系则是两田。目前,在我中华大地上跑的车,几乎这三货占了一半还多。说句题外话,近些年,国产车正在崛起,日后,这些合资车比例会快速下降。


德系,日系有差距吗?有,而且不单单体现在高速状态,且听我说。



对此,我得从这两国的国情说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德国国土地势平坦,国内所修道路都是直线型,路况好是世界闻名的。部分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因故,德国人上了高速路,车辆都是以其极限性能在跑,150甚至200km的时速,很正常。而日本,其国土面积小,且大都是山区,道路蜿蜒曲折,忽而上坡,忽而下坡,速度快不了。大多时候车速都在100以下。

德国人造车,更看重车辆的性能,因此,用料绝对足。他们更是追求新技术的应用,不断的革新,新就代表不成熟,德系车问题较多就是很好证明。这点上日本人与德国人不同,日本本国资源缺乏,因此,日本人都是能省的,绝不浪费,铁皮薄,车身轻,也就这原因。日本的路况对车的高速限制了,它们对车辆的高速性能要求不高。

正因如此,造就了两个车系的差异,德系车,车身厚重,跑起高速来,车的稳定性很好,不会觉得飘,而日系车,车身较轻,车速稍高就会感觉到飘。

故,在高速的状态下,更能体会到这两系车的区别。


醒了

日系车的省油除了车轻,轮胎窄外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日系车的公里表调快了,同样一百公里的路程,日系车表显示一百一十多公里,这样换算,油耗当然低,其实是被日本人欺骗了,并不省油。很坑人,不明就里的国人还认为日车省油,很无奈!很无语……


打倒日杂

日系和德系在安全等级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以人为本是日系宗旨,德系则以车为本。

抚州崇仁车祸最典型,大众途观和本田缤智对撞,大众途观比本田缤智大一号,结果竟然是大众途观车里死人,本田缤智车里没有死人。

如果换成为德系任何一款车,车主很可能非死即伤。


rossi46ymh

以系论车未免武断。各系都有精英,也有败类。比如日产是日系败类,杂众是德系败类,都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泯灭良知毫无人性,减配造假无底线,公关洗脑有经验,遍布缺陷不处理,耍混护短家常饭


心底无私71225082

买大众的同志们一定注意了,我第一辆车迈腾吃胎严重卖了,现在买了途昂380旗舰8月份上的牌照现在吃胎4S店让我自己花钱,打投诉电话4次了上海大众至今无人回复,新车毛病如下第一雨刷刮不干净,第二2后门无钥匙进入经常不能用,第三吃胎严重,这些问题4S店不管,大众投诉无人回复,希望大家注意了纯粹是我用车经历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大众就是没有好东西只会忽悠


倾城1下

最根本原因是他们两个面对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不同,德系车面对欧洲多山、阴雨绵绵+雪花纷飞、车速普遍高的现状,高速和操纵性能差就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而且高速行驶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舒适度让位给操纵性合情合理;日系车主攻本土和北美,本土市场速度基本100以下,北美基本上都是宽马路、限速70英里,以晴天为多,司机都是舒舒服服的开好巡航定速,边吃边喝开车,这种条件下操纵性让位给舒适性也是自然选择。再有一个就是欧洲小国寡民,一般开不了多远就到目的地了,美国地广人稀,出去吃碗面还要开半小时,开个长途10多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也是平常,所以舒适性就更加重要。说起来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各有侧重,就看自己用车需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