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崇祯让人同情,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说的两句话却句句戳心

世事轮回,历史有时会以惊人的相似呈现。但在相似的外表下,隐藏的其实是更多的不同。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亡国之君朱由检,他们之间表面上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实质上却是天壤之别。

亡国之君崇祯让人同情,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说的两句话却句句戳心

相似点一:勤政。明太祖朱元璋的刻苦努力,史上无比出名,从打天下到坐天下,都是起早贪黑忙,三个世纪后的崇祯帝,一生也是累死累活。

他有一次因为不舒服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到了内阁辅臣的批评。崇祯帝既感激又羞愧,亲笔写了手敕,对辅臣进行褒奖。史书称赞思宗说:“他在位十七年,勤于政事,鸡鸣就起床,很晚才睡觉。”

虽然同样的勤勉,但他们二人之间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却极为不同。

亡国之君崇祯让人同情,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说的两句话却句句戳心

朱元璋批阅奏章那是有一说一,绝不扯闲篇,效率极高。但崇祯帝在批奏章时会故意选几个大臣奏折里的错别字,然后借题发挥,把写错字的大臣一顿批。得意的崇祯认为,如此一来,大臣们连错字都不敢写,必然小心翼翼做事了。

但其实这样做的下场是大臣的奏章只求四平八稳,越发的务虚。崇祯帝是越忙活越抓瞎,在他上吊后,李自成翻看崇祯书房里遗留奏折,还是忍不住大骂:成天批阅这种东西,不亡国才怪!

亡国之君崇祯让人同情,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说的两句话却句句戳心

相似点二:节俭。朱元璋身上穿的都是很旧的,洗了又洗的衣服。崇祯皇帝呢也是如此,穿的内衣袖子都已经破损了,留在外面,很不雅观,他不时地把袖子塞进去。

但其实崇祯皇帝的节俭并不是出于真心。他只是为了给朝臣们装装样子,从而赢得他们的同情,目的是让大臣们把自己的财产捐献出来,以作国用。

崇祯皇帝在位之时,国库银两所剩无几。但他自己的内库却存有大量金银。大臣们都知道思宗内库丰盈,反复上疏劝他拿出以充军饷。这对于嗜财如命的思宗来说,无疑是要他的命。

亡国之君崇祯让人同情,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说的两句话却句句戳心

后来李自成攻占北京,从他的宫内搜出白银多达3700多万两。这么多钱,足够支付明军三四年军饷。作为明亡直接推手的闯王也不禁感慨:如果这些钱拿出来赈灾助饷,恐怕明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灭亡了。

相似点三:多疑。朱元璋在这件事上,出名的血雨腥风。在位三十年间,成千上万官员落马。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也是隔三差五下狠手,底下的官员更是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但不同的是朱元璋是卸磨杀驴,而崇祯呢磨还没拉完,驴就杀了。

亡国之君崇祯让人同情,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说的两句话却句句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