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一场双方都不想打但又打得轰轰烈烈的战争,中国躺枪损失大

文|周明

1938年7月29日,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是日本和苏联之间第一次正面碰撞。10名苏军士兵在张鼓峰以北约2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立即下令进攻。7月30日傍晚,日军偷渡图们江,在防川屯集结,并疏散了当地的老少妇孺,只留下18岁至45岁的男子为日军挑水、送弹药。

7月31日夜,日军开始炮击张鼓峰,随后投入2个步兵大队在炮兵掩护下开始进攻,分别于8月1日凌晨4时40分和6时攻占了张鼓峰和沙草峰。在接到19师团占领张鼓峰和沙草峰的报告后,日本大本营命令19师团在张鼓峰、沙草峰一带采取守势防御,不得再越境进攻,同时为了不扩大事态,对使用飞机加以限制。这样一来,本来装备就要比苏军差的日军,又没了空中支援,完全落在了下风。

二战中一场双方都不想打但又打得轰轰烈烈的战争,中国躺枪损失大

哈桑湖战役中的日军

8月2日,苏军开始反击,首先派出10架飞机轰炸了张鼓峰、沙草峰、庆兴、古邑等地。原来苏军在这一地区只有1个师和少数边防部队,战事开始以后,远东军区司令员布柳赫尔元帅迅速向这一地区增派援军,先后增调了2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旅,其中第40步兵师主力集中到波谢特湾西部地区,第32步兵师和第2机械化旅集中在哈桑湖地区,布柳赫尔亲临波谢特湾指挥战斗,并由红旗远东第1独立集团军的航空兵提供空中支援,另外濒海集团军和太平洋舰队也都进入了战备状态。这样,苏军在张鼓峰地区就集中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以及250架飞机,而日军只有7000人、37门火炮和70架飞机,和苏军相差悬殊。

8月4日,苏军第32步兵师和第2机械化旅的坦克营从南、北两侧同时向张鼓峰进攻,但被日军击退。随后双方在张鼓蜂地区展开了反复拉锯争夺,但直到8月6日,张鼓峰和沙草峰都还在日军手里。表面上看日军占据上风,但由于苏军在进攻张鼓峰的同时猛烈轰炸清津至罗津港的铁路、公路,并控制了图们江大桥,苏军太平洋舰队又严密封锁了图们江口。在张鼓峰地区的日军补给线被完全切断,兵力和物资都得不到补给,日军已经陷入了困境。因此8月5日,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少将向大本营和关东军发出电报,希望开展外交谈判,以赢得喘息的时间,等于变相请求停止军事行动。大本营也考虑到此时并没有做好和苏军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继续作战并没有多大意义,于是下达了朝鲜军停止作战撤回原驻地的命令。但是考虑到这个命令会严重挫伤部队士气,并没有及时传达,结果使战事又拖延了几天,造成了更大损失。

二战中一场双方都不想打但又打得轰轰烈烈的战争,中国躺枪损失大

张鼓峰事件中苏日双方的炮战

8月6日16时,苏军开始了总攻,先是以180架轰炸机在7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猛烈轰炸张鼓峰和沙草峰一带的日军阵地,17时苏军步兵在2个坦克营的直接掩护下发起冲击。张鼓峰一带都是沼泽,大大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日军的火力又相当炽烈,所以苏军损失很大,但凭借上百架飞机为突击部队提供不间断猛烈的空中支援,苏军还是攻占了张鼓峰。当晚日军投入了全部兵力,发动夜袭,又重新夺回了张鼓峰。在此后的两天,苏军再次在强大的空中掩护下发动进攻,并多次爆发白刃肉搏,才在9日将日军彻底逐出张鼓峰、沙草峰地区。

8月10日夜,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双方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维持11日上午12时的控制线;双方国界由苏联代表2人和日“满”代表2人组成混合委员会调查处理。苏联本来就没有要发动大规模作战的意图,这样的结局自然可以接受。而日军也因为《停战协议》而不至于蒙受战败的耻辱,勉强保住了一丝颜面。

8月11日,大本营下达第179号大陆令“应自现在起,停止与苏军在张鼓峰、沙草峰方面之战斗行动”,并同时才传达了5日就已经发布的停止作战的第172号大陆令。

日苏两军代表经过11日下午和12日、13日连续三次协商,最终达成双方军队从张鼓峰阵地各自撤退80米的协议。8月13日,在张鼓峰东南侧双方交换了俘虏和阵亡者尸体。张鼓峰事件至此落下帷幕。

苏军占据了张鼓峰,日军准确得出了苏军不会出兵的战略判断,双方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真正的输家却是躺着中枪的中国——苏军乘日军后撤,占领了整个张鼓峰地区,将其划为“苏满(中)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这条通道1957年被图们江水冲断,因此当地百姓只能长期借走苏联境内出入防川。直到1983年8月8日才重新修通长888米、宽仅8米的大堤。这样一来,不但防川成了孤悬在苏联境内的飞地,而且吉林也失去了最为宝贵的图们江入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