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最後一任皇帝元順帝是個怎樣的人物?

是誰矇蔽我雙眼

歷史人物具有兩面性,上來就一竿子打死未免有失偏頗。不過人類生來就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將歷史人物引人目光的一面有意放大。影視作品中元順帝形象的刻畫大多帶著刻意和不完整,塑造出的元順帝荒淫無道、昏庸奢靡,似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果真如此嗎?非也!

別忘了,統治初期,元順帝也展現出過勵精圖治的一面。

延祐七年(1320年),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歡帖木兒出生。妥歡帖木兒出生時正值元仁宗駕崩之年,此後幾年內,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至順元年(1330年)七月,妥歡帖木兒被元文宗流放到高麗大青島,加以軟禁,次年將其流放到廣西靜江。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歡帖木兒在上都即位,是為元順帝,改年號“元統”。

順帝年僅13歲便登上帝位,剛剛結束遠離帝都、顛簸流離的生活,沒有管理國家的經驗和能力,處處受制於權臣伯顏,甚至成了伯顏的傀儡。但本質未變,仍心懷治理好國家的良好心願。一方面,跟從翰林學士認真學習《四書五經》等治世之道,積累統治經驗,遇天變民災,必憂見於色。另一方面,能聽取意見,虛心納諫。日常生活中,也是注意節儉,過生日的時候,“禁天下屠宰,不宴賀,慮其多殺以煩民也”。成年後對伯顏日益不滿,至元六年(1340年)借伯顏外出遊獵之機,將其驅逐。

擺脫了伯顏的控制後,順帝在中書右丞相脫脫的輔佐下,開始社會整頓和改革。改革範圍從科舉選官、崇儒重道,再到健全法制、整頓吏治、發展農業、興修水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稱“至正更化”。但由於社會積弊、官吏腐敗、失誤決策等原因,改革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很快以失敗告終。

或許是打擊太大,從至正十三年(1353年)開始,順帝走上了“怠於政事,荒於遊宴”的昏君路線。每日沉迷於號稱可以益壽延年的“大喜樂”之法,在宮中興起演習大喜樂和跳天魔的熱潮,在上都建穆清閣,“連延數百間,千門萬戶,取婦女實之,為大喜樂故也”。花費巨資於吃喝玩樂之中。1354年順帝聽信讒言,罷黜脫脫,激化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使早就在走下坡路的元朝統治更加難以挽回。

前後反差太大對不對?但歷史的改變有時就在“一念”之間。順帝最顯著的性格特點便是“始曾留意政事,忠無卓越之志”,若能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則終保大位,何至於遠遁,而為之虜哉”(權衡(元)《庚申外史》)。


國家人文歷史

元順帝名叫孛兒只斤.脫歡貼睦爾,他這個人其實不好用好壞來評說,如果他是個明君,元朝應該也滅亡不了,但他也不是昏君,也沒有辦過多大的錯事,他也是想著能把國家治理好,但是他又沒有那個本事,所以只能說他是一個能力不強有心無力的皇帝,權且稱它為“庸君”吧!



元順帝繼位前期並沒有什麼權力,因為權力都集中到了丞相伯顏及其家族手裡,但是元順帝仍然把握機會扳倒了他的勢力。按理說他應該能好好的治理天下了,其實他也算有這份心,但是由於深居宮中,他缺乏對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的基本瞭解,也缺乏對官場腐敗的明確認識,所以在施政措施上不得當,所以他繼位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社會矛盾並沒有緩解,反倒處於加重之中。

元朝時期是中國蒙古族在統治,蒙古族屬於少數民族,認為自己是貴族,於是對廣大的漢族進行差異化管理,因此民族矛盾其實很尖銳,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大規模的動盪,但是元順帝對這些情況卻沒有明確的認識,時政方面也沒有采取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元順帝當政時期,黃河水患頻發,黃河周邊地區受災嚴重,這一代又是中國的糧食主產區,所以黃河水患必須治理。元順帝下令右丞相脫脫治理水患,古代生產技術低下,只能靠人力、畜力來做工程了,於是先後有上百萬人被徵調到黃河治理水患,但是國家撥下來的錢糧卻又被蒙古族的管理者貪汙了很多,以至於治理黃河的上百萬勞工卻吃少穿,只能拿瓦片兒盛飯吃。吃不飽,沒力氣幹活,幹不動活還要被教訓,這讓本就生活艱難的漢族百姓更是看不清活路。於是白蓮教的韓山童和劉福通等人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發動起義,成立紅巾軍推翻元朝的統治,結果一呼百應,瞬間激發了元朝各地漢族人的不滿情緒,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起義,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這個時候元順帝已經不可能再控制形勢了,雖然他不斷的調動軍隊平叛,但是在農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元朝軍隊很快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天下已經成了各地方軍閥爭地盤的局面,後來朱元璋打敗各路軍閥一家獨大,又派徐達北征,攻破元大都,元順帝倉皇逃到了蒙古高原上,元朝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統治結束,元朝也宣告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王朝的結束一般以這個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被殺、自殺或者禪位、退位來實現,但是元朝十分特殊,元順帝沒有被殺也沒有自殺,沒有退位也沒有禪位,但是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卻結束了,所以我們只能以元大都被攻破,作為元朝滅亡的標誌,所以這也是歷史獨一份兒了。


超能古博士

元順帝是元朝的末帝。歷史上但凡末帝都沒什麼好名聲,要麼荒淫無度,要麼昏庸無道,最終在天怒人怨的情形下亡國。今天要說的元順帝,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皇帝,各位看客,且容我慢慢道來。

元順帝的童年少年時代過的並不舒心,是在顛沛流離、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度過的,這也讓他早早的對權利有了強烈的慾望。元順帝繼位之初,一直活在權臣伯顏的陰影下,心裡恨的是直咬牙。後來終於尋得機會,和脫脫合謀一起把伯顏扳倒了。扳倒伯顏這個最大的威脅後,不再受制於人,元順帝是意氣奮發,任命脫脫為相。隨後銳意進取,對帝國由內而外進行了一次改革,主要改革措施有:重開科舉;減輕農民賦稅;開馬禁;糾正了一批冤假錯案;編寫了《宋史》《金史》《遼史》。改革力度是空前的,但收效甚微。元順帝繼位之前,元帝國的肌體就已病入膏肓,這次改革是治標不治本,止癢不止痛。

在這兒,順便插入一段,對元順帝的一大愛好做一簡單介紹。元順帝天生心靈手巧,做的一手媲美魯班的木工活。其親自設計親自做的龍舟,泛舟於水上龍尾擺動,活靈活現,似真龍一般,讓人歎服其木工手藝之高超。

元順帝勵精圖治的熱火勁沒有持續多久,性情大變,開始沉湎於酒色,並做出了許多荒唐事來。例如經常和寵信的藏傳佛教僧侶聚眾淫亂,史所罕見。言傳身教和太子交流性技巧性心得,這創舉,絕對是前無古人。

縱情於聲色的元順帝,渾然不知此時的元帝國大廈已搖搖欲墜。由於濫發貨幣,導致通貨膨脹,加之天災不斷,農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走投無路的農民,紛紛拿起武器,組成起義軍。一時之間,各地的農民起義軍成烽火燎原之勢,一步步吞噬著元帝國龐大的身軀。最終,朱元璋的大軍兵臨大都,此時的元帝國是迴天無力。在明軍的猛烈進攻下,元軍的抵抗防線被攻破,元順帝在一隊護衛的護送下,向著自己先輩生活過崛起的的蒙古草原退去。

退到蒙古草原的元順帝,很不適應這裡的條件,相對於呆了幾十年的大都,這是個陌生的地方,這裡的一切都不能和大都相比。宮殿換成了汗帳,真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在蒙古草原只生活了兩年,元順帝就病逝了,死前對大都是念念不忘。


逍遙客小劉

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一般形象都不怎麼好,秦二世之流、隋煬帝之流,北宋二帝皆是如此,因為是末代皇帝,所以後人很容易會把亡國的責任都推到末代皇帝的身上。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存在時間不到一百年,元朝雖然也經歷了15個皇帝,但是除了一頭一尾兩個皇帝比較著名以外,其他皇帝都是默默無聞的,今天就來好好探究一下末代皇帝元順帝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順帝13歲即位,在位33年,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與歷史上其他末代皇帝不同,順帝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還是做出了很多努力的。順帝幼年即位,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權臣專政的問題,大臣伯顏乘著順帝年少,把持朝政,順帝完全成了橡皮圖章式的傀儡,伯顏專政時期,社會矛盾、民族矛盾尖銳,伯顏甚至還提出了禁止漢人、南人、高麗人執持軍器,殺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順帝在剷除了伯顏勢力後,開始厲行改革,首先就是恢復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實際上是中國古代政治的命門,元朝大部分時間是沒有恢復科舉制,實際上只要恢復科舉制度,漢族知識分子的心就會被籠絡。

其次,與恢復科舉制度相對應的,順帝還“尊儒崇道”,提倡文化教育。順帝除了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大興學校之外,還親自帶頭學習儒家文化,命令太子學習《經訓要義》,還下令翻譯《貞觀政要》。

為了進一步整頓吏治,順帝還主持修訂了一批新的法律,包括《大元通制》,《至正條格》等等,順帝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整頓吏治,恢復業已被伯顏破壞的吏治和政治秩序。

不過,雖然順帝出臺了很多新政,但是可惜都沒有堅持下去,所以曾經有人評價順帝是“始曾留意政事,終無卓越之志。”


青年史學家

元順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元順帝身份極其複雜,他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七世孫,卻也是創立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的後裔。他的母親是一個穆斯林,但他本人卻從小學習佛教和儒家經典。他本來有可能成為元朝的康熙皇帝,但最終卻成了元朝的光緒加溥儀。具體如何,咱們來細說一下。

身份背景極其複雜

其實元順帝的本名叫妥懽帖睦爾,元順帝這個稱號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他退回漠北之後給他封的尊號,而他死後北元朝廷給他確定的廟號是元惠宗。妥懽帖睦爾是元明宗在被流放察合臺汗國之時所納的妃子邁來迪所生。而這個邁來迪的身世也很不一般,她是在唐朝時在怛羅斯之戰中背叛唐軍的葛邏祿部王族後裔,還具有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血統,因此妥懽帖睦爾也可以說是穆罕默德的後裔。

元順帝塑像

但邁來迪在生下妥懽帖睦爾之後很快就死了,他十歲時被流放到高麗,十一歲又被流放到廣西,在廣西靜江大覺寺,妥懽帖睦爾系統地學習了《論語》和《孝經》,併成了藏傳佛教的信徒。到十三歲時,經過元朝皇室的多次變故之後,妥懽帖睦爾的弟弟元寧宗病死,他即位當上了皇帝。而儘管妥懽帖睦爾已經是元朝自忽必烈以後的第十一個皇帝了,但這時距離元滅南宋統一中國才過去了54年。而在這之後,元朝的最後35年都是在妥懽帖睦爾的統治下度過的。

漢化最徹底的元朝皇帝

先離題一下,最近悟空問答上有好多關於元朝為何漢化不徹底的討論,但石頭君覺得許多朋友說了很多原因,卻大都忽視了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元朝存在的時間太短,還沒有完成漢化就被趕出了中原,導致其漢化進程被逆轉。

但其實元朝在順帝妥懽帖睦爾的時代,已經在非常堅定地邁向漢化之路了。在順帝即位兩年之後,元朝權臣伯顏廢除了科舉。但五年之後,只有二十歲的順帝就聯合伯顏的侄子脫脫髮動政變,將伯顏流放廣東,自己親政並恢復了科舉制度。少年政變並開始親政這點,也和康熙非常相似。

元順帝畫像

之後順帝重用脫脫,實行新政,編修宋、金、遼三史,並實行儒治,元朝開始全面漢化,史稱脫脫更化。順帝朝的一些蒙古重臣,比如脫脫和後來的李察罕、王保保等人其漢化程度都已經不次於清朝中期的滿洲臣子了。而從小就學習漢文經典的順帝更是具有很高的漢文水平,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元朝失去天下之後,朱元璋遣史到北元朝廷招降元順帝,元順帝竟然回了一首漢詩回絕朱元璋:

金陵使者渡江來,

萬里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

聖恩無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

春風先到鳳凰臺。

由盛轉衰退回漠北

但從公元1344年開始,元朝遭遇多次天災,多地爆發饑荒,導致元朝早期積累的民族矛盾集中爆發,先是方國珍起事,後來劉福通的紅巾軍等又跟上,天下陷於大亂。而此時蒙古貴族內部竟然也出現了多次內亂。首先是蒙古漠北陽翟王發動叛亂,進兵上都。然後是來自河南的蒙古軍閥李察罕和來自四川的蒙古軍閥孛羅帖木兒在河南周邊互相攻伐。後來孛羅帖木兒竟然率川軍攻入元大都北京,挾持元順帝,並迫使元朝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逃到太原王保保大營中。再然後元太子又和王保保一同進兵大都,致使孛羅帖木兒被殺。之後順帝封王保保為河南王,期望他去鎮壓朱元璋等反元起義,但他卻在河南、山東和陝西等地和李思齊、張良弼等親元軍閥混戰,使元朝再也無力抵抗江南義軍的進攻。

元末天下大亂形勢

公元1368年7月,明朝北伐軍攻至大都城外,元順帝召集君臣集會於大都清寧殿,一些朝臣主張死守大都,但順帝卻說:

今日豈可復作徽、欽!

意思是自己不想像宋徽宗和宋欽宗那樣被俘虜,於是在當夜率領太子和一些后妃逃往上都。幾天之後,明軍攻破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終結。

兩年之後,倍受打擊的元順帝死於北元慶昌府。其統治元朝長達35年,時間超過元朝統治整個中國時間的三分之一。期間他也曾嘗試使元朝的統治漢化,一度使元朝出現中興跡象,這使他本來有希望成為元朝的康熙皇帝。但後來各種機緣不巧,致使元朝失去江山,他自己也長期大權旁落,最終成為了光緒和溥儀的結合體。


桃花石雜談

判若兩人,我想這個詞語很好的表達對他這一生的概括,作為最後一任皇帝他開始的時候勤於政事,注重改革,用了各種措施來挽救當時已經快要崩潰的統治危機。但是隻能說是已經病入膏肓,還是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後爆發農民起義,一片亂象。


但是就在這關鍵的檔口上的元順帝反而是荒廢政事,天天享樂,從而導致由內到外都是一片亂象,最後連政治局勢都已經是無法掌控,在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明軍進攻了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從此元朝一去不復返。

在被攻破逃走後,也就是在兩年之後的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享年51歲。其實元朝的滅亡跟他的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因為時代留下的病根太過嚴重,至於改革也好,更新新的法令也好,都沒能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後人的評價也是很多單面性,只是說他是個亡國之君,但是我們更加需要看到他曾經也試圖改變當時是狀況。

當時的他啟用脫脫當政,而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有頒佈法典,完善法制,加強廉政,重用人才,唯才是用,等等的措施。所以不是不想改變,而是改變無果,所以才會導致各種弊端顯露無疑。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考慮也能說明妥懽帖睦爾的無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國家自然是要走向滅亡的道路的。


感謝!歡迎留言討論!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野史說元順帝是宋恭帝的兒子,還說朱棣是元順帝的兒子,朱元璋趕跑了元順帝,最終還是蒙古人當了明朝的皇帝。典型的阿Q精神勝利法。

元順帝是漢人肯定胡說八道,元朝大多皇帝不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可是元順帝是漢化最徹底的皇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跟明熹宗朱由校一樣,是個木匠。蒙古人是馬上民族,靠武功征服天下。蒙古皇帝不會騎射,只會做傢俱,怎麼能治理天下?元順帝最大貢獻就是敗亡元朝,朱元璋打到北京城下,元順帝乖乖的滾回蒙古草原,讓朱元璋輕鬆拿下北京城。


醉劍書

元順帝,名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廟號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加號順帝。順帝生父明宗皇帝,被弟弟文宗鳩殺。明宗 4 歲的幼子受到文宗喜愛,留在宮中哺育,而身為長子、10 歲的順帝則被流放到高麗和廣西。

不久,文宗病亡,順帝的幼弟被立為新皇,但繼位僅一月餘就莫名夭死。

接著, 順帝被殺父仇人的皇后和權臣立為太子,於 1333 年繼位,時年 14歲。


擺脫權臣控制的兒皇帝

如同很多未成年的皇帝一樣,元順帝繼位之初手中沒有一絲權力。元順帝的權威先後受到兩方面的威脅。一方面是前朝勢力,即文宗皇后和權臣的勢力。順帝利用另一重臣伯顏為右丞相,除去前朝勢力。但是不曾想到的是伯顏也因此勢力迅速擴張,把持朝政,甚至為除異己而擅傳聖旨。對元順帝而言,可謂是剛趕走了狼,又來了一支老虎。

元順帝自然不容許這樣的情況再一次出現,他大膽的啟用了被後世稱為“賢相”的大臣脫脫。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順帝與脫脫利用伯顏出獵之機,發動政變,罷黜伯顏,先貶為河南行省左丞相,再流放南恩州陽春縣(今屬廣東),至此伯顏時代落下帷幕,順帝得以親政。


有心治國無力迴天的改革

元順帝作為元朝在位時間最長,且被《元史》記載為亡國昏君,對於亡國的確難辭其咎。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了他在元朝發展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特別是他任用脫脫,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也為腐敗、沒落的大元王朝帶來了一絲新氣象,史稱“脫脫更化”。

脫脫先是恢復科舉制度,科舉制的恢復推進了蒙元政權的漢化,提高了官僚集團的文化素質,鞏固了元朝的統治基礎,緩和了民族矛盾。除了恢復並堅持科舉制度外,順帝繼續貫徹、推行“文治”和“漢化”政策的另一重要功績就是任脫脫為都總裁官,使長期未完成的宋、遼、金三史的纂修終於在至正三年開工。

此外在為了治理黃河水患、發展農業,元順帝還下令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並設有專門的機構和職務。但是看似繁榮的大元王朝,此時已經是一艘千瘡百孔的大船,這些小修小補已經挽回不了大元王朝的頹勢了。


破罐破摔的皇帝,自此頹廢

至正初期,順帝使出了渾身解數,試圖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但這些努力均未收到預期效果,改革以徹底失敗而告終了。

面對危機四伏的時局,當年躊躇滿志的元順帝再也拿不出救世良方。於是破罐子破摔,不再去思考更好的辦法去治理社會,並從那個勵精圖治的青年皇帝變成極其消極,滋生了貪圖享樂的中年皇帝,元朝也最終在他的手中丟失。


煮酒君談史

元順帝是元朝最後一位皇帝。歷史書中將元朝的滅亡說成是在順帝手中,我不那麼認為,因為元順帝不像 宋徽宗、 宋欽宗那樣被別人虜獲或投降,而是帶領王公貴族及部下逃往了蒙古國,所以不能說元朝滅亡了,應該說元朝失去原來漢民族統轄的地區。其實,順帝是個權能的政客,適於生存,說話沒有任何偏激的言辭,即使對臣下的諫勸不予接納,也不會追罪諫勸人。他固然沒有領導能力,可是他機警圓滑。元順帝登上皇帝寶座並自己開始掌權後,在近30年政治生涯中,似乎判若兩人:第一個元順帝是與 脫脫組合在一起的,在歷史上留下了的是一位有生氣的、立志革除弊政的、有作為的年輕皇帝的形象;另一個元順帝是與 哈麻、 搠思監組合在一起的一個荒淫無度、昏庸無能、製造內亂的昏君。順帝是一個由好變壞的皇帝,應該有所肯定,也應該有所否定,不能用昏庸不堪一詞作為他整個一生的評價。歷史學家 張朋的評價是:“作為元朝在位時間最長,且被《 元史》記載為亡國昏君的元順帝,對於亡國的確難辭其咎。但他在元朝發展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容抹煞的。”元順帝有三首 漢詩流傳於世。在被趕出大都以後,朱元璋遣使招降他,順帝作《答明主》一首,詩曰: 金陵使者渡江來,萬里風煙一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聖恩無處不昭回。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 鳳凰臺。這說元順帝漢文化水平不錯,有很高的文學修養。


雅客A

其實歷朝歷代,最後一任皇帝並不一定都是殘忍無道,置百姓於水火之中,只不過是因為一個封建王朝到了後期,或是政治腐朽不堪,民不聊生。 或是宦官專權,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最後一任即使想要興利除弊,勵精圖治也沒有多什麼施展的空間了。某一個人是無法阻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的。而且它的慣性太大了。剎不住。例如東漢之漢獻帝,唐朝之唐哀帝。明朝之崇禎帝。莫不如此。所以說元順帝也是如此。

說說元順帝吧,

他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生於1320年,死於1370年。享年51歲。登上皇位之前,被流放到朝鮮和桂林。自己的皇帝爸爸和皇帝兄弟被人害死之後,他就登上了歷史舞臺。於公元1333年六月初八在今天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繼位。

在他執政7年,年滿20歲的時候。妥歡帖睦爾這位小兄弟扳倒了權臣伯顏而親政。在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興利除弊。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想要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例如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不過還是那句話,歷史的慣性太大了。

這些措施沒能解決元朝統治階層的問題,1351年爆發了農民起義。隨後便開始心灰意冷,破罐破摔。後期就不幹活兒了,專注沉醉在溫柔鄉,朝廷內部依然是爭權奪利,外部則是各種起義,越來越差勁。即將到滅國的危險。果然,在1368年閏七月,朱元璋攻入北京,小夥兒一溜煙向北跑到蒙古老家去了。

1370年,沉迷於享樂,驕奢淫逸的元順帝在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爾罕蘇木一命嗚呼。結束了悲哀荒唐的一生。

分析元順帝此人,就可以發現人性的弱點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就是遭遇挫折之後,開始心灰意冷,喪失信心,一蹶不振。改革遇到阻力或者成效並不明顯,便開始懷疑人生,放縱自我。

不僅元順帝如此,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這個弱點。想讓這位小兄弟具備屢敗屢戰,堅韌不拔的毅力,也確實有些難為他了。所以,元順帝放在今天也是一位普通人,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