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強大?

馳騁上校

我是軍事妹子,這麼說吧,二戰時盟國坦克駕駛員看到虎式就跟看到死神差不多。

巴巴羅薩行動中,德國軍隊雖然勢如破竹的攻佔了基輔,明斯克等城市並俘獲了上百萬的蘇聯軍隊。然而,五對輪神教T-34和152神教KV-2坦克仍然給德國裝甲部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當時,德國裝備的3號、4號坦克在正常距離上是幾乎不可能擊穿蘇聯的重型坦克的,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才發展了虎式重型坦克。

圖為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全重56噸,裝備有一門56倍徑的88MM坦克炮,前裝甲厚度為102MM,問世時是世界上性能最為優異的坦克。在實戰中,虎式坦克可以非常輕易的在2000公里外打飛T-34坦克的炮塔,而T-34/76坦克在200米的距離上幾乎都很難穿透虎式坦克的側裝甲,這也使得虎式坦克在東線戰場上亮相時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圖為T-34坦克

到了二戰後期,雖然美國的M4A3小飛象和蘇聯的IS-2重型坦克在綜合性能上已經超過了虎式。然而,經驗豐富的虎式坦克車組總是可以先敵開火,先敵摧毀,所以即使到了二戰後期,虎式坦克也仍然是盟軍最忌憚的武器之一。並且,有經驗的虎式坦克駕駛員還可以利用車身裝甲的夾角增加等效裝甲厚度,這也極大的提升了虎式坦克的生存幾率。

圖為英國保留的虎式坦克

此外,二戰結束後,也仍有相當數量的虎式坦克作為裝甲力量的補充在法國軍隊中服役,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初,法國的虎式和黑豹坦克才最終徹底退役。而且,直到今天,英國還有可以開動的虎式坦克,足見各國對其實力以及形象的認可。


軍事新觀察

德國新式重型坦克的研製,始於1941年5月26日,這天希特勒突然召見著名設計師波爾舍(Porsche)和亨舍爾(Henschel),要求他倆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設計。希特勒給的性能指標非常簡單,這個坦克的正面裝甲必須達到100毫米厚,裝備的主炮必須能夠在1,500米的距離上擊穿100毫米裝甲,重量可以超過45噸。此前德國高層從來沒有研製重型坦克的計劃,希特勒的心血來潮大概是吸取了西線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為即將到來的東線戰事未雨綢繆。

亨舍爾的設計方案最後中標,這就是二戰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軍正式編號是Pz 6型坦克。平心而論,虎式坦克並不是一款先進的設計,整個車身和炮塔的線條直來直去,沒有任何斜角,不過這已經無關緊要,因為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厚達100毫米,炮塔彈盾厚110毫米,就連側面裝甲也有80毫米,這意味著無論是T-34/76坦克還是M4謝爾曼坦克,都無法在800米以外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農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擊穿120毫米裝甲,2,000米以外擊穿87毫米裝甲。虎式坦克戰鬥全重56噸,穩如泰山,是非常理想的射擊平臺,佩備的火炮光學瞄準儀堪稱世界一流。這些優點使虎式坦克具有驚人的準確性和遠程殺傷力。

德國整個戰爭期間只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還抵不上蘇聯T-34坦克一個月的產量高。通常情況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輛分散在東線、西線、和北非戰場,每次戰役最多能夠集中數十輛參戰。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德軍裝備部隊的虎式坦克達到歷史最高點,一共也就613輛,到這年底整個西線只剩下23輛能夠作戰。

正面裝甲厚,做工好,經常能反彈對方的炮彈,而無法擊中。火力強,瞄準好,由於地理熟,配上最優秀的裝甲兵(德國兵本身就很優秀),在正面近乎於無敵。

在東線,能在1500米擊穿T34的正面裝甲,而T34只能在750才能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顯然在1500米到750米的距離T34只有捱打的份。而在很近的情況下也經常有炮彈被虎式坦克的裝甲反彈的戰例。而跟他同級別的斯大林坦克雖然也是重型坦克,但是太笨拙了,近戰轉身不便。但是T34太多了,而虎式坦克產量太少。虎式坦克也只有望洋興嘆。德國整個戰爭期間只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還抵不上蘇聯T-34坦克一個月的產量高。

而在西線很多坦克只能在很近的距離才能打穿T34的正面裝甲。在西線,T34主要是被飛機擊毀的。由於T34的後裝甲薄,被飛機從後面用最新研製的火箭彈擊毀。

虎式坦克的威名卻是在西線成就的。1944年諾曼底登陸以後,盟軍驚駭地發現,自己裝備的坦克沒有一樣是虎式坦克的對手。M4謝爾曼坦克面對虎式坦克,唯一的機會是運動到其背後近距離攻擊。戰後統計顯示,西線坦克戰鬥中盟軍擊毀一輛虎式坦克需要付出5輛謝爾曼坦克的代價。虎式坦克其實並不勝任長途奔襲的角色,因其速度緩慢,航程有限,機械故障頻繁,但非常擅長停駐狀態下的遠距離對射,在防守戰鬥中反而能充分發揮潛力。諾曼底戰役中,德軍通常是三、四輛虎式坦克為一組,各自依託地形隱蔽,等到盟軍坦克接近以後突然開火,以交叉火力殺傷敵軍,然後迅速撤退另選伏擊地點。這種戰術不需要長途奔波,避免了引擎過熱的問題,又可以充分發揮虎式坦克的遠程火力和官兵的戰術素養。諾曼底戰役最經典的坦克戰例,當屬黨衛軍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奇襲波卡日村。此戰魏特曼率領一個連13輛虎式坦克阻擊英軍第22裝甲旅,一共擊毀了48輛坦克,其中12輛是魏特曼的坦克擊毀的。兩個月後魏特曼陣亡時,他的虎式坦克已經擊毀了138輛坦克和132門反坦克炮。 我查過這個戰例驚人的發現所有的坦克都是他一人包辦的,他的隊友白白犧牲了好像是7輛虎式坦克,另外他本人的坦克在空襲中被毀。我記得是履帶被毀,不得不爬出來。(6月13日的波村之戰,英軍共損失27輛坦克和其它戰鬥車輛,這些全是魏特曼一人包辦的,德軍其餘坦克卻在沒有一個戰果的情況下被悉數擊毀。

)唉,搭上了這麼二的隊友(不過看看他的隊友是黨衛軍的也明白為什麼了。雖然希特勒最喜歡他的黨衛軍了,但是許多德國將軍寧肯到編制不滿缺衣少食的國防軍去任職,也不去人員充足,武器精良的黨衛軍任職。)

虎式在二戰性能最優良的重型坦克,缺點是由於太重,有些橋樑無法通過,必須處理才能過,且機械故障較多,影響了實際使用。虎式坦克56噸的重量,歐洲絕大多數橋樑承重極限是36噸,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處,都必須有工兵在前開路,測試路面,加固橋樑。南俄草原到處是窪地沼澤,對虎式坦克來說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會深陷泥潭,根本談不上什麼越野機動能力。另外航程太短。最後產量太少,無法扭轉戰爭的結局。虎式當之無愧是地上的霸主,但是坦克的剋星是飛機。而這時候的德國別說制空權沒有了,連石油也沒有了。在最後的反擊戰阿登反擊戰中大量的虎式坦克就是因為沒有油停在了路上遭到了美軍無情的轟炸。

為什麼說虎式坦克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呢?虎式坦克的費效比實在太差了,如果德國用同樣的人力物力生產其他更實用的坦克型號,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會提高一個檔次。虎式坦克是二戰德國武器設計弊病的濃縮體現,性能設計優越,生產設計拙劣。製造一輛虎式坦克需要30萬個工時,造價30萬馬克,是豹式坦克兩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戰鬥機的三倍,Stug 3型突進炮的四倍。


最最最偉大的夢想家

虎式坦克的強大可以用一連串數字展示:

虎式坦克的主炮是由鼎鼎大名的88mm高射炮改進而來的,這種88mm36 L/56炮炮管細長給予炮彈極高的穩定性,這也是防空火炮的統一優勢,再配合蔡司光學公司研發的瞄準具,虎式坦克擁有極高的命中率。使用碳化鎢彈心穿甲彈時,主炮可以

在1000米上擊穿厚達140mm的均質裝甲、在1500米和2000米距離上分別擊穿125毫米、110毫米裝甲,在實驗時甚至創造了在1200米開外,連續命中16英吋x18英吋的靶子,換句美國人的話說:“可以準確地將炮彈打進泡菜罐子裡”。

而它的主要對手蘇聯T-34坦克配備的76mm43倍徑火炮在500米距離內才能穿透69mm均質鋼板、在1000米距離內僅能穿透61mm鋼板,如果是在虎式坦克的1500米極限射程處開火僅僅能夠穿透45mm的均質裝甲板

,這時候連虎式坦克的側面裝甲也無法擊穿,反而在進入虎式坦克射程之前就會被幹掉。1944年7月第506重裝甲營的一輛虎式在3900米的距離上正面擊毀了T-34,後者根本來不及還手。而虎式坦克的裝甲厚度也是傲視群雄的性能指標。

虎式坦克正面裝甲達到103mm相當於巡洋艦的裝甲水平,其側面和後面的裝甲達到80mm、頂部裝甲也有25~40mm,幾乎沒有出現過虎式坦克被正面擊穿的記錄;而蘇聯的T-34坦克正面、側面裝甲僅有

45mm,炮塔的正面裝甲相對厚一些達到60mm。但是正面裝甲有32度傾斜、側面裝甲有49度傾斜,分別將裝甲提高到相當於130mm和100mm的防禦力。但是即便如此也只能抵擋一般的反坦克炮攻擊,在虎式坦克88mm56倍徑的主炮面前等於裸奔

虎式坦克唯一被人詬病的就是故障率高、機動性能差

,換句德國坦克設計大師保時捷的話說:“故障率和機動性問題是虎式坦克的通病,而戰爭後期轉入到西東、中歐的防禦作戰,上述兩種性能變得不怎麼重要了”。承然,虎式坦克的戴姆勒奔馳發動機最高也就700匹馬力動力輸出(邁巴赫230-P30汽油機),分配到虎式坦克52噸的身軀上單位馬力15匹不到的動力。

而T-34坦克的

12缸V-2柴油發動機,輸出功率達到500匹馬力,戰鬥全重僅有32噸T-34單位功率高達18匹馬力,因此機動性遠超虎式坦克。不僅更快更靈活T-34一次加油之後可以行使450公里,而德國的虎式坦克行駛120公里(在公路上)就要加油了

當然這種比較存在不得不說的誤差,

保時捷博士說虎式坦克是針對中歐、西歐的較好路況設計的,因此對機動性要求不高。同理虎式坦克也是根據德國的補給傳統設計的,更早的4號坦克每隔140公里就要加油,相比之下虎式坦克也沒有太糟糕,也就是說虎式坦克是更適合德國使用的裝甲兵器。


兵器世界

二戰末期,德軍一個由一輛虎1型坦克和一輛獵虎坦克殲擊車組成的重型戰車殲擊排,在自身被空襲炸燬前,曾創造了一次戰鬥殲滅盟軍44輛裝甲車輛的記錄。

最彰顯虎式坦克威力的兩次戰鬥,東西線各一場,分別是兩位德軍坦克王牌,二號人物魏特曼的波卡斯基村之戰和頭號王牌卡爾尤斯的馬利沃諾村之戰。

首先來看看波卡斯基村之戰:

1944年6月13日,為了早日突破卡昂,蒙哥馬利命令“沙漠之鼠”裝甲第七師由位於卡昂細西北的波卡斯基村突破,穿過這個12ss希特勒青少年師和裝甲教導師防線的鏈接地帶,再迂迴向東,完成對卡昂的包抄。先導部隊為威廉.R.N.欣德准將以及其麾下的第22裝甲旅,順利突破後,放鬆的英軍開始休息,然而自法國北部古爾奈趕來的武裝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已經抵達,擔任第二連連長的米歇爾.魏特曼在短暫觀察後立刻判定,此刻局勢有利於發動突然襲擊。

於是他駕駛212號“虎”和另外兩輛僚車從田野附近的農舍旁衝出,然後沿著175號公里東西散開,將A中隊和來復槍旅切成兩半,魏特曼向維萊.博卡日方向的來復槍旅一線迅速開進,首發88毫米炮彈就擊中了一輛“克倫威爾”,然後一路用機槍掃射停泊在路邊的英軍半履帶車,在進入鎮內後,魏特曼又擊毀了義勇兵團偵察分隊的3輛“斯圖亞特”,鎮內英軍坦克對“虎”厚重的裝甲毫無傷害之力,騎兵團情報副官帕特里克.戴斯上尉試圖用自己“克倫威爾”坦克炮擊魏特曼座車的尾部,但依舊無效,反被魏特曼迅速調轉炮塔擊中車體上部。最終,魏特曼的座車在鎮中心聖女貞德廣場附近的巴斯德路被一門6磅反坦克炮擊中了履帶,他和車組被迫棄車遁走,同時,在213高地附近的英軍有2輛克倫威爾和3輛謝爾曼被擊毀,大約230人被俘。在此次突擊中,魏特曼與僚車一共獲得了27個擊毀記錄,成功的遲滯了“沙漠之鼠”對於卡昂西側的包抄行動。

馬利諾沃村之戰:

1944年7月20日,擔任502重型戰車大隊第二中隊長的卡爾尤斯,在拉脫維亞多瑙堡北面的貝爾維根受命阻擊向前推進的蘇軍,馬利諾沃村位於貝爾維根的東面,此時倉促撤退的德軍270步兵師帶來了消息,蘇軍已經抵達馬利諾沃村附近,大約有90到100輛戰車。

在拼湊了8輛虎式戰車後,卡爾尤斯決定冒險帶領另外一輛虎式向馬利諾沃村內進行偵查,同時命令一中隊的鮑爾特中士帶領其他六臺虎式在村北公路附近的丘陵地帶掩護牽制。蘇軍沒有想到剛剛撤退兵力稀少的德軍居然這個時候殺了一個回馬槍,卡爾尤斯在擊毀兩輛t34和一輛斯大林二號重型坦克後,判明蘇軍坦克正集結在村子東部的空地上,然後正在向西轉移,卡爾尤斯和僚車順利地突襲了位於村東空地的蘇軍坦克集結地,擊毀了12輛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然後呼叫鮑爾特對已經轉移向村西的其他蘇軍戰車進行夾擊,激戰之後,全村內的蘇聯裝甲車輛全被肅清,損失了17輛斯大林二號以及4輛T34.

之後,卡爾尤斯又命令所有虎式坦克集中至村北路口,附近從東面過來的蘇軍後續部隊,在十五分鐘的伏擊後,又取得了擊毀蘇軍26輛坦克和驅逐戰車,和數十輛運兵卡車與彈藥車的戰績,而自身無一損傷。

由此可見,即使虎式坦克擁有二戰中頂級的火力,防護力和在良好後勤保障下才有的良好操控性,和尚可的機動性,但是依舊需要正確的戰術和指揮人員才能真正發揮威力。然而它的昂貴的成本和複雜的精密度限制了其產量,不過1346輛,後代虎王則更少,只有791輛,反觀美國簡單廉價的m4謝爾曼,卻生產了5萬1千輛之多,超過了二戰中德國裝甲戰鬥車輛產量的總和。從而證明單純的技術兵器優勢並不足以贏得一場現代化的總體戰,恰恰是在虎,豹等德軍高性能新式戰車投入戰鬥的二戰中後期,德軍開始從進攻被迫轉入防守。而且盟軍後期也總結出了一些對付虎式的經驗教訓,比如利用3,4輛謝爾曼正面佯攻牽制,再用裝備了17磅戰車炮的螢火蟲坦克從側後襲擊,或者乾脆呼叫絕對優勢的遠程炮兵與空中火力進行壓制。並且,由於德軍中後期後勤維修回收能力的薄弱,許多虎式的損失不是因為擊毀,而是因為戰損或者燃料耗盡後無法進行回收維修或者燃料補充,只能就地拋棄。


晴天有時下豬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虎式坦克簡直就是坦克之王。虎式坦克是德國裝甲兵之父海因茨·古德里安設計的。它裝甲厚重、炮術精準,是德軍的精銳鐵拳。無論是攻擊還是防守,都所向披靡。

虎式坦克借用了不少成熟戰車的部件:主炮來自著名的克虜伯公司,炮塔部分由保時捷設計,主炮瞄準鏡由蔡司公司提供,博世公司供電和提供照明大燈,德律風根公司和洛侖茲公司(阿爾卡特公司的前身)負責無線電臺。邁巴赫研製了發動機和變速箱;戰車的總體承包商,是鐵路機車巨頭亨舍爾公司。

虎式坦克造價昂貴,相當於現在的128萬美金,但它精密高校,極具震懾。虎式坦克有8個前進檔和5個倒擋,兩側有40個負重輪,是普通坦克的兩倍,即使全速開動也很平穩自如。虎式坦克的威力主要在於它的大炮。採用八八炮炮管,炮彈速度高,飛行平直。虎式坦克一次可裝載92發炮彈,腳踏板控制轉動炮塔,彈藥手也不用爬上爬下地補充彈藥。虎式坦克的裝甲厚實堅硬,即使車尾也有8cm厚的鋼板保護。

1942年4月希特勒生日那天,虎式坦克被送往波蘭的“狼穴”指揮部,希特勒大為讚賞,並說“一個虎式坦克營頂得上一個裝甲師”。事實確實如此,虎式坦克出沒於各個戰場,所到之處,無不讓對手驚歎。在諾曼底,德軍的一輛虎式坦克幹掉了英軍15輛坦克中的14輛,作戰六個星期,總共毀了盟軍227輛坦克,相當於一個坦克師。整個北非、東線以及西歐戰場,總共毀了對手坦克9800多輛,其中1600多輛是毀於虎式坦克之下。


國家人文歷史

大家好,我依舊不講大數據只講講通俗的東西哦。虎式坦克是二戰期間威力強大,裝甲厚實,首發命中率極好的一款德軍主力坦克。


虎式坦克也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兩線戰場。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是名副其實的王牌孵化器。

簡單講,虎式坦克厚重的100毫米正面裝甲在當時盟國中很難有坦克炮或反坦克炮擊穿。到後期英美裝備90毫米坦克炮的螢火蟲系列坦克在單獨面對虎式時仍舊被虎式強大主炮所威脅。

虎式主炮是從88高炮改裝而來的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農炮,最大射程10千米,有效射程2千米,可以在1,000米以外擊穿120毫米裝甲,2,000米以外擊穿87毫米裝甲。

後來根據虎式優良的表現又進行改裝升級衍生出了虎王重型坦克這一軍工經典。這裡就不再冗述。奉獻一張圖參考。


最後舉一些實際戰例讓大家體驗當時盟國部隊所謂的談虎色變吧。

二戰德軍虎式坦克四大天王:1、德國頭號坦克-奧托﹒卡爾尤斯(Otto Carius)擊毀坦克178輛,各種火炮100門以上

2、約翰尼斯﹒鮑爾特(Johannes Bolter),擊毀139輛坦克,火炮不詳。
他一直在第502大隊任車長,負傷7次,1945年5月停戰前,臨時編入由陸軍士官學校學員組成的應急部隊,在卡塞爾與英、美盟軍作戰直至投降。

3、米切爾﹒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擊毀138輛坦克,132門火炮。因波卡基村的戰鬥,阻止了英軍對德軍側翼的包抄,被授予佩劍橡葉鐵十字勳章,一時名氣大噪。

4、波爾特﹒倫道夫(Walter Lohndorff):擊毀106輛坦克.火炮不詳。
他於1943年6月開始在第503大隊第3中隊服役,其第334號座車非常有名。


國際趣多多

“虎”式坦克充分體現了德國人在戰爭中後期的坦克設計思想:火力猛,裝甲厚,機動性則被放在了次要地位。“虎”式坦克的裝甲之厚,令所有的對手吃驚。它的車體正面裝甲超過100毫米,炮塔正面更是達到120毫米,車體與炮塔的兩側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裝甲。

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發現T-34所裝備的76毫米炮用普通彈即使在零距離上也根本打不穿“虎”式坦克的前裝甲;如果換用換高速穿甲彈,也僅僅是能在接近零距離時才可打穿“虎”的車體首上,側面裝甲也要在600米的近距離內才有一定概率擊穿。實戰中,T34基本不可能對虎造成什麼威脅。 蘇軍不得不想辦法攻擊其履帶,令其失去機動能力,或是以敢死的精神和虎式打近戰,攻擊其側後面;43年底,才研發出SU152/ISU152重自行火炮,總算可以和“虎”較量一番了。此外,還重新開始生產57毫米反坦克炮,以對抗“虎”式。

T34換裝85毫米炮情況才有所好轉:能在700米內打穿虎的正面,而換用被帽穿甲彈這個數值則上升到了1000米。

“虎”式坦克配備的88毫米火炮可以說是二戰中最強的坦克炮,幾乎可以輕易擊穿盟軍所有的坦克的正面。觀瞄系統也相當優秀,甚至可以在2000多米外摧毀盟軍的坦克,極限紀錄似乎為2800米。

據統計,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一半以上的坦克損失於它與黑豹坦克之手,“虎”給予英美盟軍巨大的震撼不比對蘇軍的差,英美坦克兵甚至患上了“虎式恐懼症”,甚至把一些掛著側裙板的4號坦克也當成了“虎”。

“虎”式坦克最主要的缺點是產量太低。它從1942年8月開始生產,到1944年8月停產時僅僅生產了1,355輛,其巔峰時期的月產量也不過100多輛。面對如潮水般出現的盟軍坦克,“虎”式戰車的命運也只能是“好虎架不過一群狼”了。


講武堂

這件事情得從二戰開始的時候德國裝甲部隊開始發展的時候說起。那個時候德國人知道閃電戰這個戰術的應用,但是苦於當時國內在一戰的時候被各個列強給削弱的不成樣子了,因此當時軍隊裡面有大量的一,二號小坦克存在,此時,德國人慣於重型裝甲坦克的設計已經擺上了檯面。

但是不得不說在20世紀武器裝備決定戰場的時候決定戰場勝負的還是人本身。德國人的閃電戰打的老牌的英法列強抬不起頭,父輩們用了四年時間沒有完成的任務,德國人這一次只用了六週。這個時候發展重型坦克就顯得失去意義了,本來重型坦克是對付馬其諾防線的。這個時候馬其諾防線不攻自破了。我發展中心產科我要幹啥呢。所以德國人選擇更加經濟實惠一點兒的方法,把自己國內所有的坦克全部升級為中型坦克。

但是這個情況很快在進攻前蘇聯的時候遇到了阻礙,為什麼前蘇聯的t34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的出爐,使得德國人的一眾的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都面臨淘汰的邊緣,有緊急的給四號坦克裝上更加強大的火炮才能勉強對付前蘇聯的T34。

此時希特勒只能下令德國的軍事研發部門趕緊加快虎式重型坦克的研發,就在這種倉促的情況下,虎式坦克誕生了。

正面平均100mm的裝甲側面平均80mm的莊家,在盟軍開闢西線戰場,以後美國人的主戰坦克謝爾曼,有時候甚至零距離的無法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88mm56倍口徑坦克炮,結合龐大的車身所帶來的96發的備彈量,與此同時,大直徑交錯負重輪,雖然說在維修上面,對於維修兵而言是一場噩夢,但是正是因為這種設計使得虎式坦克駕駛起來十分的舒適平穩,也就大大減小了乘坐在車裡面的那些裝甲兵的疲勞程度,使得在1942年的時候,虎式坦克在正面戰場上有著無可匹敵的絕對優勢,消滅一輛虎式坦克需要五輛謝爾曼。

虎式坦克雖然在德軍的編號上面屬於六號坦克,但是它卻比五號坦克豹式坦克,出道的時間要早可以說虎式坦克是德國人的應急之作,但是正是這種應急之作,卻把盟軍打的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有許多王牌坦克駕駛車長,他就是駕駛著虎式坦克,比如說,德國裝甲王牌第一位,卡爾烏斯,他就擊破敵方坦克150輛。

與很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虎式坦克,雖然是重型坦克,但是並不慢。虎式坦克750馬力的澎湃動力,使得虎式坦克在超重的情況下仍然還是可以以35km每小時的時速飛速狂奔,什麼?你說這速度不快,那有機會的話去查一下盟軍的其他重型坦克,你會發現沒有一款重型坦克的時速能夠趕得上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強大並不是單單隻體現在裝備層面。虎式坦克是強大的,但並不是無敵的人的智慧與勇氣才是將裝備威力發揮的不二法門。早在德國入侵前蘇聯的出奇的德國人的裝甲兵在面對t34坦克的時候在沒有虎式坦克的情況下,德國的裝甲兵們仍然可以依靠優秀的戰術,把t34坦克聚而圍殲,緊接著,德國裝甲兵們在接手虎式坦克這樣的神兵利器之後更是姜虎式坦克單車的人機功效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著名的魏特曼單騎滅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德國裝甲兵基層們更是重視經驗上的交流,這種情況下,德國重型裝甲兵部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場神話。

德國18個連營級重裝甲部隊,在機會比上達到了1:5.74。其中作戰效率最高的502重裝甲營更是達到了1:13。

虎式坦克數量是少,但是它的威名卻是名揚天下,但是即便虎式坦克各項技術性能再怎麼優秀,對於德國的戰敗依然是無力阻止。


漩渦鳴人yy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德軍主要把虎式作為防禦武器,且在43-44年虎式確實能完成這樣的任務,它們完成了大部分保衛重要交通線的戰略任務,德軍認為一個齊裝滿員的虎式坦克營其價值不亞於一個步兵軍,從虎式完成的任務的戰略價值看,這樣的評價是不過分的。

在蘇軍看來,不論是34-76還是34-85虎式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上面提的的卡里烏斯的戰例,卡里烏斯與另一輛老虎一起點名消滅了十幾輛T34,其他的蘇軍坦克才發現正在被攻擊而倉皇逃跑。蘇聯人因為沒有無線電,車長視野不良,就這樣一個個被消滅。但是在進攻方面,面對蘇軍完善的陣地,德軍坦克想要突破必然付出巨大的代價,43年秋季的米烏斯河反擊戰骷髏與維京在老虎的支持下對蘇軍的反擊遭到了可怕的損失,其損失甚至超過他們剛剛參加過得庫爾斯克戰役。

美英盟軍,地面上對抗老虎的手段是比較有限的,螢火蟲數量少而且只有英國人有75炮謝爾曼對虎式無能為力只有76炮謝爾曼能威脅老虎,空中打擊可以摧毀支持老虎的摩托化部隊和後勤車隊,對坦克本身卻很難造成傷害,不過虎式在西線部署量從沒超過二百,四百萬盟軍想要撞到老虎也是需要點運氣的。盟軍中大多數宣城害怕老虎的人都沒見過老虎。


裝甲兵器

虎式坦克登場是1942年,首先他的對手包括蘇聯主力坦克是T34/76和T34/58,還有大量的BT系列,英國主力坦克是“十字軍”巡洋坦克和當時美國援助的M3坦克以及裝備2磅炮也就是47毫米的瑪蒂爾達坦克,美國方面是大量的M3中型坦克和一部分24倍口徑75毫米的“謝爾曼”;虎式坦克前裝甲傾角10度102毫米,重56噸,主炮是56倍88毫米炮,當時坦克交戰區域為500到700米,虎式坦克主炮可以在1200米外擊穿當時任何主力坦克前裝甲,而且其自己的前裝甲除蘇聯58毫米反坦克炮,英國17磅反坦克炮外再無擔憂,這對於戰場上的對手而言看著炮彈被彈開自己的坦克被點名,造就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虎式坦克從1942到1945年一共生產了1500餘輛,真的可以說虎式坦克造就了德軍坦克部隊無與倫比的地位,同時也掩蓋了虎式坦克的弊端,比如虎式坦克地盤屬於輕型坦克地盤改造而來所以坦克承重不好,虎式坦克公路時速38公里每小時,越野時速24公里每小時,作為機動性的武器,虎式坦克放棄了戰略價值傾向於戰術價值,這也難怪,畢竟虎式坦克是為了應對T34危機制造出來的,但是不可否認整個二戰期間,虎式坦克作為一款重型坦克,將火力,機動,和裝甲發揮的淋漓盡致,即使後來的虎II也就是“虎王”都沒有這樣可怕的影響力,而且虎式坦克通常是以虎式營的方式出現,而其他的重型坦克都是重裝甲營出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德意志師有兩個虎式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