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圖省力嚇唬孩子,孩子會讓你難受一輩子!他會很懦弱過一生!

家教智慧

前天在機場看到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三四歲的孩子,這孩子好奇地在一個展覽區玩耍,剛走到一塊展板的邊緣,孩子準備到後面去看看,結果這位媽媽脫口而出:“那後面有大老虎,要吃人的,快過來。”那小孩驚恐的撒腳就跑,撲回媽媽的懷抱,眼神裡的恐懼神色讓人看了非常難受。周圍的其他年幼的孩子也都有驚恐的神態,估計也是受了驚嚇。

有的寶爸寶媽和幼兒園的老師為了省事,便編造一些令人恐懼的故事來嚇唬孩子,這個傳統似乎由來已久,包括魯迅先生小時候也是受害者,他的名篇《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裡曾經記錄過小時候保姆給他講美女蛇的故事,讓他印象很深刻,這個深刻就是幼年的恐懼感帶來的。

你若圖省力嚇唬孩子,孩子會讓你難受一輩子!他會很懦弱過一生!

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有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和另做的小孩玩得很開心,這時上來了一個警察,孩子就突然變得戰戰兢兢的,伏在他爸爸的懷裡,連大氣都不敢出了。我感到很奇怪,一問才知,原來這孩子在幼兒園裡蠻調皮,老師經常拿警察來嚇唬孩子,說如果孩子不聽話,就要抓進牢裡坐牢,致使孩子對警察產生一種恐懼感。而父母知道孩子害怕警察之後非但沒有給他正面的引導,而是也把這個作為緊箍咒來唸,每當孩子不聽管教時,也經常用讓警察來抓他,嚇唬孩子,結果,孩子在生活裡一見了警察或者穿制服的人就嚇成了這副模樣。

其實,這種作法是很不好的,因為孩子神經細胞的機能較弱,耐受力較低,許多外界的刺激對孩子的神經細胞是沉重的負擔。

你若圖省力嚇唬孩子,孩子會讓你難受一輩子!他會很懦弱過一生!

孩子緩解心理緊張的調節機制還很弱,通俗的說,一旦驚嚇會蠻長時間不能回覆原來的心理,不像成年人可以通過理解或者分散的方式釋放這種壓力。嚇唬孩子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損害,輕則精神緊張、遺尿、夜裡睡不安穩、經常做惡夢等,重的則會出現神經、精神性的症狀,會導致孩子沒來由地產生恐俱感。幼兒的恐懼感若不能得到很好的克服,長大後,男孩可表現為膽怯、退縮、自卑、孤僻以及人際關係障礙,女孩則表現為過分害羞,過分嬌氣,過分依賴,難以承擔起生活中最起碼的職責。

3-4歲的學前期,孩子的想象力是自由而開放的,孩子想象力的發展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有時也會給他們帶來麻煩,其中的一個麻煩就是想象力引起孩子的恐懼。大人們可以發現,4-5歲的孩子常常會出現各種恐懼,孩子們怕黑暗、怕外星人、怕骷髏、怕幽靈、怕未知的恐懼等等。孩子的恐懼是其正在發展想象力的一種伴隨現象,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沒有很好的引領而是故意的誇大這種恐懼感,對於孩子一生來說都會是負面影響力。

你若圖省力嚇唬孩子,孩子會讓你難受一輩子!他會很懦弱過一生!

幼小的孩子由於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因此完全憑著有限的體驗來理解世界,其中來自父母的陪伴是一個主要的方式,如果父母經常用嚇唬的方式,孩子會變得非常多疑、恐懼。例如,有的孩子在看了電視劇或者讀了一些在我們大人看來完全是無害的、有趣的圖書以後,常常會產生恐俱。孩子們感到恐懼的東西,對成年人來說,都是毫無疑問的事,像外星人是人們想出來的,老妖婆是不存在的,電視劇裡的那個妖怪變的瘦老頭樣子很可笑等等。但孩子們用他們的眼光來看這一切時,那麼這一切都會變成現實。因此,就會使孩子產生恐俱,這種恐懼有時嚴重的還會給孩子帶來長久的,難於擺脫的心理壓力。

對於孩子已經產生的恐懼,用大人的理解方式去給孩子解釋,往往效果不好。例如,你告訴孩子外星人是沒有的,骷髏是不能復活的,妖魔鬼怪是不存在的,這並不能解脫孩子的恐俱。要消除孩子的這種恐俱,最有效的辦法是按孩子想像的邏輯來辦事。

你若圖省力嚇唬孩子,孩子會讓你難受一輩子!他會很懦弱過一生!

例如,有一個小姑娘,害怕一種季節性的白色飛絮從窗戶裡飛進她的房間,因此在晚上就不敢開窗。大人怎麼勸說、解釋也不起作用。媽媽根據心理學家的建議,在窗戶臺前擺放了一盆蘭花或者其他小的盆景,然後輕聲告訴小姑娘,花仙子可以保護她,不讓白色飛絮飛進她的房間來,“花仙子要你閉上眼睛20分鐘,就會很安全了”,通常20分鐘以後,孩子已經安然入睡了,恐懼感也隨之就消失了。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案例,還有許多就不一一舉例了,這裡有一個原則就是父母一定不要做嚇唬孩子的事情,而一旦孩子在外界受到類似的恐懼教育,父母需要做好輔導,引領孩子走出心理陰影。

你若圖省力嚇唬孩子,孩子會讓你難受一輩子!他會很懦弱過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