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人,你了解清涧古民宅吗?

清涧人,你了解清涧古民宅吗?

清涧县城旧民宅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规模、格局及门面多以宅院主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严格区分。其中,明清时期清涧官宦之家的大门,大都修建得十分讲究,砖木石结构,八卦定位,再加上五脊六兽,不仅结构严谨,更显富丽堂皇。而这些大门,也成了古代清涧政治、经济和民俗文化的缩影……

古城千年 富贵出门里

清涧老城地处清涧河与东门沟的交汇处,四周群山环抱,左涧右隘,形势险要。历史时期,这里是“南通关洛、北及榆塞之要道”,是“扼守延安、关中之咽喉”,而清涧也因此有了“全秦要户”的美誉。

据《清涧县志》记载,清涧城的前身为唐初所置的宽州,宋康定元年(1040年)种世衡又“分宽州城之半,缘冈阜高下之势,蜿蜒向南延伸至河畔,修清涧土城”,这便是今日我们所见的清涧老城。明清时期,清涧县城街道有北街、南街、东街组成主街,小巷则包括白家巷、马家巷、府厅巷、郝家巷、石板巷、周家巷、柴市巷和南坪巷等。而清涧的古民宅,便分布于这些街巷之间。

纵观清涧古民宅的大门浮雕,主要有“麒麟献瑞”“ 书画琴棋”“ 富贵牡丹”等图案。它们展现了古人对圣贤气节、功德业绩的崇高颂扬;借花草鸟兽的图腾传递人类对生命之源的呼唤、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一砖一瓦都是黄土地特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至善至美意识的完美体现,给人以美的享受。

清涧古民宅大门面匾题词大都出自县城文化界名流,楷书、隶书、篆书,端庄沉稳,气势雄浑,飘逸洒脱,内涵深邃。

官宦之家“孝弟(悌)力田”“ 守正不阿”“ 王国储英”,尊贵显赫,以官宦显;商贾富豪“树德务滋”,以商兴贾;读书之家“世业诗书”“ 耕读”“ 积善读书”,仁义礼智,德配天地。纵观大门文化品位,正如乾隆年《清涧县志》中所言,“ 本县书生崇学问,弦诵遍野,就试者二百余人沿边诸邑文风首推清涧”。清涧也是文化县,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宽州自古多良将,清涧才子甲天下”。

清涧民间历来看重大门建设有“富贵出自门里,子弟出自坟里”“ 向得其谊,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 的传统说法。大门建设选址,朝向,破土,立基,构架,合龙,讲究天人合一,阴阳相济,以德配天,革故鼎新,忠孝悌义。

名门望族 诗书育英杰

光绪年翰林、侍读、二品大员王宪曾出身官宦世家(“虎头王家”),曾在京城和南方为官,受西方文化影响,其位于县城北稍门口的旧宅因此也是中西合璧——中式大门五脊六兽,青砖碧瓦。匾书“孝弟力田”;西式月门新颖壮观,篆书“守正不阿”,背面隶书“谦益”,“满招损谦受益”朝庭重臣也讲刚正不阿,谦虚有益。

石板巷王泽林(先祖曾任河北永年知县)家大门匾书“世业诗书”,旧时门庭显赫,石狮水磨青砖照壁。寨山王扬前家四合院大门匾书“王国储英”。王家人才济济,大门现有康熙十年清涧学正正堂亲笔题词,大门旁原有石狮、石猴。王锡臣1940年曾任国共合作县政府文教科长,其四合院大门题词“积善读书”,宅院分为前庭、后院、转角楼三个部分。

郝家巷39号为清末岁贡郝念隆(先祖郝志义官拜明正统年北京刑部右侍郎,郝名宦官拜崇祯年南京兵部右侍郎,代理兵部尚书,辞世后追赠兵部尚书。文林郎郝永矅三代侍郎明清王朝十七世功名,宦声显赫)宅院,其大门匾书“郝氏宗祠”,旧时风貌犹存。

府厅巷师乐天先生家旧宅大门匾书“福缘善终”。师振玉家上下院大门匾书“吉安”“ 资深”。师姓人先祖杨安,为东汉太尉杨震后裔,出身陕西华阴弘农杨氏。后因奸人诬害,宋末潜入本县以教书为业,人称教师,遂改姓师。明朝有光禄大夫师旌,府厅巷由此得名。

周家巷(书院巷)德元店东家周之翰家旧宅,大门题字“发祥太和”。

世德清风 忠襄泽万代

“永丰源”商行东家王宗丰旧宅位于东街,大门匾书“树德务滋”。石板巷“集成店”“ 义兴隆”东家师子明家旧宅大门匾书“千祥云集”。旧时商贾豪门也讲树德务滋,童叟无欺,经营有道。

县城东街民国陕北第一人,辛亥革命政治活动家惠又光家大门匾书“步初衢天”。

东街李二友家旧宅大门题词“居之安”“ 忠襄遗泽”。其祖为南宋抗金名将李显忠,因其“忠义归朝”,高宗皇帝赐名“显忠”,乾道元年(1165年)孝宗皇帝曾钦命绘像悬挂临安阁。李显忠去世后诏赠开府仪三司,嘉定二年(1209年)赠谥“忠襄”。旧北门坡碑洞蛟龙碑原有“忠襄遗泽”题词,“文革”期间被毁。

东门口岳笠山(光绪年双榜进士,曾任田赋司主事、员外郎)旧宅大门原匾书“宋鄂遗泽”“ 正直师农”,旧宅背墙现镶嵌有“拔贡”“ 文魁”字迹石刻。岳氏家族先祖为岳飞,“ 宋鄂遗泽”的匾额便是因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追封鄂王而来。倒吊柳白兆昌家旧宅大门匾书“世德清风”。清代清涧白氏出过四位翰林,先祖白乃贞曾任顺治年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篡修,系三朝元老,诗作载入《四库全书》总目。白氏族人大门现有白乃贞亲撰门联“勉学亲耕真事业,存心积德旧家风”,还有族人保存有“钦赐翰林”门匾。

门开门合,世事沧桑。昔日辉煌的民宅大门今已大多残缺不全,大门上的文字、图案也有很多毁于“文革”时期,但从现存的民宅大门上仍可看出其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乐善好施、忠孝廉耻、经营有道等文化内涵,永远启迪着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