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輕度高血壓、中度高血壓和重度高血壓?

手機用戶67689592679

  1、關於血壓。

  人體正常血壓值<120/80mmHg,超過或低於正常值會危及人們健康。≥140/90mmHg為高血壓,需要指出的是,其患病率與年齡成正比,高血壓的標準隨年齡增高而增高。

  2、高血壓的輕重程度。

  如何正確判斷輕度、中度、重度高血壓?高血壓嚴重度,依舒張壓每高出10mmHg、收縮壓每高出20mmHg,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

  舒張壓值90至100為輕度高血壓、100至110為中度高血壓,110mmHg以上為重度高血壓;收縮壓值140至160為輕度高血壓,160至180為中度高血壓,超過180為重度高血壓。

  高血壓分期不用同時符合舒張壓及收縮壓標準,只要其中一個超標,即以較高數值作為分期依據。

  3、高血壓的不同調理。

  最後,說說血壓的測量,避免誤差——至少測量3次不同時間的血壓,才能診斷病人是否高血壓。量血壓前,必須先靜坐休息五分鐘以上;血壓袖套大小必須合適,通常袖套內囊的長度應是上臂周長的75%,而長度則是手臂長度的50%-60%,太大或大小的袖套都會造成誤差;不論坐姿或臥姿,量血壓的手臂應與心臟同高,手臂太低時血壓會稍微有所升高; 兩側手臂血壓均應測量,以免誤差。


家庭醫生在線

高血壓的分級(2014)

說明:當收縮壓、舒張壓分級不一致時,以高的級別為準

進行血壓分級後,還要對高血壓進行危險分層(低危、中危、高危)

因為評估高血壓的風險,不僅根據血壓水平,還要根據合併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和臨床情況

。隨著合併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增多,或出現了臨床情況(疾病),即使血壓不算高,危險程度也是會明顯增加的。譬如同樣是1級高血壓,沒有危險因素,就是低危;但如果有3個危險因素或者合併糖尿病,即使1級(輕度)高血壓也屬於高危。而3級高血壓,無論如何都是高危。

2010年,我國高血壓危險分層分為四層,依次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後來在2014年的基層版中將高危和很高危統一合併為高危了。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水平分層(2014年版)

危險分層根據以下各項確定

危險因素:⑴年齡男>55 歲,女性>65 歲;⑵吸菸;⑶血脂異常;⑷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⑸肥胖,缺少體力活動;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靶器官損害:⑴左心室肥厚;⑵頸動脈壁內中膜增厚、斑塊;⑶腎功能受損;⑷脈搏波傳導速度(頸-股PWV)>12m/s。

臨床疾病:⑴腦血管病;⑵心臟病;⑶腎臟疾病;⑷周圍血管疾病;⑸視網膜病變;⑹糖尿病。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高血壓分為:

輕度高血壓(1級):收縮壓在140~159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在90~99毫米汞柱;

中度高血壓(2級):收縮壓在16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在100~109毫米汞柱;

重度高血壓(3級):收縮壓大於等於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110毫米汞柱;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小於90毫米汞柱。

根據患者血壓水平、現存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伴發臨床疾患進行危險分層。將患者分為低危(1級高血壓)、中危(2級高血壓或1級高血壓並伴1~2個危險因素)、高危(3級高血壓;或高血壓1級或2級伴大於等於3個危險因素或高血壓(任何級別)伴任何一項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頸動脈內膜增厚或斑塊、血肌酐輕度增高;或高血壓(任何級別)並存任何一項臨床疾患~心臟病、腦血管病、腎臟病、周圍血管病、糖尿病等)。

高血壓的診斷: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低於140/90毫米汞柱,也可診斷為高血壓。


藥事健康


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可以將高血壓分為輕度(1級)中度(2級)重度(3級)三個等級。輕度高血壓是指收縮壓(mmHg)在140到150之間,和(或)舒張壓(mmHg)在90到99之間,中度高血壓是指收縮壓(mmHg)在160到179之間,和(或)舒張壓(mmHg)在100到109之間,重度高血壓是指收縮壓(mmHg)≥180和(或)舒張壓(mmHg)≥100。

如何能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高血壓?首先就是需要你在靜息狀態下測量上臂肱動脈部位血壓的值,切記必須以未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間隔兩分鐘,重複測量兩次的血壓均值為基準,若兩次測量收縮壓或舒張壓數值相差超過五mmHg,應再次測量後取三次讀數的平均值,同時你應該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繼發性高血壓,如腎小球腎炎等。

不同等級的高血壓,為高血壓病人的心血管所帶來的風險也是不同的,比如,輕度高血壓會比依次中度和重度的高血壓降低膽固醇升高的危險率,但是三種等級的高血壓都可以導致一些臨床的併發症,比如,腦出血,腦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腎臟疾病,糖尿病及視網膜病變等。原發性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徵,簡稱高血壓。目前我國將高血壓定義為收縮≥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營養百事通

我們強調的是如何正確測量和認知血壓:

測量血壓需要記錄兩個指標。較高的數值(收縮壓)表示當心髒收縮(收縮期)時,動脈內壓力的最高值。另一個較低數值(舒張壓)表示心臟開始收縮前(舒張期)動脈血管內壓力的最低值。血壓值應按收縮壓/舒張壓的格式記錄,如 120/80mmHg,稱“120 到 80 毫米汞柱”。這種讀數被稱為“120 比 80”。

靜息時平均收縮壓大於等於 140mmHg,或平均舒張壓大於等於 90mmHg,或兩者均增高。血壓越高,各種併發症的風險會隨之增高。在大部分青年人高血壓中,收縮壓及舒張壓常常均升高。但在老年人的高血壓中通常是收縮壓增高 (≥140mmHg),舒張壓正常或降低 (<90mmHg)。這種疾病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大醫惠眾

WKSWY: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徵,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對於高血壓的診斷: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於140/90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輕度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90-99/mmhg;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100-109/mmhg;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輕度高血壓伴有二個危險因素是中危,中度高血壓伴二個以上危險因素是高危,重度高血壓伴二個危險因素是極高危,危險因素有:年齡,男性>65歲,女性>55歲,吸菸,長期飲酒,體質指數>24.0kg/m2,腰圍男性>2125px,女性>2000px,高鹽飲食,>6g/日,有遺傳因素,有心臟、腎臟、腦卒中、眼底病變,有糖尿病,有血脂異常,缺乏運動。


科學運動與健康

在降壓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血壓的程度、患者其他疾病危險因素存在的情況進行降壓,切不可一蹴而就,盲目追求快速、短期降壓,年輕而且病程較短的患者由於身體耐受條件較好,可較快達到目標,年老久病的患者宜逐步緩慢進行。

本期答主:陳昌曉 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臨床上尤其是患者當中常常提起輕度高血壓、中度高血壓和重度高血壓。可是什麼是輕度高血壓、中度高血壓和重度高血壓呢?這裡面有可能提到的有兩層意思,第一,高血壓的分級,也就是1級高血壓、2級高血壓、3級高血壓。第二,高血壓的危險分層,也就是低危、中危、高危的危險分層。

首先,我們來談談高血壓的分層。大家看圖中所示非常清晰的表達了血壓是如何分級的。這張圖表簡明扼要,比較適合非醫療專業的普通人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分別屬於不同分級時,以較高級別作為診斷標準。一般來說需要非同日測量三次血壓值收縮壓均≥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比如,某位患者高壓135mmHg,低壓100mmHg,按照以上標準高壓和低壓屬於不同級別,以較高級別為準,低壓處於較高級別,這位患者就屬於二級高血壓。

其次,就是危險分層了。一個人如果發現高血壓,無論是1級高血壓,還是3級高血壓它都有一個危險分層的,不是說3級高血壓一定就比1級高血壓危險。如圖所示,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的高血壓水平達到了哪一個危險程度。


那麼哪些情況可以被稱之為高血壓危險因素呢?還是看圖吧,這樣來的簡單明瞭。

有了這些圖表患者自己可以根據圖表找出自己有幾個危險因素,然後根據自己屬於哪一級高血壓自己對於現有的危險程度做出判斷。

綜上所述,關於輕度高血壓、中度高血壓、重度高血壓的說法就能簡單說明白了,作為患者你是想知道自己幾級高血壓還是危險程度通過閱讀本文就能自己做出判斷了。


張之瀛大夫

如果按照血壓的高低,可以分級為一級、二級、三級高血壓,而對應的可以診斷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壓。

血壓數值由高壓和低壓組成,也就是專業所稱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高壓(收縮壓)在90到140mmHg之間是正常的,而低壓舒張壓在60到90mmHg之間是正常的,超過了140或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拿高壓舉例來說,如果高壓在140到160mmHg之間屬一級高血壓,高壓在160至180mmHg屬於二級高血壓,高壓≥180mmHg屬於三級高血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壓對身體的危害,並不能簡單的通過血壓的分級來判斷,還需要看血壓,對身體靶器官的損害程度或者併發症的嚴重程度而定。


惠大夫在江湖

這個問題提的好,對於高血壓患者進行患者教育,瞭解高血壓的一些基礎知識和風險分級,對生活中良好的控制血壓是非常必要和非常有幫助的。今天李藥師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高血壓的分類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級。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更多健康話題以您分享!


高血壓的定義和簡單分級

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在4周內三次測量收縮壓高於140mmhg和(或)舒張壓高於90mmhg,即可確診為高血壓。根據血壓升高的水平,進一步將血壓發分為一到三級:

  1. 正常血壓: 收縮壓 <120 舒張壓<80


  2. 正常高值: 收縮壓120-139 舒張壓80-89

  3. 一級高血壓(輕度): 收縮壓140-159 舒張壓90-100

  4. 二級高血壓(中度): 收縮壓160-179 舒張壓100-109

  5. 三級高血壓(重度): 收縮壓180以上 舒張壓110以上

  6.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收縮壓高於140 舒張壓低於90

注: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於不同的級別時,以較高的分級為準。

高血壓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風險分級

之所以要控制高血壓,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可引發心腦血管、腎臟、視網膜等的併發症,因此,不要因為是輕度的高血壓就忽視它,因為除了血壓這一個方面,對於心血管疾病還有其他的風險因素,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高血壓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級(詳見下圖):

除高血壓外的風險因素包括:

  1. 男性>55歲;女性>65歲 v

  2. 吸菸;

  3. 血脂異常:TC(甘油三酯)≥5.7mmol/L,或LDL-C>3.6mmol/L (140mg/dL)或HDL-C<1.0mmol/L (40mg/dL);

  4. 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級親屬,發病年齡<50歲;

  5. 腹型肥胖或肥胖:腹型肥胖 *WC男性≥85cm;女性≥80cm;肥胖BMI≥28kg/m2

  6. 缺乏體力活動;

  7. 高敏C反應蛋白≥3mg/L或C反應蛋白≥10mg/L。

靶器官損害包括:

  1. 左心室肥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LVMI;或X線發現;

  2. 動脈壁增厚:頸動脈超聲IMT≥0.9mm或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超聲表現;

  3. 血清肌酐輕度升高:男性115~133mmol/L,女性107~124mmol/L;

  4. 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白蛋白/肌酐比:男性≥22mg/g,女性≥31mg/g。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 126mg/dL),餐後血糖≥11.1mmol/L ( 200mg/dL)。

並存的臨床情況包括:

  1. 腦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2. 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絞痛、冠狀動脈血運重建、

    充血性心力衰竭;

  3. 腎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受損(血清肌酐):男性>133mmol/L (1.5mg/dL),女性>124mmol/L (1.4md/dL),蛋白尿(>300mg/24h)

  4. 外周血管疾病

  5. 視網膜病變:出血或滲出視乳頭水腫

大家可以自行根據上述表格和情況,自行對照自身屬於那個心血管危險級別,

心血管疾病的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又到底指的什麼呢?

  1. 低危組包括年齡小於55歲的男性和年齡小於65歲的女性1級高血壓患者,無其他危險因素。在隨訪10年中發生主要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險性低於15%。臨界高血壓患者的危險性更低。

  2. 高危組:包括危險因素3個、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的1級或2級高血壓患者,以及不伴有其他危險因素的3級高血壓患者。高危組患者在隨後的10年中發生主要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險性約為2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